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儀式性演講的漢英互譯時,要格外注意措辭的風格,盡量使用清晰、生動、鼓舞人心的語言……”英語口譯課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下稱“廣外”)法學院學生張皓認真記下老師的講課要點。作為該學院法學(國際組織創新班)首屆學生,大學四年裏,張皓不僅要學習法學課程,還會接觸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是涉外法治建設的重要基礎。“國際化是廣外最鮮明的辦學特色。”廣外黨委書記、校長石佑啟說,學校發揮外語教學優勢和國際化人才培養特色,推動法學教學和外語教學交叉融合,開設法學(國際組織創新班),建立全國首家涉外律師學院——廣東涉外律師學院以及全國首家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學院,形成“法學+外語”和“外語+法學”兩種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本碩博貫通、政府高校社會協同的立體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體係,服務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
本科開設法學創新班
當前,加強全球治理、完善全球治理體係是大勢所趨。“新形勢下,需要高校培養一大批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善於處理涉外法律事務,能夠參與國際合作與國際競爭,維護國家利益的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廣外法學院院長陳雲良說。
“廣外法學院成立之初,就將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作為特色,持續開展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教學、研究工作。”陳雲良介紹,基於廣外外語和國際化的優勢,學院探索了“法學+外語”和“外語+法學”兩種培養模式,推動法學教學與外語教學深度融合。
陳雲良介紹,學院在本科生層次開設了法學(國際組織創新班),並與國外著名高校簽訂合作協議,打造“專業+外語+實踐”深度融合的國際化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對創新班的人才培養方案,讓我們受益匪淺。”張皓說,創新班很多課程采用雙語教學或全英教學,學生除了修讀法學專業外,還會修讀商務英語方向的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可以拿兩個學位。
聚焦研究生培養,廣外開設了法律碩士(涉外法治)班,先後入選教育部、司法部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的涉外律師、國際仲裁兩個研究生培養項目。
被廣外“法學+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吸引,本科畢業後,葉慧敏選擇來廣外繼續深造。“廣外法學院憑借其專業實力,以及身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緣優勢,為我們搭建了良好的學習平台。”
“我國要和每個國家平等對話,同樣需要小語種涉外法治人才。”陳雲良介紹,學校利用小語種優勢,在本科小語種專業中開設了法學“微專業”,並注重選拔小語種人才攻讀研究生。
去年,廣外獲批新增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這有助於學校進一步完善本碩博貫通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體係,培養既會實務、又懂研究的複合型人才。”陳雲良說。
“以賽促學”提升實戰能力
今年4月,張皓和隊友們參加了2022年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並取得全國一等獎的好成績。“備賽過程中,學院安排了經驗豐富的老師,指導我們的書狀寫作和模擬庭辯。”張皓表示,通過這次比賽,自己的法律檢索、文書寫作、溝通協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近年來,廣外學生在“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仲裁庭辯論賽、國際刑事法院中文模擬法庭比賽、中國WTO模擬法庭競賽等多項大賽中嶄露頭角。“廣外法學注重‘以賽促學’,發動、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國際比賽,化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應用,有效提升學生實戰能力、國際視野和團隊合作精神。”陳雲良說。
培養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還需多方協同發力。陳雲良介紹,在政府部門、省市律協等支持下,學校成立了全國首家涉外律師學院——廣東涉外律師學院、廣東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訓基地、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學院,開展涉外法治人才培訓、課題研究、對外合作交流等活動,促進廣東省及廣州市涉外法律服務和國際仲裁人才隊伍的發展。
“協同培養過程中,我們借助相關部門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就近實習鍛煉的機會,也邀請有經驗的律師擔任校外導師,提升育人水平。”陳雲良說。
“加強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建設,對於提高廣東省涉外法律服務的國內外競爭力,更好地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陳雲良表示,下一步,廣外法學院將繼續開拓實習基地,與校內外語尤其是小語種專業加強合作,積極鏈接廣東涉外企業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鍛煉,提高實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