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 >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珠海拱北口岸主聯檢樓出入境大廳改造後恢複通關 粵澳通關最快隻需11秒

時間 : 2024-03-18 09:43:40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3月15日,珠海拱北口岸主聯檢樓出境、入境大廳完成安全隱患改造工程後,正式恢複啟用。拱北邊檢站預計,未來一周,拱北口岸單日客流最高可能會達到35萬人次。

  15日中午12時整,拱北口岸主聯檢樓出境、入境大廳閘門緩緩升起,在門口排隊等候的旅客“搶鮮”感受嶄新的旅檢大廳帶來的通關體驗。“一進大廳就覺得眼前一亮,人工通道和快捷通道全都是新的,剛才我從快捷通道過來,感覺速度也比以前快了很多。”蘇女士忍不住感歎,在澳門工作已有10餘年的她,每天往返粵澳兩地,對拱北口岸已經非常熟悉。

  作為目前全國旅客通關量最大的陸路口岸,拱北口岸在促進內地與澳門人員往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此次恢複通關服務的出境、入境旅檢大廳是拱北口岸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造之前,曾先後創下了年客流驗放量1.45億人次、單日客流驗放量49.9萬人次等多項紀錄。

  改造後的出境、入境大廳總共設置了快捷查驗通道90條(其中出境通道43條,入境通道47條),另有人工查驗通道32條,為了提升通關效率、提高口岸管控能力,當前投入使用的查驗設備全部完成了更新升級。

  據拱北邊檢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快捷查驗通道在更新升級後,識別能力更加靈敏,從刷證件開始計算,最快可以在11秒內完成通關。“今後,客流高峰時段,我們在出境、入境方向的客流疏導能力將分別提升超過15%和10%。”

  主聯檢樓改造完成後,海關監管區域優化為敞開式大通道為主、次通道為輔的格局,旅客通關主通道寬度由18米拓寬至27米,通關主區域麵積提升50%。

  與此同時,拱北海關強化對無感知、非侵入式智能查驗設備的運用,上線了查驗通道分布式KVM係統,集成顯示X光機掃描、紅外測溫等圖像,並在查驗主島增加超大行李傳送裝置,全力為出入境旅客打造快速便捷的“無感通關”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