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 > 重點關注

大灣區代表委員熱議科技創新發展 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 推動科技產業協同發展

時間 : 2024-03-08 09:27:46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的重點任務。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大灣區的代表委員圍繞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育、產業發展等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推動粵港澳三地科創協同發展,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近年來,大灣區“大科學裝置群”雛形顯現。如何建好、用好這些“國之重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成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陳廣浩關注的話題。

  “大科學裝置投資規模大,需要國家統一部署、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陳廣浩建議,中央協調完善部省協同推進大科學裝置建設和運行機製,支持大灣區在相關重點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自主技術創新部署;同時,支持香港、澳門深度參與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和運行,在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國家創新體係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他表示,要健全大科學裝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考核機製,強化大科學裝置對核心技術研發、前沿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以實現從產品到產業的結構性變革。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科主任劉思德同樣關注到科技成果轉化所麵臨的難題。“概念驗證平台是近年來國內外積極探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一種重要載體,為基礎研究成果提供技術可行性、市場可行性、資源對接等驗證服務,能夠實現科技與產業的有機結合,降低科技成果在轉化初期的‘夭折’概率。”他建議加快研究出台概念驗證平台建設指引或管理辦法,推動概念驗證平台科學化、規範化發展;同時,設立省級概念驗證資助專項資金,對具有市場化潛力的基礎研究成果,給予技術可行性和市場可行性研究接續支持,推動項目研究成果轉化,助力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

  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推進國家創新體係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澳門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設立分部。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廣東省委會主委、廣東省政協副秘書長閻武認為,推動實驗室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需要加大政府統籌支持力度、促進要素跨境便利流動、強化政企研協同發展。他建議,企業與實驗室要加強對接,建立“需求方出題、實驗室答題”機製,探索協同攻關模式,推動產業需求與技術研發精準對接;同時,吸引澳門重大科研項目和創新型項目落戶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推動實驗室開展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合作,共同建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鏈,助推實驗室實現高質量發展。

  “機床產業不僅關係到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關係到國家戰略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建議,要通過加大對數控係統自主研發的支持力度,加強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專項的效果評估,製定數控機床采購傾斜政策,加強數控技術人才培養等,推進國產數控機床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化發展。

  聯合粵港澳科研力量,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長期奮鬥在科技創新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五邑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中德(江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崔岩認為,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正從企業、城市之間的競爭走向生態、城市群之間的競爭,而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企業集聚,創新氛圍濃厚,是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陣地,也是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力量。

  崔岩建議進一步優化科創灣區的布局,一方麵要“鍛新板”,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在數字經濟方麵的發展優勢,支持以大模型、先進算力、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領域為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典型場景、典型應用;另一方麵要“築底板”,加快推進產業創新“政策試點”,支持大灣區在數據交易、數據跨境流動、深港澳數字科技合作等領域先行先試,推動國家級數字創新平台、數字交易平台、數字基礎設施平台等在大灣區布局。

  “建設國際科創灣區,必須搶抓人工智能創新機遇。”崔岩還建議,要加快形成企業牽頭的“人工智能創新共同體”,篩選一批具備牽頭重大研究能力的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平台企業等,鼓勵企業牽頭建設麵向智能製造、城市治理等生成式大模型創新生態聯合體。

  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工商聯副主席、廣州瑞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孫誌強建議,成立中國機器人協會,促進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以企業為載體,以協會為紐帶,廣泛聯合科研力量,全麵提升我國機器人技術標準、檢測認證的國際話語權。”孫誌強說,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機器人產業等新興產業的重要策源地和集聚地,應當加快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為全國乃至全球高端製造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引領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高科技人才的支撐。長期關注香港與內地科創教育合作交流問題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吳宏偉建議,參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院模式,與位於北京的中國科技館合作,在北部都會區建設一所綜合性、國際級的科技館,同時建立“館校結合”長效發展機製,助力科技人才培養。吳宏偉表示,該科學館可以係統性地展示香港在科學研究、技術發展等方麵的成果,營造良好的科創氛圍,也可以通過科技館的平台,促進科技文化國際交流合作,擴大中國科技的國際影響力,同時可以將科技館融入科技產業的創新生態體係,助力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

  “港澳科技力量是國家創新體係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支持香港、澳門對接國家創新體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福建同鄉會會長張明星建議,支持港澳深入參與國家重大科研專案,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協同發展;鼓勵港澳科研院所與內地企業開展合作,助力產業發展;加強港澳與內地科技人文交流,應用體驗式科技學習教育,助力培養科技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