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動交流 > 民聲熱線 > 往期民聲熱線

廣東省體育局上線“廣東民聲熱線”

時間 : 2020-10-14 09:04:52 來源 : 廣東民聲熱線網
【打印】 【字體:

  主持人:傾聽你的呼聲,凝聚改變的力量,各位好,這裏是中共廣東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和廣東廣播電視台聯合主辦的廣東民聲熱線,我是主持人梁星月。

1.jpg

  今天(2020年10月13日)上線的單位是廣東省體育局,我們這期節目會一起來關注一下高危體育運動,以及公共體育設施等幾個話題。省體育局帶隊上線的領導是廣東省體育局林瑛。歡迎您和您的同事。

  現場特約評議團成員有:羊城晚報評論員戚耀琪;廣州擎天攀岩俱樂部館長陳海鋒;廣東民聲熱線記者陳琤瓅、何鑫。

  此時此刻,廣東新聞廣播、珠江經濟台正在直播,同時“觸電新聞”APP和廣東民聲熱線抖音號也在進行實時視頻直播。歡迎大家收聽收看,評論互動。

  【民聲發布】

  主持人:節目一開始,我們首先要進入的是“民聲發布”環節。今天帶隊領導將會發布什麼權威信息呢?下麵把時間交給廣東省體育局林瑛。

  林瑛:主持人好!各位聽眾、觀眾、網友、特邀評議團和媒體觀察團的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發布:2020年,我們貫徹落實《廣東省體育強省建設實施綱要》,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基礎上科學有序開展體育賽事和活動,以及推動廣東體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快實施體育強省建設。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的重要論述精神,我省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於今年8月正式以省政府名義出台《廣東省體育強省建設實施綱要》。《綱要》明確了廣東體育事業在未來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部署了六個方麵的戰略任務,確定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和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區域發展戰略。《綱要》突出了改革創新,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辦人民滿意的體育事業的發展思想,部分指標高於全國水平。下階段我們將全麵抓好《綱要》落地落實。

2.jpg

  二是深入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局陸續出台了《廣東省全民健身條例》等25部政策法規文件,加大了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群眾的健身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得到加強。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省現有體育場地設施數量28.64萬個,比2018年增長8.93%,位居全國前列。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截至今年9月,全省建有社會足球場地共3065塊,位居全國前列。累計建成群眾身邊的社區體育公園共2318個。全省公共體育場館全麵向社會開放,15分鍾健身圈基本形成。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加大投入,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並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健康廣東建設貢獻出體育的力量。

  三是率先有序恢複體育賽事和活動。今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我省率先科學有序恢複體育賽事和活動,推動體育行業複工複產,加快恢複體育工作秩序。第一,率先舉辦全國、全省賽事。成功舉辦CBA聯賽,疫情之後,全國首個複賽的職業聯賽CBA,在我省舉行,最終廣東宏遠男籃成功衛冕,勇奪隊史第十個冠軍;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基礎上,我省舉辦了2020年全國體操錦標賽等,還將陸續舉辦衝浪、擊劍等全國賽事;利用暑假期間,已完成了70%,共37個大項的全省青少年錦標賽。第二,群眾性體育賽事和活動陸續恢複。自6月份複工複產以來,全省各地市共舉辦了987場次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如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今年全省計劃舉辦7站比賽,目前已舉辦4站。通過開展體育賽事活動,不斷激發群眾開展健身活動的熱情,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接下來,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更實的舉措、更大的投入、更優的服務,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質,為建設體育強省、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作出更大的貢獻。

  以上是我發布的內容,謝謝!

  【暗訪調查1】

  主持人:謝謝林局。下麵進入民聲調查環節。

  首先我們來展示一張圖片(圖片略),請記者何鑫來解釋一下。

  廣東民聲熱線記者何鑫:我想問一下,這是孩子們在攀岩,大家能不能夠從圖片上看得出哪一位是安全員,哪一位是顧客呢?

  主持人:對我來說有點難,我猜是下麵穿白色褲子的那位是嗎?

  何鑫:黃色衣服的小男生是顧客是嗎?

3.jpg

  主持人:對。

  何鑫:體育局的領導你們覺得呢?

  林瑛:這個拍攝的地方是商場是嗎?

  何鑫:對。

  林瑛:這張圖片首先是在商場,應該是缺乏了我們文件所發布的指引,比如安全員應該佩戴和穿戴什麼設施,因為您拍到的圖片大家都是準備攀岩的動作,到底哪一個是安全員不太明確是正常的。

  何鑫:我們先看調查片,後麵再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主持人:隨著全民健身意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去嚐試一些非傳統的體育項目,比如跳傘、攀岩、定向越野等等。這些項目看起來新奇、刺激,但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危險性。針對一些高危體育項目,國家是出台了相關的經營管理規定的,可是在實際中,這些規定有被遵守嗎?一起來看記者何鑫的調查。

  播放短片(調查暗訪1,短片略)

  廣東民聲熱線記者何鑫:剛才看了那張圖片您說我們拍的圖片是在商場,所以工作人員沒有佩戴相關的標識。可是在調查片中東莞濱江體育館是官方場所,工作人員同樣沒有佩戴標識,這個是在2013年的高位經營許可辦法裏就已經明確規定了,為什麼連東莞的樣板工程都做不到呢?

  林瑛:謝謝您的片子。可以這麼說,您看到了問題的關鍵,我相信您前麵所說的,關於高危項目國家有規定,同時國家有標準,特別是在高危項目的質量審批、監督檢查等責任上,特別強調安全責任的屬地管理上都有許多規定,早在2013年就有了。像這個情況,首先請張壯文同誌就項目的規定跟大家做個介紹,後麵我們再來談我們該如何加強監管。

  張壯文:省體育局一直以來對高危場所高度重視,也是我們工作的目標,近幾年我們  采取了一些措施來加強高危項目的管理。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精神,強化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管理,明確安全工作任務,嚴格落實廣東省高危項目的管理規定。一個是規範從事經營廣東省高危性項目的有關要求,首先是先在市場監管局進行登記,取得營業執照以後才在縣級體育部門申請高危險性項目的經營許可證,提交材料一個是申請書,一個是報告。然後是規範從業人員的資格證,我們凡是審批高危項目許可的必須要取得從業人員資格證,我們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站每年都組織培訓審批,通過考核才能取得證書。經營高危項目還要符合項目的場所、設施、器材的證明,包括場所的救護設施以及救護人員的情況,才能報給體育部門,體育部門通過資料審核,以及現場的核實,才能給出經營許可證。如果符合條件當時就發放經營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就不允許發放,並書麵告知情況。體育局除了嚴格加強審批管理以外,我們還要加強對高危項目定期的安全生產的大檢查,消除安全隱患,強化安全責任的落實,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是加強對高危項目的管理。按照廣東省高危項目的管理辦法,其中包含了攀岩項目,為了加強對高危項目的管理,我們每一年都印發廣東省高危險性項目安全檢查方案,強化屬地管理,遵循“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落實高危安全責任,要求各地組織執法人員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對無證經營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隱患較嚴重的場所一律關停,待取得許可證或整改完畢之後方可經營。省體育局也將高危險性項目列入了雙隨機一公開的檢查項目來進行審查,今年1月份把遊泳列入了雙隨機一公開的檢查項目,今年就沒有把攀岩列進來。但是我們是按照  誰審批誰負責,對單位進行嚴格的管理。

4.jpg

  三是定期舉辦高危險性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安全意識。我們要求市縣分級培訓,加強從業人員的管理。

  四是開展高危險性項目安全宣傳,我們通過廣東電視台、羊城晚報、廣東體育館等媒體開展安全宣傳,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防範意識。

  麥良:高危項目廣東省一直高度重視,我們是最早出台高危項目管理辦法的,剛才我看了短片以後,首先感謝媒體記者,能夠幫我們找到管理上的漏洞,我想我們還是以問題為導向,發現問題以後我們要加強市場監督局、加強安全,去核實暗訪的地方,包括我們也會舉一反三,全麵檢查高危項目,再製定工作指引,來杜絕危險的隱藏,來化解體育項目的安全隱患。

  何鑫:根據規定第三章第十八條,寫的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體育主管部門,應對經營者從事的活動實施有效監管,也就是說體育主管是主要的監督部門之一,你們的工作不僅在審批,也在事後的監管。剛才都提到一個問題,你們一直很重視,你們確實很重視,那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攀岩館在廣東省的數量並不多,我覺得檢查的工作是不是也就意味著沒有那麼重?不像足球、羽毛球場館很多,你們人手不夠,在高危險性的場所數量不多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林瑛:感謝何記者。前麵您讀的文件很多,首先對於高危項目國家有許多國標,有許多規定。就您剛才談的一點,是審批高危項目是在地級以上市的行政管理部門。東莞這個館首先審批是他,監管也是他,出現這種情況非常不好,今天節目結束以後我會直接找到東莞問他們如何監管的。今後我們也想嚐試,一是聯合市場監督局看如何開展第三方的開展。二是省級在屬地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第三方暗訪,然後加強我們的監管。第三,文化和旅遊是有執法隊的,我們正在研究和商量讓他們通過執法的力量做好高危項目的監督和管理。

  主持人:我們看到領導介紹了各種各樣的文件,但跟視頻中反映出來的狀況有巨大的反差,我們看到現實的情況感覺更加鬆散一點,基本上處於無序,沒有管理的狀態。這點也需要我們去加強,去反思到底怎麼樣監管。接下來請廣州晴天攀岩俱樂部館長陳海鋒,您覺得在管理方麵體育局做得到位嗎?

  廣州擎天攀岩俱樂部館長陳海鋒:現在很多人對攀岩有很多誤解,我們先看之前的視頻有三個案例,第一個案例是在濟南,是一個拓展中心,拓展中心的攀岩牆很多屬於臨時建築,在建設的時候不會像正規的攀岩館一樣,正規的攀岩館必須要拿到高危證,這種拓展個公司的攀岩牆都是沒有經過檢測的,很多時候社會上出現事故,說是攀岩產生的事故,其實跟正規的攀岩館沒有太大的關係,都是一些沒有檢測,沒有資質的場地,包括現在遊樂園的攀岩設施也好。包括第二個案例是一個蹦床館,攀岩牆下麵的保護是海綿池,上麵是海綿塊,第一個,海綿塊的數量可能不夠,海綿池的深度不夠,海綿池底沒有做軟化處理,還有另外一個可能是攀爬者跌落的時候他沒有做好自我保護,這種情況在專業的攀岩館是不會發生的,專業的攀岩館包括教練,我們也會招兼職教練也好,我們肯定會看他有沒有證,因為國家包括省局這方麵培訓相對偏少,隻有經過國家培訓,人社局考核結束了之後才能發證,每年每個地區隻有一兩場,每場三四十人左右,跟行業的發展跟不上,所以會有很多情況,兼職教練沒有證,但我們會注重安全方麵的東西,畢竟出了事我們會丟了飯碗。

5.jpg

  主持人:陳館長剛才提到攀岩館的建設是需要體育局審批的嗎?

  林瑛:報攀岩項目的時候都應該報,如果沒有把這些設施做好的話,比如是東莞的話,東莞是不能審批這張證的。

  主持人:按照現在的情況來說,這個場館安全資質沒有達標就不應該審批,但人家就建了,那省局對屬地管理部門有什麼辦法嗎?

  林瑛:您剛才說的情況是存在的,一方麵管理很規範,我們出台的文件也很到位,但同時因為攀岩牆在商場裏麵就簡單處理就可以做了,這種情況下商場不是體育館,他也不報批,我們現在正在探索以市場監督局,以及有執法隊伍的部門聯合做好這塊工作。

6.jpg

  主持人:這項工作希望盡快推進,如果我們有半年時間才能把事情落實,那可能半年時間會產生悲劇,這是我們非常不願意見到的。還有他說相關的培訓比較少,體育局這邊會有相關的培訓或要求嗎?

  麥良:我補充攀岩場的問題,我剛才看到的他是自己建,而且沒有報備體育部門,這種管理的漏洞接下來我們會聯合市場監督局加強檢查,指導好,如果不符合條件的我們要關停,這是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

  關於培訓的問題,攀岩運動原來是小眾運動,這幾年國際奧委會將攀岩項目列為奧運會項目。原來小眾培訓會少,但每年省一級都會舉辦很多指導員,包括有職業鑒定,進行培訓,我們在二級培訓裏也有大量培訓。隨著項目列為奧運會、全運會、省運會的項目,我省21個地級市會加大培訓,包括安全指引,我相信這個項目未來的發展會很健康。

  主持人:各位聽眾、各位網友,你正在收聽收看的是廣東“民聲熱線”。今天上線單位是省體育局。您認為大眾日常運動有沒有足夠的公共體育場館、設施設備支持?參與各類體育賽事時是否有遇到過困難?假如您在生活中有遇到任何與體育運動相關的問題,趕緊跟我們聯係吧。你可以打開微信搜索廣東民聲熱線,在小程序裏谘詢、投訴、報料。廣東民聲熱線電話也會24小時接聽您的來電。歡迎與我們聯係。

  【暗訪調查2】

  主持人:近年來,全省各級政府按照《全民健身條例》的要求,認真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大力推進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條例第二十三條的要求,地級以上市應當建有大中型體育場和體育館、遊泳池、足球場、全民健身廣場、全民健身中心、社區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等公共體育設施。然而截至目前,廣東省21個地市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現象,請看記者的調查。

  播放短片(調查暗訪2,短片略)

  廣東民聲熱線記者陳琤瓅:林局您好,我是暗訪片的記者。在廣東21個地市大家的經濟狀況存在不平衡的現象,各地有的發展得好,有的發展得落後。根據省體育局的要求對體育場館的建設又是一樣的,根據現實的情況,這些落後地市你們有沒有相應的扶持政策來幫助他們?

7.jpg

  林瑛:全省公共體育場館發展不平衡的確是我們存在的問題,廣東省21個地級市經濟發展也不平衡。就您剛才提出的問題,關於場館的要求不但是廣東省的要求,也是全國的要求,這些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實際在珠三角這些公共體育設施已經遠遠超出要求,廣東省的平均水平是居於全國之上的,您看到的這5個地級市是經濟發展欠發達的地區。省級也有下達資金扶持,他們的困難存在三方麵,一是資金支持,二是城市規劃,三是場館建設指導。一會具體請麥良副局長來回答。包括近幾年省級下達資金扶持粵東西地級市的資金下達情況,還有我們走遍多方向地級市去申請,去呼籲各地級市政府要重視體育的規劃用地,但是規劃用地這塊還是由市級來管,我們隻能呼籲請求他們來解決。下麵請麥良副局長。

  麥良:我覺得你今天提的題目非常切題,最近從習近平總書記到國務院都發表了一係列的重要講話以及相關的文件來完善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務體係。剛才講到第一點,《全民健身條例》第23條,我們去年在製定《全民健身條例》的時候做過多方調研,當時我記得我們還在爭論為什麼要寫進去,就是你剛才提到的問題我們想通過立法的形式把全麵公共服務欠發達的地區做好,我們還寫到各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把工作、資金、計劃納入工作報告裏麵,來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工作。當時我們在製定全民健身廣場,從三場一館、四場一館,從1.0、2.0、3.0也是有分類  指導的作用,珠三角發達的地區我們提出3.0版,欠發達地區分類指導有些還在1.0,有些在2.0,這個也跟我省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們是符合實際推動工作的。所以我們在這裏麵也希望媒體呼籲各級人民政府都重視體育工作,要按照《全民健身條例》的要求去推動建設體育設施。

8.jpg

  有很多領導說起來很重要,忙起來是次要,做起來就不要。省體育局這幾年有很多措施,首先有國家和省的補短板資金,我們基本給了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珠三角地區是沒有條件申請的。2018年全省有2277個貧困村普及公共體育設施,還支持了欠發達地區66個體育館的建設。接下來還應該聯合人大,我們會對各級人民政府進行大檢查。接下來我們還會編製廣東省體育設施空間規劃,把廣東省的體育設施規劃,按照城鎮人口數量的比例來配設體育設施。對欠發達地區的群眾公共服務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陳琤瓅:剛剛視頻中有5個地市還處於不平衡的階段,體育局有沒有下一步的規劃?著重針對他們給出幫扶政策。

  麥良:剛才說那5個市是在欠發達地區,補短板資金都會給他們。國務院剛剛頒布的36號文,滿足人民群眾健身的需求,解決體育場館的意見裏麵,其中有一條就是我們要製定補短板的五年行動計劃,這幾個市裏麵也會納入五年計劃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推動。

  陳琤瓅:補短板的資金有下來,但力度還不夠,所以希望省體育局加大力度。

  主持人:體育局有一些可以再去努力,再做得更好的地方,但好像還有一點無奈,全民體育並不是體育局去努力就能做到的,需要全社會各個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一起重視這個事情。

  羊城晚報評論員戚耀琪:剛才我看了短片,我覺得隻要有錢這些問題一定能解決,但隻是量上的問題,我們應該關注背後是否能真正發揮作用。第一是征地規劃的方麵,建設設施就在馬路邊,垃圾房旁邊,去設置這些設施,說得難聽點,很多人根本不會去玩,但為了完成任務也隻能見縫插針把設施安排好。第二就是維護問題,這些設施破損是肯定的,甚至產生一定的危險性,我們為了防止危險性太高,可能會安排非常簡單,純機械性的公共健身設施,毫無趣味可言,那建來有什麼用呢?由於使用率低,凡是有趣味性的,大家都常用的設施並不常見,今後也要考慮設施實用的問題。第三個是場館的使用率問題,場館建設之後在相對落後的地方確實沒有財政資金補足是交給企業經營的,價格會定得比較高,可能很多群眾就不舍得去了,在珠三角場館建得非常好,但沒有人用,因為太貴了。甚至有些地方直接給你停車,因為停車收費更加劃算,而且停車的需求更加強烈。

9.jpg

  種種方麵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場館,需要設施,但建成之後並不是使用率很高的,它是閑置的,是浪費的,我們今後一定要好好考慮一下怎麼提高人民日益增長的對體育設施的需求,而不是簡單地放養式的使用。

  主持人:不僅要有數量,更加要有質量,特別在數量不足的情況下,質量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在這塊我們有沒有對設施的內容、維護還有場館的使用率方麵有改善的方案?

  麥良: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也是在全省體育公共服務裏麵有存在的現象之一。在城市的邊角地建體育設施,首先我講一下政策,滿足不了群眾的健身需求,生活在廣州,確實要找一塊體育場地是很難的,我們也是開全國之先河,最早聯合住建廳出台了文件,來解決城市邊角用地,高架橋底下等等建設體育場館來滿足不同人群的體育短鏈的需求。剛才講到這些也會有一些地市建了低水平的場地,按照國務院剛剛頒發的相關意見裏麵就是要建接地氣的,能夠滿足不同老百姓使用的需求的體育公園,所以在廣州的很多體育公園也是全國最多,現在有2318個體育公園,未來還會推動。但記者剛才提到的問題,作為我們以後體育場館要提升服務的質量,提高運營的水平,這也是我們的工作重點來提升,也是落實國務院頒布的,包括習近平總書記上個月在北京談到的要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係。

  談到體育場館開發的問題,廣東有一些是政府建的場館,場館政府部門是補基本的公共服務,不同的市民需求可能會針對社會不同來補充。免費、低收費開放一直是我們要推動的,包括學校的體育場館,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和教育部門推動體育場館的開放,想來緩解群眾短鏈難的問題。

  主持人:我了解到剛才說到的高校內有一些體育場館,因為學校的安全要求,特別是疫情期間,對外來人員有人員控製,但大學城的體育場館,還有攀岩館,很長時間一直處於閑置的狀態,這麼好的場地,感覺很浪費,像這些場館能不能向老百姓免費或者低收費開放呢?

  林瑛:記者提到的問題也是中央看到的問題,所以才有了9月底頒布的36號文,從用地的規劃,到公共體育設施的布局,以及公共場館建成以後的使用都做了比較好的回答。特別是公共體育場館建成以後如何有效地利用,如何對外開放,如何把真正的館用到滿滿當當,大家都能享受公共服務帶來的紅利。這個之前是有政策壁壘的,現在隨著36號文的出台,我們也即將研究出來更進一步的落地文件,我們研究出來的文件一定會更接地氣。您剛才提出來的問題就是36號文裏所講的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主持人:有文件以後更重要的是怎麼落實,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變化。

  最後請林局做一個總結,對您今後的工作有什麼促進?

  林瑛:我非常感謝民聲熱線,它架起了我們跟民眾所關心的熱點問題的橋梁,讓我在這裏感受到更多群眾的聲音,也感謝記者們拍到了我們沒有看到的地方,特別剛才我有點震撼的是何記者拍到的由東莞體育部門自己主辦的場館還是不能符合相關要求,不能把它真正變成一個示範工程,這是我有點震撼的地方。我感覺在這裏收獲滿滿,也感謝記者媒體朋友們和民眾對體育事業的支持,廣東體育事業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他的前列和興旺離不開廣東南粵大地各位的支持,在這裏呼籲大家多參加體育活動,多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來,體育能給大家帶來健康,體育能給大家帶來愉悅,體育讓你有一個健康的生活和身體。

  【結束語】

  主持人:各位聽眾、各位觀眾,各位網友,今天的廣東"民聲熱線"節目到此就結束了,感謝省體育局、特約觀察團以及媒體觀察團的嘉賓。錯過我們直播的朋友可以下載觸電新聞app,訂閱"686新聞工廠"回看節目視頻。另外,您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關注"686新聞工廠"公眾號,留意我們的其他動態。下周二上線的廳局是廣東省民政廳。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