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東接大洋邊,十字門開天外天。”清代詩人陳官所說的“十字門”,在漫長歲月中已被部分填平。曆史上,橫豎兩條水道交彙處,就是今天的橫琴口岸。
在橫琴口岸“一線關”:每個工作日早上,澳門青年黃成彬駕車出發,經蓮花大橋到澳門上班,傍晚回到橫琴,周而複始。從他橫琴的新家望去,越過波光粼粼的十字門水道,一眼能看到他在澳門的家。“差不多10分鍾,就能從那個家,回到這個家。”
在橫琴大橋出島處的“二線關”:閘關正在進行最後的測試。橫琴島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理”後,這裏將正式啟動出島檢查。
隨著財政部關於貨物有關進出口稅收政策發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封關運作進入倒計時,橫琴建設開發即將掀開新的重要篇章。
轉動橫琴命運的齒輪始於15年前。2009年1月10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視察訪問澳門期間宣布:中央政府決定開發橫琴島。
在橫琴開發建設的15年裏,習近平總書記4次來到橫琴。橫琴的每一步發展,都傾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關懷和殷切期望。
15年來,從新區到廣東自貿試驗區、再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橫琴戰略地位不斷提升,GDP從2009年的2.85億元快速增長至2022年的461.79億元,年均增長31.4%,從“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邊陲海島變身“大道縱橫、高樓林立”的開發熱島,成為開啟新時代春天故事的亮麗注腳。
15年來,以“澳”為重,傾“琴”所能,粵澳兩地堅守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初心,勠力同心深化合作,推動橫琴建設漸入佳境,為“一國兩製”實踐在澳門行穩致遠注入強大動能。
十五年初心如一
宏大戰略起筆於2009年。
當年,一向以旅遊博彩業為龍頭和支柱的澳門經濟,由於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和震蕩,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更加凸顯,並出現了一些暫時困難。
澳門經濟如何應對挑戰、開創新局?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帶著黨中央的關懷來到澳門考察訪問。針對澳門發展的症結,他深刻地指出,澳門經濟要實現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走適度多元發展之路。
彼時高度開發的澳門已陷入無地可用的窘境。而與澳門毗鄰的橫琴島,相距最近處僅有187米,麵積卻是澳門的3倍多,成為拓展澳門發展腹地的最佳選擇。
正是在這次訪問中,習近平宣布:中央政府已決定同意開發橫琴島,並將在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需要。
自此之後,這個初心,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念茲在茲。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地方調研,便來到橫琴,深刻指出:開發橫琴,是一個審時度勢之舉。既有利於珠海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又有利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
2014年12月,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對澳門青年開拓“一國兩製”偉大事業寄予厚望,並在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發表講話時寄語“繼續統籌謀劃,積極推動澳門走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道路”。
2018年10月,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當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珠海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考察時,再次強調“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我們始終要不忘初心,讓這裏充滿創新發展活力,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
在橫琴新區管委會第一任主任牛敬看來: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不僅僅是把澳門現有企業和人才簡單平移過來,而是通過橫琴的空間,注入更創新的政策,吸引新澳企、新澳資、新澳人,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進一步做大澳門經濟增量。
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橫琴盯住澳門不可比擬的原始創新優勢,吸引澳門高校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葡科技交流中心等多個平台在橫琴設立分部或分中心,30餘家各類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台相繼落地。
2013年11月啟用的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總麵積比原校址大20倍,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校師生超1.25萬人,成為琴澳挖掘經濟新增長點的策源地。
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
“‘澳門研發+橫琴轉化’的方式,大有可為!”在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實驗室主任麥沛然看來,澳門以研發優勢見長,但缺乏工業體係支撐。橫琴不僅有土地優勢,便於吸收內地投資,同時背靠珠三角產業鏈和應用市場,為澳門先進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現實路徑。“從澳門到橫琴再到大灣區,是0到10再到100的過程。”
與澳門大學一路之隔,一片多彩玻璃外牆的建築群在陽光下格外耀眼——這裏便是澳資企業聚集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穀。麥沛然的學生、澳大博士後陳天藍在這裏起家,如今已進入創業第6年,團隊人數從最初的3人擴充到百餘人,占據了創業穀10號樓近2500平方米的研發生產空間。
澳門青年創業穀
聚焦數字型微流控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幾年間,陳天藍創辦的迪奇孚瑞生物科技公司,先後開發了醫療檢測、食品安全、檢驗檢疫等係列產品,成為澳門大學首家技術轉移成功孵化的科技企業。“經過多年積累,我們終於從實驗室走到了生產線,今年將進行大規模市場推廣。”談及未來,陳天藍充滿自信。
目前,創業穀內有118個像陳天藍一樣的澳門青創項目。
在橫琴從零起步、逐漸成勢的還有集成電路產業。目前已有40餘家企業實地運營,2020年產值首次突破10億元,2021年再破20億元,2022年已達到26億元,顯示出集聚發展的迅猛勢頭。
“我們落戶時也有很多人不看好,特別是擔心招人難。”粵澳合資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芯潮流創始人及CEO廖誌軍說,受益於合作區優美環境、澳門國際化平台,特別是雙15%稅收優惠政策的全部落地,在合作區工作的境內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也可享受個稅超15%部分免征優惠,短短2年間,企業在橫琴迅速集聚了一支百餘人的高精尖研發團隊,其中不乏海外高端人才。
根據測算,2022年度,合作區企業享15%企業所得稅減免稅額超14億元;2021、2022年度共有超1000名澳門居民享受合作區澳門居民個稅優惠政策,其中2022年度享惠人數同比增長7.4%,人均受雇所得減免稅額同比增長97.5%。澳門居民整體稅負下降達七成,初步實現區內澳門居民個稅稅負與澳門趨同。
在政策利好之下,更多企業加速向橫琴集聚。2022年正式運營的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已成功引進50餘家集成電路企業,預計到2026年可達100家、年總產值達100億元。
如今,在橫琴,澳資企業成為合作區各類型主體中增幅最大的一類,從2009年的16戶增長到2023年底的5932戶,增長約370倍,注冊資本超1480億元。
澳門風味“幸福島”
夜晚,澳門工程師學會會長、華眾聯創設計顧問(橫琴)有限公司董事胡祖傑在澳門氹仔島的海邊跑步,可以一眼望到對麵燈火璀璨的橫琴。
15年前,這座小島還是魚塘遍地。夜晚最明亮的,隻有幾家飯店的燈牌。“我們去橫琴隻有一個目的,吃蠔。”胡祖傑說,沒想到,橫琴會變成今日的橫琴;也沒想到,自己人生的新篇章,會在這裏開啟。
2009年1月10日下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澳門考察時,曾來到當時還是澳門郵政局工程處主管的胡祖傑家中,了解他們的生活工作情況。與此同時,也為橫琴拉開了開放開發的曆史大幕。
彼時的胡祖傑已經隱隱感到,新的時代機遇已經來到,但未曾預料到,這也將是自己的人生機遇。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為國家戰略後,胡祖傑看到了自己作為澳門專業人士來內地發展的巨大機遇,他選擇政策條件最便利的橫琴開啟“二次創業”:創立了內地第一家聯合港澳及內地建設領域專業人士的設計顧問機構。“以橫琴為中心,發揮聯營各方的特長和優勢,輻射中國內地,‘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以及葡語係國家,並將港澳先進的工程管理製度和工程設計理念引入內地,輔助內地建築企業向海外拓展業務。”
除了事業上更為廣闊的天地,吸引胡祖傑來到橫琴,還有這裏趨同澳門的生活環境。
巧的是,在2009年訪問澳門期間,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看望胡祖傑的同天,也專門到澳門街坊總會看望街坊們。這個專門從事社會服務的民間社團網絡覆蓋全澳門,每年能為幾十萬人次的居民提供醫療、教育、托幼等多元化服務,被澳門人稱為“街坊之家”。
十年後,澳門街坊總會也把服務中心開到了橫琴,目前已覆蓋橫琴全部四個社區,引入了澳門標準的長者居家照顧支援服務及家庭青少年服務,還在社區矛盾糾紛中擔當“調解員”角色,被澳門居民稱為橫琴生活的“扶手棍”“定心丸”。
“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橫琴方案》)中提出的四大任務之一,也是滿足澳門居民擴大生活就業空間需求、積極回應澳門居民關切的迫切需要。
目前,澳門居民在橫琴可購買珠海醫保、社保,“一窗式”經辦廣東、澳門社保業務;澳門長者可在橫琴長者飯堂享受同等優惠補貼;公辦學校對澳門子弟視同橫琴戶籍招生。隨著各項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逐漸銜接,澳門居民的歸屬感更加濃烈。
選擇在橫琴安居樂業,改變了許多澳門青年的人生軌跡。
2019年,策展人黃成彬把家從澳門搬到了橫琴。之前受限房子小隻想“二人世界”的他,由於新家麵積翻倍,萌發了養育孩子的想法,第二年就有了兒子。2020年,他將業務拓展到了橫琴,入駐橫琴首個聯合辦公空間——大橫琴&BEEPLUS產業空間。在政府補貼後僅需支付2000元月租,他就擁有一間配置齊全的辦公室,並享有會議室、展覽場地等公共空間,成本大大降低。
2010年就來橫琴考察項目的酒店銷售經理陳玉麟記得,當時橫琴到處是泥路和工地,他去橫琴管委會開會,還要包車請司機等他返程。10餘年過去,他負責的項目從最初的幾張PPT落地成了橫琴西岸占地4萬平方米的康養度假園區。
更加職住平衡、輕鬆自在的生活也改變了這些新橫琴人的看法。
“我搬來橫琴時,不少朋友說我傻,現在他們都覺得‘真香’。”黃成彬說,他和陳玉麟組建的“幹飯團”微信群,從最初6個人到現在200多人,都是來橫琴發展和居住的澳門朋友,常相約吃飯聊天、環島騎行,還參加合作區為居民舉辦的各類活動,生活豐富多彩。
黃成彬(左一)、陳玉麟(左二)與同來橫琴發展的澳門青年朋友在蓮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相聚。
新年伊始,新的居住福利接踵而至。今年1月1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式接管橫琴醫院,11個“王牌科室”的名醫進駐。不遠處,醫院新院區正在加緊建設,有望2025年底投入使用。
1月2日,備受矚目的“澳門新街坊”完成新房首簽,首批澳門業主現場領到了房間鑰匙和不動產權證。
寫入《橫琴方案》的“澳門新街坊”是首個為澳門居民打造的集居住、商業、教育、醫療、養老於一體的綜合民生項目。無論運作模式還是整體保障體係,均采用澳門標準:衛生服務站參照澳門衛生中心模式管理和運營,由澳門醫療人員進駐,澳門居民常用進口藥將以清單形式準入;長者服務中心、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提供多元化社區服務;可收看27套境外電視頻道及澳廣視91台。其中設立的濠江中學附屬橫琴學校,將於今年9月正式開學。
澳門新街坊花園落成,第一批新業主領取房產證。
搶飲“頭啖湯”的黃成彬最近就在這家學校為兒子辦理了幼兒園入學登記。未來,他的孩子能在這裏一路讀到高中,課程與澳門趨同,還能同等享受內地高校聯合招收澳門保送生政策。
最新統計顯示,像黃成彬、陳玉麟一樣,目前在橫琴定居就業的澳門居民有1.1萬餘名,在橫琴就學的澳門籍學生有266人,在橫琴工作的澳門專業人士跨境執業人數近1300人。
橫琴,正在成為澳門人名副其實的新家園。
琴澳融合化學反應
從夜空俯瞰橫琴口岸,燈光晝夜不息。
晚高峰時分,黃成彬驅車從澳門回到橫琴;在相反方向,陳玉麟下班後,會從橫琴開車去澳門的母親家吃晚飯,再回橫琴居住。
雙向奔赴的車流,流光溢彩的車燈,在兩地的交通要道蓮花大橋上交彙,勾勒出琴澳“雙城生活”的律動。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曾乘車視察了這座橫跨十字門水道、連接琴澳兩地的蓮花大橋。
這條別具特色的跨境大橋被設計師們稱之為“一國兩製”的物理展示:從澳門駛向珠海的車輛,上橋時左行,下橋則右行;珠海駛往澳門的車輛,則剛好相反。相異的交通規則,通過匝道橋,得到和諧的“歸一”。
蓮花大橋
12年前,珠澳兩地旅客過關,需要乘坐巴士在蓮花大橋“兩上兩下”,至少要花上40分鍾;如今,橫琴新口岸采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創新模式,旅客“過三道閘門”即可快速通關,最快30秒即可完成。
琴澳一體化,考驗的是彌合“兩製之異”、善用“兩製之優”的智慧與本領。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橫琴方案》時曾作出重要指示:要用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個不同規則和機製交錯共存的區域,積極探索兩地規則銜接和機製對接,為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探索經驗。
這是一片既無經驗可循、也無前例可依的改革試驗田,聚焦規則銜接、機製對接,橫琴在探索中推陳出新,以改革引領體製新突破——
瞄準群眾需求,重要民生用品進一步便捷流動:去年10月25日,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粵澳醫療機構中藥製劑中心”牽頭協調,成功推動廣東省中醫院5個中藥製劑發往澳門鏡湖醫院,並將逐步應用於澳門臨床,填補了境內醫療機構中藥製劑跨境使用的空白,為粵澳兩地監管創新、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積累經驗。
“澳門體製過不來,內地體製過不去”成為曆史:企業在琴澳注冊實現“跨境通辦、一地兩注”;5分鍾搞定跨境資信證明,無需兩地奔波;澳門居民在橫琴買房可以享受澳門低利率房貸;購買跨境醫療保險享受就醫保障;足不出戶24小時在線辦理開立境內證券投資賬戶。
橫琴口岸“升級版”不斷迭代:“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在全國首次從旅檢大廳向車道擴展,橫琴口岸全國首創的“聯合一站式”通關正式落地,隨著第二批15條通道和隨車驗放廳即將投入使用,兩地人員往來進一步暢通。
橫琴大橋“二線”通道。
2021年9月,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合作區建設進入全麵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如何實現粵澳共商共建共管,成為合作區建設一項重大課題。
澳門特區政府迅速選派一批熟悉兩地事務的年輕公務員到執委會參與工作,此前在澳門旅遊局工作的林衍傑欣然前往。“琴澳一體化,是繼澳門特區成立後又一重大曆史時刻。我希望參與其中。”
融合在深化,挑戰亦如影隨形。林衍傑注意到,澳門特區政府共設近60個局;來了合作區,除了刑事司法、社會治安等四類職能由屬地管理之外,其餘事務基本都歸口9個局承擔。
“現在我每天都得跨領域學知識、跨部門打交道。”目前已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文旅會展商貿處處長的林衍傑笑著說,“一體化發展,國家把‘大門’打開,剩下的‘小門’需要我們去推開,把政策落地。兩邊公務員一起工作,就是在加速這個進程。”
橫琴,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化學反應中,不斷塑造“兩製”疊加融合的獨特優勢。
主辦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
聯係方式:020-83135663
網站標識碼:4400000096
網絡支持 IPv6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