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 廣東在行動

廣東累計推動2.25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時間 : 2023-01-05 10:50:44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日前,總投資100億元的“美的數字科技產業園”項目首期用地落子廣東順德北滘,與美的廚熱洗碗機順德工廠相距僅十餘公裏,去年10月該工廠成功入選世界經濟論壇新一批的“燈塔工廠”名單。

  剛剛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推動製造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緊緊抓住產業項目、工業投資、產業平台,加快實現產業體係升級發展。

  正在加速建設中的美的數字科技產業園,將以高於“燈塔工廠”的標準打造成全國工業4.0智能製造示範基地,奮力追趕韓國、新加坡等先進國家製造業機器人密度水平。如今,數字變革正在廣東這個製造大省演繹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龍頭企業“大象起舞”率先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緊跟大潮“上雲上平台”,關鍵核心領域突破“卡脖子”問題。數字經濟浪潮勢不可擋滾滾向前,廣東“智”造加速崛起。

  大象起舞

  龍頭企業率先開啟全麵數字化轉型

  走進美的廚熱洗碗機順德工廠,門口巨型屏幕上顯示著數字孿生工廠的全景圖,每一台洗碗機的生產數據實時更新、一目了然。總裝車間的生產線上,視覺自動識別攝像頭記錄著20多道工序的動作節奏。一旦時長與既定數據發生偏差,機器會自動停止,大數據第一時間反饋給相關負責人。

  這家工廠,也成為了美的第5家獲得“燈塔工廠”榮譽的數字化工廠。

  “工廠的數字化改造始於五年前,從研發端到生產端均應用了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工廠總經理劉玉龍介紹,數字化轉型後,單位生產成本降低了24%、交付時間縮短了41%、缺陷率降低了51%。“提質增效降本得到充分體現,產能翻了一倍,員工人數減少了近一半。”他說。

  測試中心負責人李博表示,如今美的集團全麵數字化,旗下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產品已在40多個行業廣泛應用,累計服務超過21萬家工業企業。“未來,我們希望將數字化經驗輸出給更多企業,賦能各行各業。”

  目前,該工廠是全球第一大洗碗機生產基地,年產量達600萬台,產品銷往全球145個國家和地區。工廠的萬人機器人保有量達到700台,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智能互聯。

  就在工廠對麵,北滘港口的貨船往來不息,一艘艘滿載著美的洗碗機的貨船正駛往全球各地。不僅是美的,在廣東,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巨頭在數字化浪潮中勇立潮頭。

  深圳市共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共進股份”)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龔譜升正在查看千裏之外的國內外4家工廠產線數據。

  “過去,企業決策層領導需要頻繁往返於多個工廠之間,浪費大量人力財力。”龔譜升表示,如今可通過由數字可視化大屏組成的駕駛艙,輕鬆實現多地工廠聯合管理。

  這背後,正是共進股份聯合格創東智共同啟動的設備互聯項目,實現了“全球工廠一體化管理”。去年5月,格創東智入選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成為唯一源自半導體製造的國家級雙跨平台。

  TCL實業副總裁、格創東智科技有限公司CEO何軍介紹,在成立4年時間裏,格創東智對內賦能TCL多個產業,數字技術的應用為TCL華星光電所產生的有形效益就達2.3億元。

  “我理解的製造業當家,更強調科技的創新和數字經濟的發展,要由需求側的製造業驅動,製造業將成為創新的主體。格創東智將以半導體製造業作為突破重點,利用工業互聯網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何軍認為,半導體產業智能製造轉型升級已經進入深水區,更需要利用5G、物聯網、AI、大數據的創新技術優勢,幫助半導體工廠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近年來,廣東大力推動製造業龍頭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支持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打造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示範城市,製造強省建設取得紮實成效。截至目前,廣東累計推動2.2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居全國第一。

  集群成勢

  給傳統產業安裝上“數字大腦”

  汕頭市永嘉發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永嘉發”)生產車間內,數百台緯編機同時作業。每台織機上連接著致景科技的“飛梭智紡”數字化係統,生產數據實時同步到公司電腦。

  成立於1995年的永嘉發位於有“中國針織內衣名鎮”之稱的穀饒鎮。2019年,公司開始探索傳統織布工藝實現數智化生產。“工廠開展數字化升級改造迫在眉睫!”總經理張嘉偉敏銳意識到,依靠人工經驗決策的管理方式已然落後。

  隨後,永嘉發與致景科技開展深度合作,後者是專門為紡織服裝行業提供全產業鏈數字化升級的企業。乘著數字化轉型的東風,永嘉發快速發展成為一家集專業織造、染整以及門市成品銷售於一體的智能生產服務型企業。

  “數字化係統覆蓋了紡織產業的上、中、下遊,可以對全產業鏈的中小企業進行快速複製。”致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李亞平介紹,在上遊為紡織企業提供生產經營數智化解決方案;在中遊連接一批中小服裝製造廠,解決“找布難”行業痛點;在下遊聚焦製造實現柔性化生產。

  借助數字化轉型,短短3年間,永嘉發這家老牌紡織企業生產效率提升了30%。從手搖織布到機械紡織,再到數字針織機,古老的紡織產業在數字浪潮中煥發勃勃生機。

  無獨有偶。在被譽為“中國紡織名鎮”的佛山市禪城區張槎鎮,紡織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已形成研發、設計、生產、商貿、展銷、物流等產業集群。

  佛山市鑫威針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凱是一位老紡織人。1995年入行從事紡織,2015年創辦屬於自己的工廠。

  “傳統的紡織行業想要發展得好,離不開‘降本增效’這個詞,而關鍵就在於數字化。”憑借多年在紡織行業的積澱,陳凱成為較早一批試水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家。工廠剛辦起來,他就使用數字化平台接入設備。

  在陳凱看來,數字化轉型能使員工更加活躍起來。“以前做一單是一單,員工沒有積極性。現在,員工們在手機上就可以清楚看到自己每天的工作量和對應薪酬,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在張槎,越來越多的上下遊企業通過數字化係統“擰成一股繩”。陳凱拿出他的手機,係統裏顯示著原料、物流的進度。“對於下遊的大布料企業來說,數字化讓整個流程進度更為明晰:哪個工廠的生產進度是多少、需要多少物料,企業都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平台係統輔助作出決策。”

  當前,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在揭陽中德金屬生態城園區中央工廠內,注塑生產機器全自動運轉;在佛山北滘鎮小家電企業,設備實現了基於互聯網信息的實時更新;在東莞鬆山湖電子信息產業園區,智能生產線搭載了華為工業互聯網平台……目前,廣東累計推動超過65萬家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

  “建議更大力度推動傳統優勢產業細分領域的數字化轉型。當前,廣東現代輕工紡織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均屬於體量規模龐大、亟須轉型升級的傳統優勢產業。這既是廣東實現工業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的必經路徑。”工信部電子五所副所長、廣東省製造強省建設專家谘詢委特邀專家王勇說。

  核心攻關

  破解數字經濟領域“卡脖子”問題

  走進南海三山文翰湖旁的季華實驗室,熱火朝天的科技創新的氛圍撲麵而來。在大功率半導體裝備研究部,研發人員一遍又一遍對新設備運行的穩定性進行測試。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攻關。廣東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正迎難而上、愈難愈進,加快突破數字經濟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我們早在2018年就研發出了半導體設備關鍵零部件2.45GHz微波電源,但關鍵材料卻無法在國內完成生產。”季華實驗室(先進製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半導體技術研究部相關負責人胡琅談起創業初期深感無奈。

  胡琅的遭遇,折射出廣東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困境。

  珠三角有著全國最大的芯片消費應用市場,但在整個產業鏈中,製造短板明顯。全球芯片供應危機下,廣東製造業供應鏈備受衝擊。中流擊水,半導體產業“鏈主”企業在駭浪中奮楫爭先。

  2022年8月,總投資162.5億元的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粵芯半導體”)三期項目啟動,新建產能4萬片/月的12英寸集成電路模擬特色工藝生產線,瞄準工業級車規級芯片。11月,粵芯半導體又完成了新一輪B輪融資,資金全部用於三期項目建設。

  而在2022年10月底,華潤微電子深圳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也正式開工。項目一期總投資220億元,建成將年產12英寸功率芯片48萬片,產品用於汽車電子、新能源等領域。

  “我們將充分發揮鏈主作用,助力廣東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創新高地。”粵芯半導體總裁兼CEO陳衛表示,該企業自落戶廣州以來,吸引來自材料設備、芯片設計、封裝測試、終端應用等上下遊的150家企業落戶黃埔開發區。

  放眼全省,更廣泛的協同創新正在加快推進。2021年以來,廣東推動成立投資規模均超百億元的灣區半導體、廣大融智、智能傳感器三大產業集團,設立總規模超千億的6隻投資基金,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打造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集聚區。

  而當下,在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的部分領域,中國與發達國家大致處於相同起跑線,製造業立省的廣東迎來“換道超車”的時代契機。“以碳化矽、氮化镓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技術,有望成為廣東發力領先的新賽道。”季華實驗室大功率半導體裝備研究部主任伍三忠認為。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塗高坤表示,接下來要加快在集成電路、工業軟件、高端設備、新材料等領域補齊產業鏈短板,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製造業協同創新體係,為廣東製造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第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