“疫情三年在香港都待膩了,通關給了我們更多去內地玩的選擇。”去年12月25日是香港聖誕小長假,Emily與朋友早早就來到羅湖口岸過關。幾乎每周都要去深圳玩的她,也被當天的“北上”長隊嚇了一跳。
2023年是“個人港澳自由行”實施20周年。隨著疫情防控轉段,2023年1月8日內地與香港多個口岸開始分階段有序恢複人員正常往來。
這一年來,“港人北上”隨著兩地全麵恢複通關形成熱潮,內地物美價廉的消費給了港人一點“小小的震撼”,每月平均超過400萬人次香港人前往內地,帶來龐大的消費力;
這一年來,“澳車北上”“港車北上”落地讓兩地普通居民實現“一腳油門”到廣東,“粵車南下”新進程也讓廣東人對開車前往港澳多了新盼頭,大灣區城市間人員流動更加暢通,經濟社會整合也隨之不斷深化;
這一年來,香港“搶人才”政策狂攬8.1萬人申請,“高才通”仿佛為大灣區打開了一座人才寶庫,讓越來越多來自全世界的人才加入8000萬人的隊伍,不斷壯大著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
這一年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按下了“加速鍵”,深圳園區成為吸引港人創科發展的新平台,科學園深圳分園開園、香港企業陸續入駐,讓大灣區創科人員對粵港跨境協同創科萌生更多期待。
一場場來自大灣區內的“雙向奔赴”,還將不斷上演。
互聯互通持續加快
2023年是疫情防控轉段後,香港與內地全麵恢複通關的一年。在這一年來,粵港澳三地政府主動作為,加速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持續完善規則機製“軟聯通”,規則銜接、機製對接不斷深化,各種要素流動也更加通暢。
去年1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發布《關於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宣布去年1月8日起內地與香港多個口岸開始分階段有序恢複人員正常往來。此後,粵港兩地開啟了自上而下的“雙向奔赴”。作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自恢複通關以來便步履不停,頻頻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到訪廣東多個城市。為加強大灣區城市之間的高水平合作,本屆特區政府更成立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
兩地全麵恢複通關,也帶動了港人“北上”的熱情。一係列交通利好政策陸續推出,便利著大灣區人員交流。
高鐵列車成為內地與香港之間更加高效的出行方式。去年1月15日,鐵路部門分階段恢複開行廣深港高鐵福田至香港西九龍段跨境列車。去年4月1日零時起,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長途服務全麵恢複,之後更逐漸增加東莞站、惠州北站、河源東站、湛江西站等站點,香港直達內地城市高鐵站增加至73個。截至去年11月19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當年載客人次已超2019年全年,超過1700萬人次。
2023年1月1日、7月1日,“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相繼落地實施,為港澳人在“北上”的持續消費熱潮下提供了新的出行選擇。
迎著“北上”的人流,“南下”旅遊、發展的廣東人也在收獲各種新政便利。先是香港公布了“粵車南下”政策的研究新進展,臨近年底實施的“經珠港飛”更讓內地旅客可陸路直達香港國際機場,無須辦理香港入出境手續。
隨著經濟複蘇步伐不斷加快,物流運輸需求也日趨豐沛。香港發揮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優勢,與大灣區內各個城市建立貨物流轉新機製,國際機場、貨運碼頭貨如輪轉。去年4月,東莞—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在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成立,貨物登機前的處理程序前置到物流園內完成,再坐船直接去香港機場上機,讓空運貨也可以像旅客一樣“異地候機”,讓大灣區內的國際貨物處理工作更為高效。
大灣區內加速聚集和流通的,還有各種創科要素。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將發展為“特區中的特區”,實行專屬的跨境政策,在“一區兩園”的基礎上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便捷流動,讓港深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香港在‘一國兩製’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正帶領香港社會積極主動對接國家戰略,他在新一期《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全麵提升大灣區城市間高水平合作的重點措施,包括香港與深圳等大灣區城市在規劃上深度對接的北部都會區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手遊聯合創始人冼漢迪告訴記者,隨著大灣區內地九城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間人員、貨物流動更加暢通,經濟社會整合也在不斷深化,為整個大灣區的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可以發現,大灣區內各城市產業布局開始協調統一,大家共享發展紅利,也為大灣區不同城市之間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高層次領域的深入交流奠定了堅實基礎。”冼漢迪說。
全麵恢複通關帶旺雙向旅遊
自2023年2月6日香港與內地全麵恢複通關以來,“北上深圳攻略”係列視頻成了24歲的香港博主Emily發布的最受歡迎的內容之一。哪家潮汕牛肉火鍋最好吃、哪裏做美甲好看又實惠、哪家KTV服務最好……Emily的視頻不僅是被很多香港網友收藏的攻略,還有不少深圳網友留言表示“連本地人都被安利了”。
恢複通關後,Emily去深圳的次數已經多到自己都數不清了。“差不多每周都會去,交通很方便,有時玩到晚上10時半福田口岸關門時才踩著點回香港。”她告訴記者,去深圳主要是為了吃,最常吃的是潮汕牛肉火鍋,“又新鮮又便宜”。5元的蜜雪冰城、香港少有的老酸奶也是她每次的必吃項。
Emily一家是“港人北上”消費熱潮的一個縮影。據香港入境處數據,自香港與內地全麵恢複通關以來,“港人北上”每月平均超過400萬人次。到去年11月、12月,逢星期六北上的港人平均每日逾30萬。在剛剛過去的元旦小長假,1月1日當天香港各口岸便有39.6萬人次出境。
通關後,熱鬧的不僅是“港人北上”,更有內地遊客訪港旅遊。
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透露,自香港與內地全麵恢複跨境旅遊後,香港旅遊業邁向複蘇。去年第三季度的訪港旅客人數接近1044萬人次,已恢複至2017年和2018年平均水平的約七成。
“恢複通關後,我就一直沒停下。”香港導遊張春輝現在每個月要帶約10個旅行團,從早上8時到口岸接遊客到晚上把遊客送回酒店,一天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為迎接內地遊客來港,去年年初,張春輝專門參加了香港旅遊業監管局組織的導遊培訓,學習新的景點路線。“其實疫情三年香港沒有停下建設的腳步,現在遊客觀光遊覽的去處更多了。”張春輝告訴記者,除了維多利亞港等經典景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南丫島、大嶼山等文化和自然線路也很受內地遊客的歡迎。
張春輝期待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之間的聯通越來越便利,“人走動了經濟才會流動,把整個大灣區都帶旺”。
從“自駕去廣東”到“自駕去港澳”
在過去的4個月裏,香港沙田的居民楊富藝與家人幾乎每個周末都會跑一趟廣東,打高爾夫、吃乳鴿、逛商場、住度假酒店。一家人在社交平台上打卡圖片、視頻,也讓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探索珠三角的行列。
楊富藝是“港車北上”最早的受益者之一。在“個人港澳自由行”實施20周年之際,“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新政也在2023年相繼實施。
兩個政策推行之前,港澳居民要開車進入內地,隻能申請粵港兩地車牌。但車牌數量限製和申請條件嚴格,許多港澳居民望而卻步。冼漢迪擁有兩地車牌多年,日常往返於內地和香港。在他看來,“港車北上”相比以前的政策,不僅擴大了受眾範圍,也讓更多香港居民有機會享受自駕遊內地的便利。
去年1月1日零時起,澳門車主隻要成功預約“澳車北上”,便可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廣東。到去年7月1日,“港車北上”正式實施,讓普通的香港車主也可以申請臨時入境機動車牌證,車輛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可多次入出廣東。
“澳車北上”“港車北上”開通以來,連通粵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橋一天比一天“火熱”。珠海拱北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1日,港珠澳大橋海關已累計監管驗放進出境港、澳單牌車100萬輛次。
另一組數據則反映了“港車北上”車主到內地消費的趨勢。該政策落地首月,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通行的香港單牌車隻有6900輛次。到了去年10月,這個數據已達5.3萬輛次,增長了近8倍。
尤其是自去年10月以來,“港車北上”“澳車北上”單牌車日均通關量超5000輛次。高峰期周末及節假日,日均通關量更是接近7000輛次,約占經港珠澳大橋口岸通關客車的六成。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也告訴記者,“港車北上”非常受香港車主歡迎,尤其是在假期享受大灣區自駕;“港車北上”也方便了香港商務人士“北上”談生意,讓大灣區的商貿交流更加便捷。
同時,大灣區人期待的“粵車南下”也更新了進度。據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透露,特區政府正積極與內地商討“粵車南下”政策,將會分兩階段落實。首階段預計會在今年內,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大型自動化停車場項目完工後實施。屆時,廣東旅客在該停車場停泊車輛後,可以乘車到香港機場轉乘飛機前往外地,或者在大橋口岸入境香港。林世雄也解釋,“粵車南下”首階段不安排內地車輛駛進香港市區,主要是考慮到香港交通承受能力不足。
冼漢迪告訴記者,“港車北上”後再有“粵車南下”,隨著大灣區內地九城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間人員、貨物流動更加暢通,經濟社會整合也在不斷深化,為整個大灣區的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高才通”助力建設人才高地
港人熱愛“北上”消費,內地人則瞄準“南下”發展的新機遇。
“沒想到獲批這麼快!”去年1月9日,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高才通”計劃)開放申請不到兩周,周榮華就成了他的校友圈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本屆特區政府在2022年12月28日正式推出“高才通”計劃,主要麵向高學曆或高收入人士,獲批者可以拿到為期兩年的香港簽證。內地共有13所高校在“高才通”計劃認可的全球百強大學名單之內,也包括了周榮華2006年本科畢業的華中科技大學。他花了兩天時間準備申請材料,去年1月8日提交申請,不到24小時就收到郵件通知“已獲批”。
周榮華告訴記者,他申請“高才通”的原因之一是為了拓展公司海外業務。他從事遊戲行業近15年,前年剛從北京搬到深圳,和朋友創辦了一家遊戲研發和發行公司。“高才通”獲批後,他在香港也注冊了一家公司。如今他依然住在深圳,工作日坐高鐵到香港辦公,也經常去廣州等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出差。
“深圳適合做遊戲研發;廣州的遊戲發行在全國首屈一指;香港則有‘一國兩製’的優勢,是我們發展海外業務的橋頭堡。”周榮華告訴記者,粵港澳大灣區不同城市的遊戲產業優勢互補,“高才通”的身份和便捷的交通讓他可以在各個城市之間靈活安排工作。
隨著新一屆特區政府各種人才計劃的推行,據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已經有逾8.1萬人經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到香港。其中,備受關注的“高才通”收到超6萬個申請,有超4.7萬已經獲批,申請者主要是科創、金融和貿易行業的人士,也不乏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居民。
為了幫助新來港的“高才通”人士融入香港,香港立法會議員尚海龍去年7月創辦了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舉辦了多場招聘會、講座,目前會員人數超過1.35萬人。
“‘高才通’打開了一個人才的寶庫。”尚海龍認為,“高才通”計劃吸引了全球各地人才來到香港,有利於人才有序流動,激活人才的創造力,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人才高地也有推動作用。
通過與“高才通”人士交流,尚海龍指出他們申請來港的原因主要有三種:利用香港國際化的優勢,拓展海外市場;金融和科創屆人士在香港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或者更廣闊的發展前景;而占比最高的則是希望讓子女有機會接受多元化的教育。
尚海龍指出,香港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區,“高才通”人士帶著子女一起來香港,有利於緩解香港的人口負增長壓力。“解決好‘高才通’人士子女來港就學問題,是穩定‘高才通’家庭、吸引他們安心在港就業、創業的核心問題。”尚海龍說。
河套深圳園區
讓香港創客跨境而來
“坐一站地鐵,再騎一會兒共享單車,就可以到深圳園區的分公司了。”作為高瞻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孫子雯早已熟悉了香港深圳兩地跑的工作日常。她告訴記者,公司入駐深圳後可以讓他們的工程師更方便地跟客戶對接,去調整、優化自身的產品。
創建於2017年的高瞻創新主要研發微雲台防抖技術,可以運用在手機、穿戴式拍攝設備上。據孫子雯介紹,他們目前主要通過技術授權的方式,與內地的客戶進行合作,所以經常需要到內地進行溝通、協調。“這裏臨近香港,內地客戶過來也方便。工程師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客戶技術需求進行調整、研發。”孫子雯說。
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提出將打造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規劃中提出30項措施,涵蓋深圳園區的發展定位、目標、總體布局、基礎設施布局,以及如何協同香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等,旨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發展規劃的公布,讓不少看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香港創科人士吃了“定心丸”。隨後在去年9月7日,40個項目集中入駐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也在同日正式開園。吳國聲創立的深圳市雲鏈網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首批入駐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的企業之一。
“一方麵是深圳園區跟香港位置接近、交通便利,另一方麵是這裏有很好的創科政策,例如一些優惠的信貸服務,讓創科企業可以更好地發展。”而更讓吳國聲看重的,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所帶來的創科機遇。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具備開展跨境數據先行先試的基礎和條件,更提出要探索國際互聯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對我們未來業務開展是巨大的機遇。我們也可以通過技術對數據進行保護,來幫助這些數據安全流動。”吳國聲說,隨著深港兩地融合發展的不斷深入,未來深港兩地在跨境數據方麵的業務必然將呈現指數型增長,助力深港科技合作更上一層樓。
“未來是否也把公司的科研中心放到深圳?我們對這個問題持完全開放的態度。”孫子雯也期待著,隨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的加快,創科要素流動的日趨便利,未來公司的科研活動將不再被一條小小的深圳河所“束縛”。
主辦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
聯係方式:020-83135663
網站標識碼:4400000096
網絡支持 IPv6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