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6年廣州市積分製入戶確定擬入戶人員名單並向社會公示。擬入戶人員分別來自29個省(市、自治區),近六成在35歲以下,超八成擁有大專以上學曆,長期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分數線”進一步提高
據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介紹,2016年廣州市積分製入戶於11月1日至30日接受申請,共有1.19萬人正式提交申請,通過預審1.11萬人。根據《廣州市積分製入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廣州市來穗局統籌協調其他職能部門,對各區報送的申請人資料進行集中審核,於2月上旬公示了6185位排名靠前人員名單。經統計核實,現確定6001位擬入戶人員名單並進行再次公示(最後2人繳納社會醫療保險時間、連續辦理《廣東省居住證》時間均相同,作並列排名處理,具有同等積分製入戶資格)。
在公示的擬入戶人員中,最低在本市繳納社會醫療保險98個月(連續辦理《廣東省居住證》49個月),相比2015年(繳納醫療保險87個月)、2014年(繳納醫療保險84個月)的“分數線”進一步提高。
88人獲“創新創業”加分
據廣州市來穗局統計分析,2016年擬入戶人員與上年相比有相似的特點。從地域範圍看,來源分布廣且民族多。擬入戶人員分別來自北京、新疆等29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來自廣東省的占總入戶人數的54.3%,除廣東以外,人數最多的省份為湖南(11.1%)和湖北(8.0%);有羌族、黎族、布依族等17個少數民族。在年齡方麵,近六成人員在35歲以下。今年擬入戶人員中35歲及以下的人員占總人數的58.7%,男、女比例為49.9:50.1,性別比例更加均衡,為廣州贏得更多人口紅利。
從學曆來看,超八成擁有大專以上學曆,在廣州就業或創業時間較長。今年擬入戶人員中84.8%具有大專(高職)以上學曆,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學曆約占五成;在本市繳納社會醫療保險的時間均在98個月以上,最高為173個月,都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長期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逾千人在“創新創業”“職住區域”指標中獲得加分。為貫徹落實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中心城區“抽疏”戰略的部署要求,2016年積分製入戶增加了“創新創業”“職住區域”計分指標,在擬入戶人員中有88人在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就業並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在“創新創業”指標分值中獲得加分;有956人在從化區、增城區擁有自有產權住房,在“職住區域”指標中獲得加分。
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公示期結束後,將結合公示情況最終確定入戶人員名單,並通過各積分製入戶受理窗口向入戶人員及隨遷人員發放《廣州市入戶人員信息卡》(“入戶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