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零時,伴隨大屏幕上最後一個倒計時數字閃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正式封關運行。同一時刻,橫琴口岸入境大廳內,首批攜帶水果、熟肉等的澳門居民順利入境;各出區“二線”通道紛紛落閘,海關工作人員正式入場作業,車輛緩緩駛出。
封關運行是對合作區分線管理政策的落地實施。按照規定,橫琴與澳門特別行政區之間設為“一線”,橫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其他地區之間設為“二線”,合作區實施“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稅收和海關監管製度。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律事務局局長鍾頴儀介紹,封關運行後,符合條件的貨物經“一線”進入合作區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經“二線”進入內地的貨物需按規定征稅。經“一線”進入合作區自用、合理數量的物品,予以免稅放行;經“二線”進入內地的物品,如超過8000元人民幣限額,海關將征收相應稅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合作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澳門居民可攜帶熟肉、乳製品、蔬菜水果等經“一線”入境,這是為合作區和澳門量身定製的便民服務措施,在全國尚屬首創。
零時剛過,“一線”橫琴口岸海關作業區前,迎來首位申報動植物產品入境的澳門女孩程曦。從澳門大學下課回橫琴的家,她帶回一份盒飯、兩個橙子當夜宵,十分開心。“合作區正在形成與澳門一體化的生活環境,今後澳門居民到橫琴生活就業會更加便利。”程曦說。
“封關運行標誌著合作區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係邁出關鍵一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區域和產業規劃部部長王福強表示,這將進一步促進琴澳之間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動,推動合作區加快建設成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製’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