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主持人:
各位觀眾、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建設世界級城市群—2019年yabo22 vip 在線訪談”東莞站,我是主持人陽玉明。東莞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軸,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節點性城市。目前,東莞市正在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全力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那麼,目前東莞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效?采取了哪些舉措?進展又怎麼樣呢?今天,我們邀請了東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白濤作客訪談節目,為大家介紹。白市長,歡迎您。
白 濤:
主持人你好,各位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
同時,做客節目的還有兩位專家,一位是東莞理工學院學科領軍人才、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王際輝教授;另外一位是東莞市委黨校教授、市決策谘詢顧問委員會專家孫霄漢教授,歡迎二位。
王際輝:
主持人好,大家好!
孫霄漢:
主持人,各位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所提出的首要任務。2019年,東莞市全麵啟動鬆山湖科學城規劃建設,省政府同意將其上升為省級發展平台,並以鬆山湖科學城、深圳光明科學城、以及港深科技創新合作區等為核心載體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項工作對於國家而言,對於省市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麼東莞市目前是否正在全力推進這項工作?請白市長給我們介紹一下。
白 濤:
好的。東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梁維東書記、肖亞非市長多次向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省委、省政府領導彙報東莞參與兩個中心建設的基礎、優勢和訴求,市有關領導和部門全力跟蹤落實,持續推進,應該說到現在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突破。
東莞已建成了中國散裂中子源,2017年8月首次打靶成功,2018年通過了國家的驗收,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係列的初步的成績,成為全國唯一、全球第四座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積極布局建設南方先進光源。開工建設了鬆山湖材料實驗室、南方先進光源預研測試平台等重大的創新平台。
鬆山湖材料實驗室也成功爭取到了王恩哥院士,王恩哥院士是大家所熟悉的原來中科院的副院長,和北大的校長,他出任理事會理事長,成功地引進兩院院士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0人。
粵港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也獲得首粵港澳聯合實驗室。
我們舉辦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院士峰會暨第五屆廣東院士高峰年會,接近百名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和專家出席了會議。
主持人:
那麼,東莞將如何建設鬆山湖科學城?在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方麵我們又有哪些舉措呢?白市長。
白 濤:
鬆山湖科學城將圍繞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醫療健康、高端裝備製造五大核心產業領域,布局獨具特色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業應用”創新組團模式,打造成為大科學裝置集聚之城、國家原始創新策源之城、高端科學人才薈萃之城、以及科技創新產業集聚之城。
按照“科學城+高新區+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和方向,我們全力加快完成鬆山湖科學城的國土空間規劃和科學功能規劃。同時加快編製鬆山湖功能區“1+9”統籌發展規劃,高水平高標準指引科學城的建設。
加快推進散裂中子源二期、鬆山湖材料實驗室、以及南方先進光源預研測試平台等項目建設,打造科技設施集群。
同時也加快完善科學城生活配套,強化鬆山湖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的空間連接。建立深莞兩市常態化的溝通機製,完善兩地黨政領導高層溝通協調的頂層設計。
主持人:
我們感覺整個措施都非常給力。《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探索有利於人才、信息、資本、技術等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支持粵港澳的科研機構進行合作。王教授您是高校的領軍人才,在高校工作。所以想請教一下您,您認為東莞該如何促進創新資源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集聚?又該如何探尋與港澳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呢?
王際輝:
我是這麼想的。剛才白市也介紹了,我們東莞政府牽頭建設了散裂中子源,世界級的大科學裝置,隨著這樣的平台,包括我們旁邊的未來的南方光源,包括我們廣東省的材料實驗室,這樣大的科學裝置和非常領先的團隊入駐東莞,入駐鬆山湖,那麼未來這一定是一個人才集聚的非常非常好的機會。我們覺得第二個層麵,我們在人才引進方麵,就該拓展很多創新的模式,構建非常寬鬆的環境,我們大的裝置有了以後,肯定是伴隨著人才的到來,我們整個的基礎的硬件和軟件就齊備了。那麼第三個方麵呢,我們想就是在體製機製的方麵,我個人的建議如何構建一種非常寬鬆的,讓這些人才引進來能夠留得住用得好,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我想未來要破解的一個方麵就是體製機製,成果轉化包括協同創新等等方麵,這樣的一些真正的實施,有這樣的機製保證,有這樣重大的平台的支撐,有人才的源源不斷的聚集,我們相信一定會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建設提供非常非常良好的人才培養和智力支持。
主持人:
感謝王教授的建議,孫教授是東莞市決策谘詢顧問委員會的專家,在您看來,東莞市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需要從哪些方麵進行突破呢?
孫霄漢:
東莞在改革開放40年來,可以說經曆了一個快速的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它也是全國一個標準性的城市,是通過靠傳統的土地、勞動、資本這些要素最早支撐發展起來的。但是進入經濟新常態以後,傳統的要素支撐動力已經越來越開始退化,那麼在新的經濟常態下,需要靠創新來推進經濟轉型,那麼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其實東莞市委市政府已經在著力通過提升東莞的科技對經濟的支撐出台了一係列相關的政策。
我覺得從我們東莞的情況來看,尤其是隨著一批重大的相關的科技政策的出台,包括國家一大批重大的科學裝置和一些重大的高科技企業在東莞的落戶,它將對東莞形成一個新的科技人才和各種資源集聚的態勢。
我覺得東莞的這種以科技來推動創新的潛力可以說已經非常得突出了,那麼接下來我覺得我們可能需要進一步來優化我們的政策,尤其是我們要把我們的科技和我們的產業怎麼樣有針對性地結合,讓我們的政策的效果更加顯現出來。
主持人:
感謝兩位教授提出的建議,其實很多,我們感覺東莞也正在開展當中。《規劃綱要》指出,要優化製造業布局,提升國家級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發展水平,以深圳、東莞為核心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東莞作為國際製造業名城,在製造業方麵發展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那麼在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方麵,東莞接下來將會有哪些舉措?白市長。
白 濤:
東莞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製造業基地,產業體係完備,工業門類齊全,是展現廣東乃至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
製造業是東莞的立市之本。2019年1-10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了7.8%,位居全省第二,珠三角九市第一。
不久前,我市還獲得了省裏建設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創新試驗區。這是省給我們這個“帽子”,十分符合當前東莞的實際和需要。
東莞的電子信息製造業是第一大支柱產業。給各位觀眾講啊,今年我們1-10月規上電子信息製造業的增加值的增長率非常高,達到了(同比增長)18.9%。智能終端等代表性行業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集聚了華為、OPPO、vivo等行業頭部企業。
當前,我們正依托智能終端產業的集群優勢,積極向國家申請將智能移動終端產業集群創建為國家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我們也將繼續發揮電子信息製造業產業集群的獨特優勢,加強與深圳等城市的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級的產業集群。
主持人:
發展先進製造業,應該說現在國際競爭非常得激烈,東莞作為國際製造業名城,如何夯實先進製造業中心地位?孫教授對此有什麼看法?
孫霄漢:
我覺得目前東莞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先進製造業城市的基礎和優勢,其實已經顯現出來了,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按照中央和廣東省的部署,要在先進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示範區作為探索作為試驗區,我覺得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去突破。我初步考慮有這樣一些思路,第一我們要先摸清家底,因為我們要建立一個政府應該去重點扶持的一些先進製造業企業的目錄,技能性人才培訓這一塊政府應該更加去支持,因為高端製造很重要的一個因素重要的支撐是靠高技能型的人才,那麼這一塊,我覺得我們政府應該可以出台一些相關政策支持我們一些相關的製造企業與相關的高校,特別是職業院校的對接,把人才培養和企業、市場的需求都對接起來,對三方都非常有好處,但是需要政府去牽頭運作支持這個事情。第三我覺得還可以政府牽頭,特別是政府的工信、社會組織部門牽頭嚐試組建高端製造業企業聯盟,定期舉行一些論壇,包括可以進行培訓交流,包括一些新產品的展示,甚至可以邀請一些高端的智庫來集中方方麵麵的智慧,形成一個各種信息流、資源流、人才流彙聚的平台進行對接的一個中樞。
主持人:
孫教授剛剛的幾點建議都非常得實在。其實關於技能人才的培訓、關於政府提供貼身的服務,很多工作我們都在開展過程當中了。我們期待未來開展得更加順利,取得更多的成效。我們來說一下下一個問題,《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東莞濱海灣地區,集聚高端製造業總部、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基地。目前,莞港之間的合作早已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對於這方麵目前取得的成效,請白市長介紹一下。
白 濤:
大家都知道,東莞是著名的僑鄉,我們在香港、澳門、台灣的同胞有90萬人,同時,我們在海外的僑胞還有20萬人。莞港澳之間的業務往來十分頻繁,尤其在投資貿易、產業發展、人文交流等方麵尤為活躍。
我們港澳企業對東莞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目前,全市的港澳資企業大數有7600多家,占全市外資企業總量的近六成,也是大灣區港澳企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濱海灣新區,為濱海灣新區的開發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今年以來,新區的建設走上快車道。其中,發展總體規劃經省政府同意正式印發,是《規劃綱要》公布以來首個獲批的省級新區發展規劃,同時新區的城市總體規劃也獲得了市政府的批複通過。
新區與香港“一帶一路”總商會、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創新科技中心以及澳門城市大學等知名行業協會、企業、高校都開展了科技合作、經貿往來等方麵的交流洽談,也簽訂了一係列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整體的工作推進還是比較順利。
主持人:
那應該說,莞港澳的合作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展了,而目前我們又有了新的方向,那麼下一步,三地之間如何開展合作,我們將會有哪些具體的舉措或者展望呢?
白 濤:
深化與香港、澳門的合作,是濱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初心,同時也是它所承載的重要使命。下來,新區將會充分發揮區位好、空間大、交通優、產業強、生態美等優勢,推動與港澳的協同發展。
著力推動重點的項目建設。在新區城市中軸線上規劃建設大約1500畝的濱海灣青創城,這個項目搭建港澳台青年在內地發展的合作平台。高水平謀劃建設濱海灣站TOD綜合樞紐,這個TOD是深茂鐵路濱海灣站的一個綜合的樞紐。探索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推動東莞軌道2號線三期工程與廣深港高鐵對接,屆時從濱海灣站乘坐軌道2號線轉廣深高鐵約40分鍾可直達香港西九龍。
另一塊就是要著力推進機製體製創新。將全市計劃推出或正在實施的各項重大改革,特別是涉及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改革,優先在濱海灣新區試點。重點開展新區爭創自貿試驗區的總體方案和實施方案、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政策等方麵的研究,同時積極向國家、省爭取涉港澳、涉外的金融、稅務、科技、人才等政策的支持。
主持人:
要莞港澳之間的合作更好地推進,我想離不開一個高品質現代化的都市環境。東莞也提出對標廣州、深圳,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現代化都市。東莞市現在在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方麵有哪些舉措呢?白市長。
白 濤:
就像主持人所說的,我們主動對標廣深港澳,全力構建涵蓋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等高品質公共服務保障體係,同時也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教育方麵,我們全力增加學位供給。實施新一輪教育擴容工程,今年全市共推進了85個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新建擴建項目,其中11個項目在秋季開學前建成投入使用。我們還高標準籌建了3所未來學校,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積極推進莞港學校的合作交流,有27所東莞學校與香港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
在醫療衛生服務方麵,我們推動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院建設高水平醫院,同時推進5所區域性中心醫院建設。建立莞港澳聯合培訓交流機製,同時與香港聯合醫務集團共同合作,來啟動東莞香港金牌家庭醫生的培訓項目。
那麼在文化體育旅遊方麵,我們成功得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文化和旅遊產品采購會,順利舉辦了2019年籃球世界杯(東莞賽區)賽事,對外傳播和展示東莞城市形象。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麵,我們全力推進水汙染治理攻堅戰、藍天保衛戰、淨土防禦戰,奮力推動全市的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出現“拐點”。
主持人:
您剛剛說的這一係列的舉措,其實我們廣大的市民也感受非常得深切。比如說男籃世界杯,還有每一年舉辦的國際性賽事,都是一次全民的狂歡。剛剛您從教育、醫療、文化體育 和生態文明方麵給我們進行了介紹。我想一項項數據給我們展現了東莞市在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方麵,所取得的靚麗成績單,那麼這項工作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當中,它有什麼樣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將會從哪些方麵進一步突破?孫教授,對此有什麼看法?
孫霄漢:
我覺得一個城市要發展很重要的,就像我們東莞最需要的是吸引高端人才。那麼你要吸引留住高端人才,關鍵是看你的城市品質,如果要用更高的標準來看,我們講三個關鍵詞,東莞第一個就是我們是10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近1萬億的經濟總量,還有我們現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創新型一線城市的目標。我們不能局限於過去,東莞過去是從一個縣發展起來的,不能局限於過去那種縣級格局的思維,要跳出慣性思維,要大幅度提升我們城市的公共產品的供給,我想我個人考慮這四個重點,第一個就是我們的交通現代化基礎設施的供給問題,這塊我們市領導整個市都已經重視到了,但是現在可能怎麼樣加大力度的問題,包括我們的城市的公共交通,像我們的地鐵,像我們的高鐵站 和我們一些同類城市相比 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這是第一個。第二就是我們的教育、醫療這些公共產品,尤其是教育。剛才白市長也講到,我們現在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們提出教育大會戰,這幾年來我們整個設計教育的投入非常之大,但是我覺得以離中央和省裏的要求,離我們城市發展的客觀的需要還是有差距。第三就是我們的環境,我們整體一些中心區的環境,像中心城區、鬆山湖這些看起來都非常高大上了,但是可能還有一些城中村,有一些邊緣地區,這些地方可能還需要加快三舊改造的力度,這是我覺得第三。第四就是我們在發展那些高端製造業的同時,還應該有意識的去引進一些文化創意產業,來擦亮我們城市的文化名片品牌。
主持人:
隻有生活圈變得優質了,城市的品味提高了,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這裏,建設我們的城市。那麼港澳青年創業創業問題,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東莞鬆山湖(生態園)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也被列入省首批“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之一。請問東莞在哪些方麵會下功夫吸引港澳青年到東莞創新創業?白市長。
白 濤:
隨著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東莞正在成為創新創業熱土。在貫徹落實國家便利港澳青年發展政策的同時,我們重點圍繞投資創業、人才引進、公共服務等方麵,製定了一係列政策,支持和引導港澳青年來莞創業發展。
在投資創業方麵,我們出台了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的實施方案,提出了14條扶持措施支持港澳青年在莞有更好的創業空間和機會。與此同時,出台了鬆山湖推動港澳人才創新創業實施辦法,對入駐基地的港澳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給予一次性最高20萬元的獎勵。鬆山湖yabo2018柏林赫塔 中心還專門設立了港澳人才創新創業企業專門窗口,為港澳項目提供一站式落地服務,我們市民服務中心也將開設港澳台及外國人士的服務專窗。
那麼在公共配套服務方麵,全麵落實國家政策,港澳人員在東莞就業,無需辦理就業證。將在莞就業的港澳居民納入社會保險參與範疇,享受與內地人員同等的社保待遇。貫徹落實來粵工作的港澳居民子女與內地居民同等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政策,在我市就讀的港澳籍學生,我們統計了大概有1.5萬人。同時我們出台了簡化港澳台居民在東莞購房相關文件,進一步放開港澳台人士購房的限製。
主持人:
那麼,吸引港澳的人才來到東莞創新創業,我想高校是一個很重要的突破點。《規劃綱要》提出,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請問白市長,東莞在推進大灣區大學的籌建,在與港澳高校合作辦學方麵有哪些具體的成績?
白 濤:
目前,我們在省裏的指導和支持下,積極地在籌建大灣區大學,初步學校的選址在濱海灣新區的威遠島。
我們的目標是把大灣區大學辦成一所以理工科為特色,突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引領未來產業升級、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同時,我們正在跟香港的知名高校合作辦學,就現在有關的事宜進行到最後的協商階段,初步達成了共識。
主持人:
粵港澳高校之間的交流現在也已經日益頻繁。《規劃綱要》提出要支持粵港澳高校的合作辦學,東莞在這方麵也有一些積極的嚐試,比如,您剛剛說的大灣區大學的籌建。王教授您在高校工作,對東莞推進與港澳高校的合作,您有哪些建議?您覺得本地高校應該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王際輝:
我個人建議,東莞應該大膽地創新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以創新的理念和舉措積極推動粵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的未來的發展。
作為本地高校,東莞理工學院黨委和行政一直非常重視跟港澳地區高校的合作,我們目前也跟香港城市大學在共建中國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譜儀,我們現在也產生了很多一係列的成果,也同時跟香港科技大學在合作共建設機器人學院,這樣有利的探索,對於我們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方麵 起到了非常好的示範作用。目前我們第三次黨代會也剛剛結束,也明確了在進一步加強與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度的合作。大灣區大學的建設,我個人也建議在人才培養方麵、在學科建設、在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包括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麵,真正的高層次高起點地做好頂層設計,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真正地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主持人:
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支持深圳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大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想請問白市長,咱們東莞市委市政府對於深圳建設示範區給我們的借鑒,有哪些思考?對於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又將會有哪些設想?
白 濤:
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對東莞是重大的政策利好。一方麵,先行示範區既要先行,又要示範,將形成適合東莞學習推廣的先行經驗。另一方麵,深圳將一些關鍵領域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這對於我們推進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全麵擴大開放具有重要的借鑒和現實意義。可以說,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是東莞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和光榮使命,也是新時期東莞發展改革的重大機遇。
作為東莞,我們將緊緊抓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接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建設和建設廣東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這三個區就是我們現在經常所說的“三區疊加”這麼一個重大的機遇,以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為先導,聚焦高端產業和優質創新資源,推進與深圳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
同時,我們將協力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我們將為先行示範區建設提供最有力的戰略支撐和最廣闊的全方位合作空間,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作出東莞應有的貢獻。
主持人:
非常感謝兩位專家帶來的建議和點評,也非常感謝白市長的介紹。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東莞這座千年古邑製造名城,目前正在以奮進的姿態奔跑向前,跑出精氣神,跑出加速度,邁進新時代。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的收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