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廣州已建設超1.6萬張家庭養老床位 把養老床位和護老服務搬進家

時間 : 2022-12-26 09:29:22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鄭阿姨,我們在調度平台上看到您家廚房有情況。”突然,76歲的鄭禮環被廣州市海珠區素社街頤康中心社工黎偉婷的電話叫醒。

  “多虧了之前安裝的家庭養老床位。”當天,鄭禮環和老伴許韶雄在熱湯時沒留意,鍋燒幹後觸發了家裏的報警器。每次回想起這個“小意外”,她仍然感到慶幸。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如何解決家庭養老在照料精力、時間方麵不足的問題?近來,廣州不斷加強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建設,已有超1.6萬張智能化家庭養老床位被搬進了長者臥室,專業護老服務同時送進家門。

  睡眠監測帶實時監控健康

  素社街頤康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忙得不可開交。“叔叔,看您最近心跳頻率有些快,是不是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了。”根據居家養老床位調度屏上的顯示情況,黎偉婷記錄需要提醒的老人名單,並和同事們逐一打電話詢問了解。

  “他們很盡職盡責,我們都可以及時反映任何情況。”許韶雄的心髒一直不好,又曾經摔斷腿做過手術,女兒看兩位老人沒有入住養老機構的意願,便向街道申請安裝家庭養老床位。

  如今,走進夫妻倆的家中,不少小物件映入眼簾:浴室裏擺放著沐浴椅,桌角貼上了防撞條,馬桶旁安裝上升降扶手……夜幕降臨,床頭櫃上的小夜燈隨著老人的起身及時亮起,床邊的紅外人體探測器照常運行著,頤康中心工作人員可在線上查看情況。床墊內,智能感應裝置精準分布,心跳、血壓等數據實時顯示,一旦出現異常,床墊將自動報警。

  “不少老鄰居來我們家參觀後也申請安裝了床位。”鄭禮環說。許韶雄和鄭禮環夫妻倆是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的首批“體驗官”。兩年多前,廣州三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區開始家庭養老床位服務試點,養老服務機構對老人家中實施必要改造,設置具備智能化服務功能的床位,並提供相配套的專業化照顧服務。民政部門還針對滿足特定條件的家庭養老床位,給予服務機構每張床位3000元的一次性建床補貼和月度護理補貼。

  “家庭養老床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有照料需求但是暫時不需要或沒有養老院入住意願的老年人的照護問題。”廣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嚴福長表示,老人安心是頭等大事,接下來將進一步提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質量。

  華邦美好家園養老集團的居家養老總監鞠麗萍介紹,家庭養老床位主要包括適老化、智能化家居改造兩個方麵共15樣設施。安裝後,調度中心將有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監測並及時處理突發情況。“我們希望能夠為老人提供優質專業的服務,並盡量減輕他們的家庭經濟負擔。”她說。

  小床位派上大用場。許韶雄回憶,今年以來已經好幾次通過睡眠監測帶發現自己心跳和血壓參數過高,經調度中心提醒,他及時去醫院檢查並補充了藥物。

  與此同時,家庭養老床位服務也讓家屬能夠遠程了解到老人的心跳、血壓等身體關鍵指標。

  “有的老人家患有不少基礎疾病,也不會使用手機,此前家屬每天都要來確認健康情況。”鞠麗萍說,家屬現在通過手機,隨時隨地監測老人身體指標,更加科學省心安心。

  專業護理人員培訓上崗

  “溫暖過冬”是頤康中心工作人員鄧金秀近些天上門服務老人的關鍵詞。

  “她很貼心,幫我們把厚衣服都收拾出來了,還換了被單被套。”一提起鄧金秀,鄭禮環讚不絕口:做飯會考慮到他們牙口不好將食材切碎,熬完中藥會監督他們喝下以保證療效,拖地時擔心他們滑倒會及時提醒……

  鄭禮環的肯定離不開廣州頤康中心的“嚴要求”和鄧金秀所下的“苦功夫”。

  “我們有考核,定期要完成線上繼續教育課程和考核,係統現場會進行拍攝評分。”上崗前,鄧金秀曾在培訓科室內對著塑料人體模型練習照護要點。

  為了保證居家養老服務質量,頤康中心要求所聘用的護理人員需經過職業技能培訓或通過職業技能等級水平評價。正式為老人提供服務前,頤康中心還將提供不低於36小時的崗前培訓,以確保護理操作、助潔服務、陪診就醫的服務質量。

  “除了周日,其他時候都有人為我們老人家上門服務。”鄭禮環掐著手指數著,周一、周三、周五護工阿姨會來照料,周二、周四、周六街道康複師會上門做理療。

  據統計,目前廣州已為44.5萬失能、高齡等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醫養康養、家政養老等基本養老服務。

  嚴福長介紹,廣州各街道的頤康中心都人員齊備,每個中心配備養老服務向導、養老護理員、社工,以及康複師或醫師,組織跨專業團隊提供服務,以滿足轄區內老人的居家養老需求。

  不僅如此,街道基層黨員會通過上門、電訪等形式常態化跟蹤轄區內老年人的生活情況。例如在素社街道,頤康中心工作人員通常每周一次上門或電話慰問街道老年人,針對孤寡老人則每天上門提供服務,不斷提升老有所養的服務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