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廣東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發布。據當日舉辦的新聞通氣會消息,未來我省將從打造數據要素市場新型基礎設施、暢通數據要素大循環、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方麵持續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國內首創“數據經紀人”
《白皮書》從搶抓新機遇、構建市場治理體係、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深化數據應用四方麵闡述了廣東的實踐做法。其中,為率先構建數據要素市場治理體係,廣東健全數據要素法規製度,相繼施行《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廣東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等;培育一級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數據資源向資產轉變;規範二級數據要素市場,促進數據要素高效流通,包括集中優勢資源全力推進數據交易所發展,以及在國內首創“數據經紀人”。
“供需矛盾是當前製約數據要素市場功能有效發揮的主要矛盾,因此,構建合理的數據要素市場結構是我省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關鍵所在。”廣東省yabo2018柏林赫塔 數據管理局副局長熊雄說。何為結構健全的數據要素市場?他指出,應包含三個特點——數據要素流通須建立共同的交易規則,形成統一的交易市場;數據要素配置要通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優化數據要素配置;數據要素市場不僅對內開放,而且對外開放,形成公平自由競爭。
為此,我省按照數據要素進入市場的順序和分類,將其劃分為“一級數據要素市場—二級數據要素市場”。其中,按照數據要素進入市場的順序,形成縱向市場結構,包含合規登記與交易定價;按照數據要素分類,形成橫向市場結構,包含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及其與社會數據的融合,以及全社會數據的多元化流通和價值再創造。
建立政府首席數據官製度
具體到我省實踐,構建以行政主導的一級數據要素市場,即建立政府首席數據官製度,提高公共數據管理水平和供給質量。去年4月,廣東在全國首創政府首席數據官製度並進行試點。
省水利廳作為試點單位,該廳首席數據官、副廳長陳仁著在通氣會上介紹:“我們充分借助首席數據官製度試點工作,推進智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東江、北江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為我省水旱災害防禦工作開展智慧化模擬、進行精準化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取得了突出成效。”
他舉例說,智慧水利建設助力廣東成功防禦今年北江流域超百年一遇洪水,有效保障了廣州、佛山等地區的防洪安全。“我們完成了北江流域空間數據采集,整合接入4285個監測站點信息和46個水工程安全監測數據,初步建成流域綜合信息平台。”目前,投資4.43億元的廣東智慧水利工程(一期)項目已立項實施,省水利廳還推動省域治理“一網統管”水利專題廣泛應用,已彙聚超2萬條河流、10萬宗水利工程數據,涉及近60多億條數據。
讓市場決定數據要素價格
“在以市場競爭為主的二級數據要素市場中,核心是一個開放流通的交易體係,包含合格的數據經紀人,還包括合規的數據供給方和需求方,以及健全的市場監管和一係列保障正當競爭的製度。”熊雄表示,其存在的目標是讓市場來決定數據要素的價格,優化數據的資源配置,增強其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基礎作用,進一步發揮數字經濟的優勢。
具體到我省實踐,今年9月30日,廣州數據交易所在廣州南沙正式揭牌運營。作為廣東省級數據交易所,其旨在為市場主體提供合規安全、集約高效的數據流通交易綜合服務,推動數字經濟融合賦能實體經濟的發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已有超460項數據產品、數據服務和數據能力等交易標的申請進場交易,涉及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智能製造等多個領域。累計會員數達到190多家,累計交易金額達到2.09億元。”廣州數據交易所負責人許晶晶說。
數據經紀人作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一環,將有效解決數據交易的複雜性和市場信任缺失等問題。作為全省數據經紀人首批試點區,佛山市南海區積極推動試點工作開展。該區yabo2018柏林赫塔 數據管理局局長勞劍鋒表示,數據經紀人作為“懂數、懂用數”的專業機構,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和對市場的充分理解,可以有效挖掘數據需求,為數據供給方和需求方搭建起中介“橋梁”,並通過數據的流通,有效催化各類數據融合應用,激發更多的應用場景。
“穿針引線”服務高質量發展
據透露,接下來廣東將在打造數據要素市場新型基礎設施、暢通數據要素流通大循環、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方麵發力。
在打造整體聯動的數據要素市場新型基礎設施方麵,廣東將建設一係列基礎性平台,包括數據資源“一網共享”平台、公共數據開放超市、數據交易監管平台等。“這類新型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平台性的基礎設施,還包括與這些基礎設施相配套的運營機製,保障基礎設施能夠長期、可持續提供服務。”熊雄說。
在暢通數據要素流通大循環方麵,我省將加快推進相關立法進程,建立健全配套標準體係,落實數據分級分類標準,促進數據要素安全高效有序流動;還將通過完善數據經紀人製度,推動行業數字空間建設,加快培育市場主體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同時,廣東將與港澳建立深度聯係,共同探索數據要素跨境流動規則製定。
針對第三方麵,熊雄表示,首先要通過政務數據、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的開放融合,更好激活數據資源價值;還要進行場景創新,以粵省事“個人數字空間”為例,除了發揮便民作用,還可以激活更多個人數據的授權運用場景。“廣東擁有海量的數據和極強的企業的創新力,應用場景特別豐富,我們要以數據要素‘穿針引線’,更好賦能實體經濟和製造業發展,服務廣東的高質量發展。”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