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管理部門進行現場審核,我們第二天便完成相關生產準備。”廣汽部件技術中心工程師李科芳表示,相關管理部門的綠色通道,高效率為企業援產口罩提供了基礎。
目前,為緩解口罩緊缺狀況,我省通過出台一係列政策,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對相關企業進行“一企一策”精準服務,高效便捷幫助企業解決各種問題困難,開設綠色通道,打通口罩等醫療防護緊缺物資生產的任督二脈,鼓勵企業轉產、擴產。
密
出台一係列政策開設綠色通道
據悉,為加強口罩等醫療防疫緊缺物資生產,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管理部門,2月份以來已經密集出台了超過6項政策。
1月24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期間對醫用口罩等防控急需用器械實施特殊管理的通知》,鼓勵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協助企業準備申請材料,開通綠色通道,幫助相關符合質量標準的企業實現轉產,擴大產能。
一周之後,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再度發布《廣東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需藥品醫療器械行政許可應急審批程序》的通知,對供應緊缺的口罩防護服等物資,納入應急審批,采取無紙化網上即時受理、先審批後審核、指定專人全程跟進等方式及時保障應急所需。
隨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相繼發布政策,鼓勵企業轉產、擴產口罩等緊缺醫療防護物資。
與此同時,全省各地市也紛紛密集出台政策,鼓勵地方企業加大生產。其中,惠州出台“暖企十條”,支持企業購置設備擴大疫情防控應急物資產能,或轉產防控應急物資,每家企業最高補助200萬元;中山對口幫扶潮州指揮部發布《中山對口幫扶潮州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複工複產若幹政策措施》,對潮州市新購置設備或通過設備改造進行醫用口罩生產,按每條生產線購置價不高於20%的標準給予補貼,每家企業補貼最高不超50萬元。
快
政策快速落地推動生產
擴大口罩生產規模,對於企業而言,亟須解決的便是生產資質。然而,“綠色通道”“馬上辦”在廣東則是一種常態。
在茂名,廣東先來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僅用半天即完成口罩生產資質備案手續。在惠州,傑佰淨化有限公司通過綠色通道,獲得“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備案憑證,並獲得改造車間、升級廠房的援助。在韶關,聯豐醫用衛生材料(始興)有限公司順利獲得醫療器械生產備案憑證。
2月12日,隨著5台口罩機裝車交付,東莞快裕達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獲得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頒發的獎勵資金確認函,金額73.4萬元,獎勵比例為口罩機售價的50%。當天,包括快裕達在內的4家口罩機生產企業,共獲得財政獎勵資金189.7萬元。
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鼓勵生產口罩政策,到頒發財政獎勵資金確認函,僅有短短5天時間。
據了解,2月7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關於支持防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用品(具)裝備企業擴大生產的緊急通知》,在省內注冊的口罩機、防護服貼條機、負壓救護車等重點急需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等裝備企業,對服從國家和省醫療防控物資調度要求的生產銷售予以獎勵,獎補期限為2月7日—4月20日,以設備實際發貨或交付時間為準,獎勵金額最高可達設備售價的50%。
準
精準服務打通生產“關卡”
為了精準把脈,打通各個“關卡”,幫助企業以最快速度複工、以最大能力生產,省市縣相關部門還聯動派員到重點企業駐點服務,解決企業遇到生產資質、用工、原輔料、機器、物流等問題。並針對當前跨行政區域的企業複工、人員流動、貨物運輸因疫情防控不太順暢等問題,堅持全國全省一盤棋,逐步實現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全產業鏈正常運行。
2月20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相關技術機構、行業協會編撰了《口罩投(轉)產技術指引》,組織摸查核實了生產口罩所需各種原材料的生產企業名單,為有意願投產、轉產口罩,或者在生產口罩過程遇到原材料供應、質量管控、生產技術等方麵問題的企業提供決策參考和技術指引。
而廣東省資質認定主管處室,則及時全麵梳理全省防護用品檢測能力情況,與國家醫療器械檢測資質主管部門反複溝通,力爭盡快增加有資質檢驗檢測機構數量。
據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全省加強防控用品應急審批的工作部署下,省局對資質審批條件較為成熟的3家廣東機構申請醫療器械領域緊急擴項資質認定開通綠色通道,實行應急審批,優化流程、提高效率,不分晝夜積極協調申請機構完成各項申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