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商務、發展改革、交通運輸、市場監管部門,相關單位:
現將《廣州市促進外貿供應鏈暢通若幹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商務局反映。
特此通知。
廣州市商務局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廣州市港務局 廣州空港經濟區管理委員會
廣州海關 黃埔海關
2022年3月22日
廣州市促進外貿供應鏈暢通若幹措施
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國辦發〔2021〕57號),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進一步推動外貿平穩發展,提升通關便利化和口岸能級,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全力助企紓困,製定以下措施。
一、促進物流供需對接
加強對海陸空物流資源的信息監測,加大為外貿企業推送物流供給信息力度。堅持市區聯動,發揮商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定期梳理企業國際物流需求,建立供需對接月度服務常態化工作機製,促成外貿企業與船運、航空、鐵路運營方以及貨代企業麵對麵直客對接。支持外貿骨幹企業與物流龍頭企業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推動建立穩固合作關係。
二、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拓寬中小微外貿企業物流渠道,鼓勵利用外綜服數字化物流平台,聚合物流需求,提升綜合議價能力,降低運費成本。加快建設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實現通關、物流全鏈條信息互通共享,促進航空物流作業協同和通關效率提升。通過外貿企業運行監測係統、廣州商務公眾號等網上平台廣泛收集企業反映的物流問題並及時予以回應。
三、支持物流企業拓展國際業務
發揮白雲機場、南沙港和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廣州國際港等樞紐口岸的集聚效應,全力吸引和支持貨代行業龍頭企業,深度融入廣州交通物流網絡共同發展。支持國際貨代企業充分利用廣州會展之都優勢,參加廣交會、海絲博覽會等大型展會,拓展各類客戶資源。支持物流企業擴大營業額,對符合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業務範圍的給予獎勵。構建地方政府、海關、中介機構組成的AEO高級認證企業聯合服務機製和扶持政策體係,支持AEO高級認證企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RCEP成員國的市場。
四、提升國際航空貨運能力
發揮廣州位於RCEP成員國4小時航行圈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推動航空公司、包機人新開通貨運航線,力爭國際(地區)間貨運通航點達到50個。對新增航線的重點企業予以用地、資金支持。支持航空公司加大全貨機運力投放,加密航班航線,發展“客改貨”航班業務。加快航空貨站和倉儲物流項目建設。統籌調整貨站倉儲功能、升級冷庫和危險品庫,提升機場及周邊物流倉儲能力和使用率。完善並配套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高技術產品進口服務功能。加快推動南沙粵港澳大灣區機場共享國際貨運中心和白雲機場異地貨站創新發展。
五、強化國際海運競爭力
支持全球班輪公司在廣州港新增外貿班輪航線,全年國際航線力爭超過150條。加強與國際航運公司的協調對接,加快空櫃周轉率,提高集運市場整體效率。給予重點客戶碼頭堆場堆存優惠政策,將政策紅利落實到外貿企業。推動外貿班輪公司實施直接針對中小型進出口企業的艙位保障項目,為中小型企業紓困解難。用好廣州建設國際航運樞紐扶持政策,加快兌現對外貿班輪公司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量、進出口企業完成的重箱量、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箱量給予的獎勵資金。對在南沙港區從事外貿駁船支線運輸,且年度完成外貿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集裝箱駁船運輸實際經營人給予獎勵。
六、推動中歐中亞班列提質擴容
拓展廣州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鐵路貨運班列,優化班列監管通關模式,適度增加班列的頻次、密度。強化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完善廣州國際港查驗設施建設,提高班列運營保障能力。保持國際鐵路貨運班列運價穩定。推行公共和定製化班列,滿足企業個性化物流需求,提高國際物流中轉效率。
七、優化創新多式聯運模式
以南沙港疏港鐵路開通為契機,發展公鐵、空鐵、海鐵、江海聯運等多式聯運,為外貿進出口企業提供多種國際物流備選方案。推廣全程“一站式”“一單製”服務,提高海鐵聯運運量,推進貨物“公轉鐵”,提升貨物運輸時效。發揮廣州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實現中歐班列與北部空港、南部海港有機銜接。擴大“灣區一港通”改革試點範圍,簡化外貿貨物在支線港口通關手續,實現港口間貨物自由調撥流轉,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物流協同。進一步提高啟運港退稅試點的退稅、通關和運輸監管效率,為大灣區貨物在南沙港進行中轉提供便利。
八、完善物流倉儲設施建設
支持企業利用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國際集散倉和國際中轉倉、開展國際物流集散和中轉業務。對跨境電商企業建設自動分揀線並投入海關監管設備設施給予獎勵。優化配置倉儲資源,支持企業加快重點市場海外倉建設。推動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南區)冷鏈物流基地盡快投產運營。為企業提供查驗儲存、保稅倉儲、分撥配送、商品展示及交易、供應鏈金融等一站式服務。
九、提供船舶保稅油加注優質服務
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航運“超級加油站”,優化保稅船油許可權試點相關配套服務,推動開通更多國際航線,吸引更多國際航行船舶停靠廣州。加快實現保稅油加注全流程無紙化、可視化,將保稅油倉庫、供油現場等場地和設施納入經營管理信息化平台監管。優化保稅油通關流程,實施“一船多供”“先供後報”“船舶邊檢查驗零等待”等通關舉措,簡化不靠港外輪邊檢手續。加快推動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液化天然氣(LNG)加注試點落地實施。
十、構建高效便捷的通關體係
充分利用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際會展、市場采購、跨境電商等模塊優勢,為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發揮口岸通關時效評估係統作用,為企業提供進出口貨物通關及物流狀態的實時查詢功能。鼓勵企業應用粵港跨境電子報關平台/香港水運艙單申報功能,實現兩地“一單兩報”,打造粵港跨境報關“一站式”服務。將整體通關時間穩定在合理區間,公布廣州港碼頭作業時限標準。創新監管模式,在南沙港區探索推進符合條件的進口貨物車船直取、水水中轉。在主要口岸推行全天候智能通關。
十一、精準實施疫情防控
堅持科學防控、精準防控和有效防控,優化防疫流程,製定更有效和更精準的防疫措施,確保對企業經營的負麵影響最小化。進一步優化進境貨物集中消殺流程,統籌管理防疫要求與物流時效,推送粵港澳跨境貨物運輸作業接駁點信息及相關鐵運水運空運信息,服務疫情期間企業物流運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對特殊需求貨物實施“一企一策”防控。
十二、加強物流行業自律和管理
規範物流環節收費,引導物流公司規範調整收費結構。清理整治強製服務收費、哄抬價格、明碼標價不規範等違法違規收費行為。加強行業管理和行業自律,引導口岸經營服務企業良性競爭、破除壟斷、誠信經營、合理收費。
十三、加強普惠性金融物流支持
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利用普惠性金融政策,依托自身產品特色,通過本外幣結算、融資、企業網絡金融等各類服務,向符合條件的小微外貿企業提供物流方麵的普惠性金融支持。保持出口信保扶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推行中小企業信保扶持資金申報的無紙化、電子化,全麵提升中小企業信保扶持政策的覆蓋麵。加大對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等建設和使用海外倉的承保支持。為外貿骨幹企業和物流龍頭企業提供多元化信保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