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26日,將迎來國務院批複《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以下簡稱《規劃》)兩周年。根據《規劃》,2035年的知識城,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全球知識產權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經濟參考報》將以知識城為觀察樣本,推出聚焦中新廣州知識城發展之“創新篇”“開放篇”“智慧篇”等係列稿件,講述知識城高質量發展故事。
從2010年奠基建設,到2020年國務院批複總體發展規劃,再到今天初具發展規模,一座立足灣區、麵向全球的世界知識經濟高地正在拔地而起,從願景變為現實。這就是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北部,根植“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黃埔,並秉持其開放基因的中新廣州知識城。
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等多重戰略機遇下,知識城交出一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答卷”,全球頂尖的生物製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企業紛紛安家落戶,形成集群效應。探尋其背後發展密碼,業內專家給出的高頻詞是“知識”為鑰。這把鑰匙如何開啟知識城開放發展的大門?未來又將如何進一步打造大灣區科創策源地與高質量發展“引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探訪。
“知識”引力 創新產業加速集聚
中新知識城所在的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曆來是跨國企業投資的重點地區。伴隨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啟程,全球光學及光電行業知名德國品牌蔡司集團也迎來了新的發展。
“我們在全球六個極具競爭力的候選地區中選擇了知識城,成功引進了集團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產品在此落地投資。”卡爾蔡司光學(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彭偉表示。在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的大環境下,2021年,蔡司集團總部對蔡司光學中國新增投資超4億元,用於先進智能設備采購和改造,進一步擴大了蔡司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和深度。
卡爾蔡司光學(中國)有限公司
從“落戶中國”到“投資知識城”,過去幾年來,這種獲得外資青睞的“高光時刻”,知識城屢屢經曆。
就在6月份,總投資逾14億元的中新智慧園正式開園,首日便迎來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綠色發展、金融科技等領域十八家優秀企業入駐,將致力於打造以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產業為核心的全球化產業生態圈。
這些故事並非個例。“近年來,中國日漸成為諸多跨國企業的全球業務發展引擎。”彭偉說,外企在知識城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額、投資結構以及對中國經濟參與深度的變化,折射了這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力。
如今,廣州知識城的引力效應越發強勁——“三集群兩高地”的發展格局全麵提升,建設形成全球頂尖的生物製藥產業集群、集成電路產業化集群、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成全國唯一實現“專利、商標、版權”統一管理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元素最集中的高地,正在全力建設中國納米科技創新能力最強的產業化高地。
持續完善的產業鏈、強韌的產業配套能力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引得企業紛紛搶灘園區,既有喜人的“增量”,更有結構優化、轉型升級的“質效”。
目前,生物製藥產業集群方麵,百濟神州、諾誠健華、GE-龍沙、康方生物等創新製藥項目40多個;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方麵,集聚粵芯芯片、深南電路、光掩模等上下遊企業超80家,多項核心技術實現國內零的突破,預計2035年總營收超300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方麵,已落地小鵬汽車智造基地、百度Apollo全球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等項目。
知識城生物醫藥園
“放眼全球,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增長活力、市場創新速度舉世矚目。”新加坡駐廣州總領事羅德傑說,以知識城為例,在全球經濟複蘇乏力、投資者越來越謹慎的情況下,這裏是全球投資人青睞的熱土,未來發展前景良好,能成為廣州甚至廣東下一輪改革開放、知識創新的動力源。
“知識”為鑰 “機遇之門”越開越大
“中國是全球創新最蓬勃的市場之一。能在中國立於市場領先地位,就能更好地走向全球。”百吉生物首席科學顧問兼科學委員會主席Jean-Paul Thiery教授表示,知識城優渥的投資環境、高效超前的管理理念和手段,讓百吉生物看到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事實證明,以“知識”為鑰,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中新廣州知識城的招牌越擦越亮,“機遇之門”越開越大。
成立之初,中新廣州知識城便被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創新載體之一,也是中國與新加坡共同打造的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和國際化知識創新平台。2020年8月國務院批複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賦予了中新廣州知識城一個重任——到2035年,全麵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提出將中新廣州知識城打造成為“立足廣東、輻射華南、示範全國”的知識產權引領型創新驅動發展之城,為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探索經驗。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兩年來,知識城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按下了建設的“奮進鍵”,推動建設知識創造新高地,打造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探索開放合作示範區……圍繞重點目標,係列舉措相繼推出,聚力而行。
航空輪胎大科學裝置即將投入使用
——不斷彙聚大院大所,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科研平台,推動航空輪胎大科學裝置、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二期等科創平台投入使用。
——更好地聚焦創新內核,為企業前行裝上“推進器”。依托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等人才服務平台,知識城不斷彙聚全球高端知識型人才。
——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中新廣州知識城條例》,是我國4個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首部省專項立法的地方性法規,通過省立法將國家和省級相關經濟建設管理權限交由知識城管委會行使,為其深化改革、先行先試賦予更大權限。
——中新廣州知識城片區與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片區、空港片區、南沙科學城片區組成共計118.783平方公裏的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將複製推廣58項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涉及投資、貿易、金融和法治服務等重點領域。
“創新之勢不斷升級,對知識城來說,意味著更大的機遇。”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豔華說。
《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方案》發布後,知識城與南沙等開放創新區域的攜手合作,疊加優勢將越發明顯,二者南北呼應,成為打造廣州城市科技創新軸的兩個重要支點。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認為,廣州正在探索打造的“北起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抵南沙科學城”的科技創新軸,有望成為廣州城市發展的第三軸線。
“知識城具有地域優勢、開放優勢和政策優勢,及其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三個極其活躍的自由港緊密合作優勢,有望成為中新合作的‘橋頭堡’。”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聶平香表示。
在中新雙方的共同推動下,2平方公裏的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中新合作二期)全麵啟動建設,不斷吸引著中國和海外資本的關注,將引入多個中新合作項目,知識城已進入新一輪的擴容提質發展。
知識“引擎” 打造世界級創新之城
外資引得進,穩得住,關鍵看營商環境。
麵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知識城作為目前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唯一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的區域,大膽先行先試,首創內地知識產權司法案件訴前、訴中全過程調解合作機製,成立全省首家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調解中心等,形成一係列完備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運作模式,成為國內知識產權保護資源最齊備的區域之一。
知識產權服務園
“一直以來,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都是跨國公司對我國營商環境的主要訴求之一。”聶平香表示,中新廣州知識城正是聚焦跨國公司提出的問題,直麵我國知識產權領域的難點和痛點,加大開放和創新力度,將中新廣州知識城打造成為“立足廣東、輻射華南、示範全國”的知識產權引領型創新驅動發展之城,吸引更多境外創新企業以及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區域總部入駐,為我國高質量吸收外資提供樣板。
在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看來,知識城的魅力除了來自它輻射的廣闊腹地與市場空間,也來自其完善的產業鏈以及良好的創新環境和人才資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澳門理工大學合作舉辦翻譯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獲教育部審批通過,為大灣區首個翻譯類合作辦學項目;依托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等人才服務平台,知識城不斷彙聚全球高端知識型人才。
“未來,知識城可集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創重大載體,強化科研院所、高校及人才聚集,不斷深化開放與合作理念,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和開放生態。”朱克力說。
按照《中新廣州知識城“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2025年)》,“十四五”期間,知識城將對標國際頂級總部經濟創新集聚區,彙聚一批產業鏈長、帶動力強、影響力大的科技、製造、金融、物流、電子商務、港航服務等領域總部企業,重點引進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設立綜合性總部及研發、營銷、結算等功能性總部。
“誠然,為了更好實現國家賦予的發展目標,中新廣州知識城還需充分利用好自身優勢。”聶平香說。她提出,發展的核心在於不斷擴大和深化開放,對標國際高標準,積極探索有利於知識密集型產業和創新型產業發展的體製機製,加速集聚全球、港澳高端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
厚積薄發、破繭蝶變。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鄭勇表示,知識城將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力爭取得更加豐碩的知識產權綜合改革成果,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國際競爭力更強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新高地。
主辦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
聯係方式:020-83135663
網站標識碼:4400000096
網絡支持 IPv6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