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 >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曆時5年深中通道全線合龍對接

時間 : 2023-06-13 09:44:26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深中通道項目世界首艘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jpg

深中通道項目世界首艘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貫通測量結果表明,精準對接!”6月11日清晨,靠近深圳的伶仃洋海域上,世界首艘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上響起了持久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現場所有人擊掌相擁,慶祝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龍完成。

  曆時5年攻堅克難,世界最長最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終接頭順利推出,與東側E24管節精準對接,深圳和中山兩市在海底實現“牽手”,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全線實現合龍對接。

  深中通道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全長24公裏,其中海底隧道長6845米,沉管段長5035米,由32個管節及1個最終接頭組成。此前,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最後一個管節(E23管節)及最終接頭6月8日開始浮運安裝,並於10日實現E23管節與西側已安裝的E22管節精準對接。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采用的整體預製水下管內推出式最終接頭,是世界首創的全新結構裝置。裝置將最終接頭推出段放置在E23管節對接端的擴大端內,形似“巨型抽屜”。“我們希望在外海沉管隧道建造中,形成更加安全、高效、精準的對接,同時進一步擴大我國在世界沉管隧道施工中的領先優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宋神友表示。

  “最終接頭狹小的空間內集成了11套專用設備和係統,用鋼量達2000噸,光製造它就用了9個月……”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設計負責人徐國平用一連串數字道出了最終接頭的製造難度。

  從浮運到完成最終接頭推出對接,建設團隊不眠不休奮戰近70小時,以“海底繡花”般的功夫實現“鋼鐵長城”毫米級合龍:通過研發深水水下測控係統,實現5毫米以內的測控精度,準確掌握推出段與E24端鋼殼的相關空間姿態;自主研發的千斤頂同步位移控製係統,實現最終接頭推出過程平麵精度控製在2.5毫米以內……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龍後,將開展最終接頭後焊段施工,向2024年項目建成通車奮力衝刺。“深中通道順利合龍,為打造環珠江口100公裏‘黃金內灣’提速,將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廣東省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鄧小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