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 廣東在行動

廣州海珠康鷺片區第六網格組建愛心誌願服務隊並建立特殊群體台賬

時間 : 2022-11-24 10:53:36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11月23日,廣州市海珠區康樂中約南新街,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濕冷的天氣讓人感到些許寒意。在逼仄的城中村街巷中,瘦瘦高高的劉甲一手拉著小拖車,一手拎著一個藥包,腳步匆匆。遇到窄巷,他改為肩扛手提,一連上下樓好幾趟後,很快就汗流浹背。“第一戶楊阿姨70多歲,患有精神疾病,由女兒在照顧,剛給她們發了抗原檢測試劑盒和2份物資包;第二戶陳阿姨快80歲了,給她送了降壓藥……”

  劉甲所在的康鷺片區第六網格,共有樓宇291棟,目前住戶有2000餘人。其中,獨居老人、孕產婦、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體共138人。為保障封控區內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該網格指揮部組建了一支愛心誌願服務隊,並建立特殊群體工作台賬,安排專人提供“一對一”上門服務,細致開展信息登記、核酸樣本采集、物資配送、送醫送藥、防疫政策解釋宣傳等工作。

  對特殊人群進行整體摸排

  “喂,你好!我的降壓藥快吃完了,現在又封控在小區內,能幫我送一些藥嗎?”11月5日21時許,當天剛剛進入康鷺片區第六網格指揮部工作的薑交林接到一個求助電話,立馬緊張了起來。“阿叔,我們馬上安排人上門,請問你住在哪裏?”他有些焦急地問道。然而,由於腿腳不便、較少出門,加之年事已高,老人一時無法說清楚具體住址。

  掛斷電話後,薑交林和網格指揮部醫療保障組兩位同事立馬結伴出發,帶上網格樓棟分布圖,沿著老人描述的大致方位,逐棟逐戶摸排。城中村道路狹窄蜿蜒、交錯複雜,加之又是深夜,一行人邊走邊問,途中多次撥打老人電話詢問詳細信息。經過一個半小時摸索,他們終於到了老人家中,送上降壓藥和生活物資包,並將老人信息補錄到台賬中。“沒想到你們會連夜送藥上門,真是及時雨!”阿叔說。

  康鷺片區第六網格副網格長丘世華介紹,聚焦網格內年過六旬的老人、4歲以下的孩童,以及孕產婦、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需求,該網格指揮部成立了一支關愛特殊群體誌願服務隊,其中一項重點工作便是做好醫療保障,“由海珠區鳳陽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配好藥後,‘暖心關愛服務組’派人過去取藥。我們網格指揮部成為一個小的藥品中轉站,在指揮部醫療保障組指導下,網格員開展上門送藥服務,這樣比之前要更節省時間”。

  掌握基本情況,摸清底數,心中才能有數。丘世華表示,在開展核酸檢測采樣、物資配送等上門服務過程中,各網格員會對特殊人群的情況進行整體摸排並上報,包括詳細住址、聯係方式、家庭成員、特殊需求等信息。另外,指揮部還成立了電話專班,以記錄和響應包括特殊群體在內的廣大居民需求。“從本月11日至今,我們‘暖心關愛服務組’工作台賬大約有500條記錄,內容已覆蓋網格內的特殊群體,接下來將逐步擴大服務範圍。”他說。

  組建“樓長群”對接街坊所需

  為了保障社區居民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街坊、獨居和空巢老人、孕產婦的日常所需,康鷺片區第六網格網格員和誌願者會定期收集他們的需求,力所能及提供代買、送藥上門、送菜上門等個性化生活服務。

  “我寶寶10個月大,家裏快沒有奶粉了,紙尿褲、濕紙巾也快用完了,你能不能幫我買一些。”11月12日,在帶隊完成康鷺片區第六網格內一個子網格核酸采樣任務的返程途中,劉甲收到了一位媽媽的求助信息。見對方情緒有些激動,他趕忙安撫,詢問有關情況,並讓對方把物資需求清單發過來。“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家裏缺什麼物資,都可以聯係我!”一番交談之後,女子情緒緩和了不少。

  第二天,劉甲把代買的奶粉、紙尿褲等嬰兒用品送到了女子手上。“現在,她家裏有什麼事就會給我留言,我們也成了好朋友。”劉甲說。

  丘世華介紹,為更好對接街坊所需,網格指揮部組建了三個“樓長群”。“樓長們都是比較積極的居民誌願者,他們負責做好信息收集、幫助購買、宣傳最新防疫政策等工作。這其中,除了重點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有些居民的特殊需求我們彙總後,也會安排專人跟進。對於那些不習慣使用智能設備的老年人,我們會定期上門走訪,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