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共廣東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召開,作出了“錨定一個目標,激活三大動力,奮力實現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體部署。會議要求,要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牽引全麵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
專家學者表示,省委全會的這一具體部署,全麵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進一步展現粵港澳大灣區新的擔當作為。
互聯互通 大灣區越來越有型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的新嚐試,也是推動“一國兩製”事業發展的新實踐。近年來,粵港澳三地攜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不斷拓展人才發展空間,改革開放動力持續激發。數據顯示,去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超過13萬億元。
今年以來,深中通道項目全線合龍對接,深圳和中山兩市實現海底“牽手”;“大灣區組合港”的“深圳蛇口—江門高新”線路正式開通;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三大國際航空樞紐為引領的世界級機場群迅速崛起……粵港澳大灣區“硬聯通”加速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越織越密,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港澳居民入編大灣區內地城市事業單位“能報、能考、能聘、能管、能用”;粵港澳三地共同公布110項“灣區標準”,涵蓋食品、粵菜、中醫藥、交通、養老、物流等25個領域;“灣區社保通”“港澳藥械通”等民生服務帶來了直接的民生實惠……粵港澳大灣區“軟聯通”持續加強,規則標準銜接更加順暢,三地民眾心相通,要素流通更高效。
“這次省委全會的‘1310’具體部署提出,著力激活改革、開放、創新這‘三大動力’。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不斷推進,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背後,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改革開放的動力將持續激發。”廣東省委黨校科研處處長、教授許德友說,粵港澳三地在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中,必然要在諸多領域開展規則銜接、機製對接。於廣東而言,這個過程就是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過程。
動能澎湃 大灣區越來越當先
省委全會要求,高水平建設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全國經濟重要增長極。
近年來,廣東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紮實推動橫琴、前海、南沙三個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任務落地落實,推動三個平台在改革開放上當先鋒、在吸引外資上挑大梁、在製度創新上做尖兵。
在橫琴,圍繞高質量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一主線,琴澳一體化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去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文旅會展商貿三大產業營收合計首次突破百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實有澳資企業5466戶。
赴葡萄牙裏斯本、波爾圖考察拜訪,加強海外招商引資;持續推動貨物物品最大程度“零關稅”,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動;“澳門新街坊”項目預計年內整體竣工,力爭各項澳門標準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同步配套到位……對外,橫琴大力拓展國際業務版圖。對內,橫琴全力打造便利琴澳居民的宜居宜業宜商一流環境,“招商圖”正不斷變為投資興業的“實景圖”。
在前海,堅持以製度創新為核心,“前海模式”不斷豐富拓展。今年以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加快港深西部鐵路等規劃建設,聯合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出台知識產權16條措施,集聚了更多港人、港企、港機構。
媽灣智慧港口自動駕駛拖車來回穿梭,接續裝載輸送貨物;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南區項目工地塔吊林立,樁基工程已提前完工;前海嘉裏中心、前海弘毅大廈等高檔寫字樓一片火熱,普華永道、安永等國際機構紛紛入駐……截至目前,前海共吸引1.1萬家外資企業落戶,其中,港資企業9790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371家。今年一季度,前海實際使用港資11.85億美元,占深圳市的60%。
在南沙,創新創業的吸引力、輻射力正持續發揮。目前,南沙全區集聚高層次和骨幹人才2萬餘人,實現3年翻兩番。
中科宇航產業基地落成投產,其參與研製的國內運力最大固體火箭“力箭一號”創下“一箭26星”的最新紀錄;建成國內首個固態儲氫型製加氫一體化示範項目,啟動全國首個氫能乘用車示範項目“南沙氫跑”;集聚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業,實現國內首個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全產業鏈布局……僅過去一年,南沙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計14家),新簽約項目299個,總投資額6882億元,創曆史新高。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認為,這次省委全會再次強調高水平建設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將更好更快地發揮這三大平台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先行先試中進一步突破。
輻射引領 大灣區越來越有範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廣東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粵港澳大灣區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發揮強大帶動作用。
當前,眾多地市持續推進“融灣”工作。今年2月,梅州召開高質量發展暨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動員大會,動員全市上下全力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作為環大灣區一線城市,河源已全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經濟生活圈”,2021年以來,當地近70%項目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在湛江,深湛組合港正式啟動,有效推動湛江港與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全要素互聯互通,使湛江加入大灣區組合港“朋友圈”……
加快建設具有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特質的國際一流灣區措施不斷,粵港澳大灣區改革開放不斷迸發新活力。今年5月底出台的《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新時代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在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的進程中,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新打造一批萬億元級、千億元級出口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大宗商品、電子元器件等六大進口基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近日印發的《廣州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提出,統籌構建以南沙科學城為核心的廣州協同創新圈、粵港澳合作創新圈和全球合作創新圈“一核三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合作創新網絡……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廣東或者粵港澳三地的大灣區,也是中國的大灣區,更是世界的大灣區。”陳鴻宇表示,這次省委全會提出“要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牽引全麵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的要求,將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在實現改革開放新突破上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解讀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提高大灣區軟硬聯通水平和質量
近年來,在國家的關懷和統籌之下,粵港澳三地的聯通已經取得很大進展,未來還有很多方麵需要進一步努力。這既需要國家層麵繼續給予支持,也需要廣東更加積極主動,實現與港澳更廣泛的軟硬聯通,提高軟硬聯通的水平和質量。建設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打造灣區人才高地、建設科研創新走廊等方麵,都需要軟硬聯通作為支撐。
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是粵港澳大灣區集聚各類資源、發展戰略性產業、努力推進產科一體建設的重要載體。這次全會再次強調,努力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更好更快地發揮好前海、橫琴、南沙三大平台的示範帶動作用,先行先試取得突破,使大灣區成為全國發展的典範。
當前,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全省各地都要著力推進這項工作,在大灣區建設中獲得自己的發展機遇,以促進自身發展。這是堅持大灣區建設的題中之義。
廣東省委黨校科研處處長、教授許德友:大灣區建設是激活“三大動力”重要抓手
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牽引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位列“十大新突破”首位,是“1310”具體部署中激活“三大動力”的重要抓手。大灣區建設好了,才能更好地激發這三大動力。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製軟聯通齊頭並進,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吸引力、配置力都在增強。粵港澳三地的科技創新合作相向而行,從教育、人才、科技的合作到載體打造、平台搭建、機製互通,一個極富實力、潛力、魅力的世界級科技創新中心正在不斷發展壯大。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廣東紮實推動全麵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具有獨特價值。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大灣區的內外聯通作用、製度轉接功能更加強化。
當前推進大灣區建設進入新階段,前期在軟硬聯通方麵打下的良好基礎並開始發揮作用,必須抓住大好機遇,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縱深推進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
主辦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
聯係方式:020-83135663
網站標識碼:4400000096
網絡支持 IPv6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