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 權威訪談

廣東省副省長、陽江市委書記馮玲:在新征程上譜寫陽江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時間 : 2023-02-02 09:33:5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陽江市區鴛鴦湖.jpg

陽江生態環境優美,圖為陽江市區鴛鴦湖。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我們要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堅定不移沿著黨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前行,奮力在新征程上譜寫陽江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廣東省副省長、陽江市委書記馮玲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陽江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部署,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堅持製造業當家,打造深度“融灣”示範區,推動高質量發展走上快車道、跑出加速度,以實際行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陽江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為我省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陽江貢獻。

  持續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南方日報:當前,陽江不斷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請介紹陽江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深入人心的具體做法。

  馮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陽江的首要政治任務和全部工作的重心。全市上下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增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持續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切實用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引領發展。

  一是學習培訓全麵覆蓋。陽江市委第一時間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領導幹部以上率下、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示範帶動全市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實現學習宣傳貫徹全覆蓋。二是廣泛開展宣傳宣講。開展集中宣講、宣傳報道、理論研究等活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三是學以致用推動落實。對標對表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結合陽江實際,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在新征程上開創陽江現代化建設新局麵”為主題,確定10個課題若幹專題開展調研,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轉化為工作思路和實際行動。

  1月6日,陽江召開市委八屆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提出堅定不移推動深度“融灣”、改革開放、製造業當家、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縣域振興、綠美陽江生態建設、文化自信自強、發展民生事業、平安陽江法治陽江建設等九方麵具體舉措,切實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陽江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現實。

  實施“五個工程” 推動製造業當家

  南方日報:黨的二十大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新征程上,陽江將如何落實好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現代化建設?

  馮玲:我們將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堅持敢字為先、幹字當頭,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勃發新氣象、闖出新路子,在新起點上高水平推進陽江現代化建設。

  致力打造深度“融灣”示範區。主動對接融入“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戰略,以思想理念“融灣”、軟硬聯通融合、產業發展對接,加快推動深度“融灣”。在基礎設施“硬聯通”方麵,全力構建與大灣區核心城市1小時交通圈。在規則機製“軟聯通”方麵,學習借鑒大灣區先進經驗,以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和中國(陽江)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為契機,打造與大灣區“同標高”“零距離”的營商環境。在產業發展對接方麵,一方麵主動鏈接大灣區大市場,建設服務大灣區的清潔能源、基礎材料、產業配套、生活用品、休閑旅遊等五大基地;另一方麵主動接受大灣區輻射帶動,打造大灣區的產業轉移承接地、產業鏈延伸區和產業集群配套基地,在深度“融灣”中更好服務全國全省大局。

  堅持製造業當家壯大實體經濟。聚焦大產業、大平台、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實施製造業“千百十”工程、園區擴容提質工程、招商引資一號工程、領軍優質企業培育工程、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程等“五個工程”,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我們將做大做強合金材料、裝備製造和綠色能源等千億支柱產業集群,壯大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輕工紡織、智能家電、生物醫藥等百億優勢產業,在激光增材、電子信息、儲能電池、矽產業等領域,培育一批十億以上成長型產業。加快廣東(陽江)國際風電城建設,打造國際一流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體係基地。我們將壓實製造業當家“一把手”責任,市領導帶頭抓招商、抓服務、抓項目落地,全麵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用心用情服務企業,形成“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製度環境。

  更加重視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今年陽江將繼續新(改、擴)建一批公辦中小學校、幼兒園,增加優質學位供給。在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一期建成招生基礎上,加快二期建設,不斷提高本科辦學規模和水平。在科技創新方麵,充分發揮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兩大省實驗室科研帶動作用,在海上風電、合金材料領域“卡脖子”技術方麵進行攻堅,目前兩家實驗室承擔的42個科研項目進展順利。接下來,將繼續引進與陽江產業結構相匹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濱海新區建設中一體謀劃科學城。全力實施好“漠陽優才計劃”,吸引和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奏響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協奏曲

  南方日報:黨的二十大提出,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陽江在推動縣鎮村高質量發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上有哪些具體舉措?

  馮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將認真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努力讓我們的城市成為高品質生活的承載地,農村成為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描繪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父老鄉親富裕富足、生活幸福的美好畫卷。

  推動縣域振興,促進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推動縣域振興,因地製宜、比學趕超,把縣鎮村發展的短板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去年,陽江全市糧食產量創10年新高,“漠陽味道”入選2022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100強,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達到10個,現有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占全省示範區總麵積的一半,首批建設11條鄉村振興示範帶進展順利。今年,我們將按照省委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部署要求,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強化鎮街聯城帶村節點功能,全麵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我們將持續壯大縣域經濟,加強美麗圩鎮建設,建強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實施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加快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帶,發展現代鄉村產業體係,一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實現鄉村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麵提升。

  推動綠美陽江生態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持續守護好漠陽大地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生態美景。去年,我們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榮獲“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榮譽稱號,全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95.1%,森林覆蓋率達57.8%。今年,我們將完成5萬畝國土綠化工程,啟動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加快紅樹林營造修複,支持海陵島打造綠美陽江示範區、創建和美海島,建設陽西程村灣萬畝紅樹林示範區,全麵營造“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綠美城鄉人居環境。

  推動民生事業發展,切實增強均衡性可及性。實施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育兒、交通、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平安等“民生十大工程”,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健全社會保障,實施“雙百工程”,做好“一老一小”照護服務。促進共同富裕,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加快文化名城建設,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大力弘揚“海絲文化”,傳承陽江特色文化,力爭今年入圍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建設全國水下考古活化利用高地,推動廣東海絲館打造世界級考古品牌、世界一流博物館。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四季海陵”。

  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麵領導和黨的建設

  南方日報:黨的二十大提出,全麵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陽江將如何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馮玲:我們將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麵領導和黨的建設,引導全市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既要當好指揮員,又要當好戰鬥員,對重點任務親自上手親自抓,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以優良的黨風政風振奮全市上下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團結帶領幹部群眾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實踐者。

  完善自我革命製度。紮緊紮牢製度籠子,完善權力監督製約機製,推進巡察全覆蓋,用好問責機製,深化紀檢監察體製改革。

  鍛造過硬幹部隊伍。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實施幹部現代化建設能力提升計劃,完善考核評價體係,推動幹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開展“觀念大更新、作風大提升、工作大落實”專題活動,強化黨員幹部擔當作為,讓“躺平式幹部”躺不住、讓混日子的沒市場。

  夯實基層戰鬥堡壘。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實施新一輪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和城市社區治理,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

  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和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鞏固發展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