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壬寅虎年伊始,春來萬象新。在中央的部署下,粵港澳大灣區錨定目標,踔厲奮發,紮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橫琴、前海等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建設,激發大灣區建設的新勢能。南方網推出“經濟觀察·灣區新勢能”係列報道,重點解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發展、新成效、新作為。
2月23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召開《廣東省中新廣州知識城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新聞發布會。《條例》將於今年3月1日起施行,通過省立法將國家和省級相關經濟建設管理權限交由知識城管委會行使,為其深化改革、先行先試賦予更大權限。這是我國4個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首部省專項立法的地方性法規。
那麼,立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的知識城,都有哪些“王牌”?
“王牌”一:中新合作融入發展血脈
“中新合作”是貫穿知識城發展的主線。
知識城2010年奠基,2018年11月升級為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曆經11年的發展,新加坡元素早已深深融入知識城發展的血脈。
知識城建設之初就借鑒新加坡城市規劃先進經驗,委托“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主持對知識城進行概念規劃。 “‘跟土地談戀愛’,是新加坡城市建設中的理念,就是最大程度以原有的生態本底為基礎進行科學巧妙的規劃設計。”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裁陳長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
在知識城“花園城市”般的發展底色上,中新雙方繪製出一幅創新畫卷。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總部大樓建成;中新智慧園一期開園;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群在境外合辦的第一所學校——廣州新僑學校開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中國最大的綜合型旗艦項目廣州創新研究院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招生。在中新雙方的共同推動下,2平方公裏的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全麵啟動建設,已引入新加坡能源總部基地等12個中新合作項目。
如此“新加坡式”的環境,使知識城成為“新加坡企業來華首選地”,對新加坡企業和人才有著強勁的吸引力。新加坡尼爾集團旗下安美信國際精準再生醫療集團總裁陳誌桅表示,從2017年在知識城設立項目至今,他感受到了知識城真實的變化,“每一次來到知識城,看到花園式的環境、熟悉的新僑學校,見到在知識城創業就業的新加坡朋友,都有一種在家鄉的感覺。”
“王牌”二:知識經濟築成產業根基
構建知識密集型產業體係是知識城建設的一大目標。
從知識城建設之初,廣東就積極借鑒新加坡發達的知識經濟發展模式,以“新”之名從“新”出發,從各方麵打造知識城的“知識力”。目前,知識城在產業上已經形成自主創新、知識密集的“三集群兩高地”。
——做強全球頂尖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設3.3平方公裏的國際生物醫藥價值創新園,由王曉東、施一公等院士領銜,以百濟神州、諾誠健華、GE-龍沙、康方生物等為代表,引進創新製藥項目40多個。
——完善集成電路產業化集群。布局6平方公裏灣區半導體產業園,以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條量產12英寸晶圓的生產商粵芯為龍頭,打造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核心承載區。
——做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打造3.5平方公裏智能製造園,以小鵬汽車、百度阿波羅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努力建設智能製造現代工程技術創新中心。
“兩高地”,一個是已建成全國唯一實現“專利、商標、版權”統一管理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元素最集中的高地,另一個則是正在全力建設的中國納米科技新能力最強的產業化高地,建成後將成為全國納米技術成果轉化的源頭地,有望培育、孵化出一批高科技創新企業。
過去幾年間,知識城“知識密集度”不斷升級。據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徐暉透露,知識城內經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家,通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國家標準審核認證企業194家。
“王牌”三:深耕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知識城之所以能打出“知識力”這張“王牌”,需要一塊強有力的“護身符”——2016年,知識城成為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綜合改革“試驗田”,被寄予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縱深探索的重任。
當前,知識城正加快建設占地622畝的知識產權服務園,已集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TISC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局審協廣東中心、廣東省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中心等100多家專業機構;首創內地知識產權司法案件訴前、訴中全過程調解合作機製,拓寬多元化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渠道;成立全省首家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調解中心。知識城現已成為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資源最齊備的區域。
百吉生物是首批入駐知識城的新加坡科研企業,也是中新雙方在生物醫藥領域合作的代表性項目。百吉生物首席科學顧問兼科學委員會主席Jean-Paul Thiery教授接受采訪時表示,《條例》讓他看到了政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和決心,以及對科研工作者的尊重和貼心保護。“知識城優渥的投資環境、高效超前的管理理念和手段,讓百吉生物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此外,為了讓知識產權在成果轉化和金融市場中迸發出更高的價值,知識城正積極打造產業引領型“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台。率先開展全國首批專利代理對外開放試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國際知識產權服務大廳,入駐10餘家境內外知名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持續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先後發行全國首支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首支純商標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落地全國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發行數量、金額總量均為全國第一。
“王牌”四:人才發展推動科技創新
知識密集型產業離不開人才支撐。
事實上,知識城在人才發展方麵已經提前做好了布局。去年6月,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10條”正式發布,政策扶持力度全國領先。7月,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暨廣東省博士博士後創新示範中心正式啟動運營。11月,知識城獲批設立全市首批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打造集聚海外高端人才的離岸創新創業平台。
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零跑動”服務大廳。來源: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
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創建了全國首個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零跑動”yabo2018柏林赫塔 中心,推動試點外國人業務“一窗受理”“容缺受理”,幫助海外人才“一站式”觸及區域科研、金融、市場資源。為更加精準對接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國際人才自由港搭建起海外引才網絡。與德國海德堡離岸創新中心、中烏國際(黃埔)創新研究院等海外科研院所合作引才,為建設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強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撐。
給人才發展提供優質載體,知識城建設起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目前,知識城與中國科學院、中國信通院、南洋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共建18個科研機構及研發平台;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建成六大研發平台,聚集唐本忠、曾少華等8位中新院士領銜的國內外高層次人才300餘人;科教創新區已引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廣州大學黃埔研究院、粵港澳生態環境科學中心、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等院所。
四張“王牌”打出,知識城已經有了在全球知識經濟高地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底氣。廣州開發區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韋波表示,“下一步,知識城將持續構建穩定的知識生態模式,打造知識生產、知識保護、知識流通、知識產業化於一體的綜合性知識要素市場體係,爭創全國知識創造新高地、灣區創新策源地、國際人才自由港、開放合作示範區。”
主辦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
聯係方式:020-83135663
網站標識碼:4400000096
網絡支持 IPv6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