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國首個葡語國家及地區稅收合作辦公室成立運作,港澳籍公務員將進駐橫琴辦公;深圳首個港澳青年驛站揭牌運營,為港澳青年在深創業就業提供新助力;“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施工現場熱火朝天,再創沉管安裝新紀錄。
嶺南四月天,春深草木繁。從橫跨珠江口的係列重大基礎設施,到加速布局的大科學裝置集群,再到遍布珠三角城市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台……行走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切感受著時光裏的發展變化。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製”事業發展的新實踐。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親自見證《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拉開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序幕。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近年來,廣東始終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舉全省之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攜手港澳以實際行動推動總書記、黨中央擘畫的宏偉藍圖加快變成美好現實。
征程萬裏風帆鼓,攜手同心再啟航。5.6萬平方公裏、覆蓋約8600萬人口的粵港澳大灣區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正向著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加速邁進。
大筆如椽繪藍圖
牢記囑托奮爭先
當前,灣區已從瀕臨海洋的地理概念,嬗變為備受矚目的經濟現象,紐約、舊金山、東京等世界級灣區應運而生,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珠江水浩蕩奔流,伶仃洋海天一色。曆經改革開放40多年快速發展,尤其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該區域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
新時代呼喚大戰略,大戰略需要大手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
自2017年啟動建設以來,大灣區建設前進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總書記的關心厚愛,大灣區建設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凝聚著總書記的大量心血。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抓實辦好。2019年2月,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參加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明確提出要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麵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添新引擎。
南海之濱,東風浩蕩。殷殷囑托,催人奮進!這是國家使命,更是廣東擔當。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曆史交彙點上,廣東舉全省之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南粵大地處處掀起建設熱潮。粵港澳高層頻繁會晤商討大灣區建設,攜手赴世界各地開展聯合推介,三地以實際行動推動宏偉藍圖落地落實,加快實現硬聯通、軟聯通、智聯通、企聯通、心聯通。
數據顯示,2021年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約2.4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廣東省現有高新技術企業超6萬家,其中絕大部分都在粵港澳大灣區,比2017年淨增加了2萬多家。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眾獲得感更加充實。
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成為推動“一國兩製”事業發展的生動實踐,向著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逐浪前行。
互聯互通加速跑
創新引領產業興
數日前,澳門法律專業企業MDME有限公司合夥人TiagoVilhena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辦事處內,使用自助發照設備現場打印並領取企業營業執照,實現“足不出境”即可落戶橫琴。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建設中著力尋求“點”上的重點突破,充分發揮改革創新“尖刀兵”作用,不斷引領推動大灣區建設走向深入。
春潮湧動大灣區,揚帆奮進正當時。近年來,廣東攜手港澳全力推進大灣區建設,各領域各層次的改革創新不斷破局,迸發出蓬勃活力,在新征程上取得新突破。
念好“通字訣”,軟硬聯通加速人心相通。
近年來,廣東以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為抓手,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機製“軟銜接”,一批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體製機製創新改革不斷推進,為三地協同發展帶來新機遇。
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誌性工程建成運營,大灣區鐵路運營裏程近2500公裏,“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形成,從香港駕車到珠海、澳門僅需30分鍾,香港往來廣州縮短至1小時以內,三地往來更加便捷。與此同時,職業資格認可、標準銜接範圍持續拓展,在醫師、教師、導遊等8個領域,以單邊認可帶動雙向互認,30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注冊執業資格。
下好“先手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今年4月初,位於東莞鬆山湖科學城的國家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傳來好消息:散裂中子源大氣中子輻照譜儀成功出束,再次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該項目投入使用至今,已取得一批重要科學成果,獲評2021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散裂中子源投入運行,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加快建設,一批科技領域的“國之重器”加速布局;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光明科學城、鬆山湖科學城等先行啟動區發展全麵提速,一批科技創新平台加快建設……三地科技設施聯通、科技要素暢通、創新鏈條融通的創新網絡初步形成,正為大灣區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提供重要支撐。
建設“大平台”,加快培育產業新動能。
行走在大灣區,粵港澳產業合作發展平台已遍地開花:佛山三龍灣,虎牙全球研發總部、大族機器人等一批重大項目紛紛落戶;東莞濱海灣,人工智能產業鏈與大健康高端醫療產業項目體係雛形顯現;中山翠亨新區,生物醫藥、高端裝備、高端服務業等多點發力,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以重大合作平台建設為抓手,廣東加快建設大灣區現代產業體係,加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已形成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等7個超萬億產業集群,一個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粵港澳大灣區正加速形成。
攜手同心開新局
全力邁向世界級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發展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仍處於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全球經濟體共同麵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決定人心向背。麵對疫情,粵港澳齊心協力渡難關。
今年2月以來,廣東派出內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學專家組,協助香港進行病例排查和分析工作。同時,華大基因、金域醫學、凱普醫學等多家廣東生物醫藥企業派出專業團隊馳援香港,火眼實驗室為核酸檢測提速。
即便是在香港疫情較為嚴峻的農曆春節期間,廣東全力以赴保障供港物資量足價穩,清遠雞、肇慶生豬、蔬菜水果……大量鮮活農產品源源不斷進入香港市場,合力守護春節“團圓味”。
情深係於民生微末,發展更見灣區格局。相比紐約、東京、舊金山等其他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有其獨特的製度安排:一個國家、兩種製度,三種貨幣、三個獨立關稅區、三個獨立的管理體製。
粵港澳三地全方位深化合作,將“製度之異”轉化為“製度之利”。
自去年9月份“橫琴方案”“前海方案”正式發布以來,粵澳、粵港加強對接合作,推進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著眼製度創新,積極探索三地規則銜接、機製對接,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高效流動。
今年1月,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同多部門聯合發布《深圳市境外職業資格便利執業認可清單》,整體彙總了深圳在稅務、建築、規劃、醫療、海事、文化旅遊6個領域的執業便利政策。
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助理院長樊敬文看來,有了正高級職稱,打破了兩地執業資格認定壁壘,港籍醫生在深圳執業更加便利了,發展空間也更大了。
身處於這場深刻而宏闊的偉大變革,粵港澳三地居民參與大灣區建設的熱情日益高漲,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心相通、情相連、共繪同心圓。
站在新的起點上,粵港澳大灣區正奮楫而上,加速邁向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新征程。
■一線案例
“跨境理財通”試點銀行擴容
粵港澳金融互聯互通提速
“朋友們不止一次向我推薦‘跨境理財通’。”今年1月,澳門居民林森(化名)搭上了跨境投資“快車”,通過建行“跨境理財通”北向通購買了50萬元理財產品。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分為“北向通”和“南向通”,是全國首個專為個人投資者設立的金融互聯互通機製,也是中央又一項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金融創新舉措——借助這條特殊通道,港澳投資者和大灣區內地投資者可通過當地銀行跨境購買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
從去年10月19日首批產品開賣,到今年1月27日內地試點銀行擴容至27家,“跨境理財通”一直保持較高市場熱度,試點業務廣度和深度得到進一步拓展。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28日,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合計24450人。內地與香港間往來業務筆數4075筆,跨境彙劃金額48659.75萬元;內地與澳門間往來業務筆數3081筆,金額18716.69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粵港澳三地又一項支持大灣區建設的金融創新舉措,“跨境理財通”的推出,不僅有利於大灣區居民更加靈活地配置家庭資產,也有利於粵港澳三地金融機構擴容業務、深化合作,將加快推進粵港澳區域經濟一體化。
在我國擴大金融雙向開放背景下,“跨境理財通”具有更深遠的戰略意義——為人民幣國際化開辟新路徑。
在廣東金融學院副校長易行健看來,“跨境理財通”的“閉環資金管道”“合格試點銀行”“合格投資者門檻”“產品風險限製”等內容體現了試點用意,“讓資本跨境流動風險可控、投資者風險可控,為推進大灣區金融市場更深度互聯互通、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積累更豐富的前期經驗”。
窺一斑而見全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廣東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係、港澳代理見證開戶、“跨境理財通”等業務試點相繼落地。“未來,我們將以‘雙區’建設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為牽引,全力推動粵港澳三地金融運行規則銜接、製度對接、市場互通。”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相關人士表示。
深圳定向港澳選拔公務員
越過深圳河 天地更廣闊
“請保持一米距離”“請打開粵核酸碼”“請戴好口罩”……在年初深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深圳市福田區福保街道辦事處的港籍公務員黃科毅,連續多日值守在轄區內的益田村廣場核酸檢測點。他說,自己成為健康“防疫牆”的一員,讓市民和城市更有“安全感”,雖辛苦但充實。
自2020年底起,深圳定向招錄的港澳籍公務員陸續入職,至今已有10人。一年多來,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服務群眾、建設灣區,收獲了經驗與喜悅。而這背後,是粵港澳之間製度性藩籬的逐步取消,人員、資金等要素在大灣區內的流動更加順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跑出“融合加速度”。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2020年12月,深圳市在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考試中,首次設置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共吸引446名港澳籍人士報名;數千港澳居民進行了谘詢,還有221名港澳居民報考非定向港澳選拔的其他職位。經曆三輪招考,深圳累計招錄了10名港澳籍公務員。
和黃科毅一樣,在深圳市南山區蛇口街道辦工作的港籍公務員黃家達也立誌將青春獻給大灣區。從改革開放之初的蛇口工業區,到如今的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在這裏定居生活、工作圓夢,不少外企、國際學校等也集聚於此。“蛇口外國人多、涉外工作多,我學的是英語,在這裏工作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黃家達說。
深圳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在2022年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中,深圳再次設置了5個定向港澳選拔職位。香港青年丁政凱說,深圳定向港澳招錄公務員,是內地在公共事務行政體係建設方麵的一大創新,既凸顯了開放精神,同時對於渴望投身公共服務事業的港澳同胞來說,得到了不再局限於港澳地區的新平台。
主辦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
聯係方式:020-83135663
網站標識碼:4400000096
網絡支持 IPv6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