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回望•奮鬥之路

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恢複開放 曾見證中國共產黨曆史上四個“最”

時間 : 2021-07-21 09:05:0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區委.jpg

學生在參觀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一層展廳。圖片來源:廣州市越秀區融媒體中心

  在廣州越秀區文明路上,一棟四間三層的騎樓矗立在路口,門板上掛著“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的牌子,它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的區委之一。

  今年5月,紀念館啟動文物建築保養及陳列展覽提升工作。優化後的紀念館恢複了舊址曾經作為商鋪“門麵”的功能,吸引往來市民的目光。日前,這座鬧市中的紅色史跡紀念館已正式恢複開放。

  開創中國共產黨紀檢工作先河

  走進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深厚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繼續往裏走,在紅色主題牆麵上,掛著陳延年、楊匏安、蕭楚女等革命先烈的照片。

  廣東區委舊址建成於1924年,距今有近百年曆史。它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發展的重要見證,承載了四個“最”。

  “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在大革命時期是中共廣東區委所在地,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的區委之一,管理包括廣東、廣西、福建南部及香港等地黨組織,是大革命時期全國轄區最廣、黨員人數最多的地方黨組織之一,同時,這裏也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地方紀律監察機構——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開創中國共產黨紀檢工作先河;設立了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地方軍事機構——軍事運動委員會。它為大革命時期黨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紀念館館長陳秋霞介紹說,這棟建築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優化空間 恢複舊時功能

  “大革命時期,廣東區委舊址的一樓曾作為鞋店、草藥店等經營,二樓、三樓分別作為廣東區團委及廣東區黨委的辦公場所。本次展陳提升,在做好文物建築保護的前提下,在一層展廳增設落地玻璃窗,恢複了舊址在上個世紀20年代作為商鋪的‘門麵’功能。”陳秋霞說,“‘門麵’的打開既使這棟隱藏於鬧市當中的重要紅色革命遺址更具有辨識度,也能借助玻璃的通透感開闊展示區域,讓有限的內部空間在視覺上得以拓展。”

  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基本陳列為《南粵旗幟星火相傳——大革命時期的中共廣東區委》,展覽充分利用舊址策展的優勢,展出中共廣東區委發展曆史、中共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發展曆史和中共廣東區委辦公場景複原等三部分內容。走上展示館的二樓,增設光電互動裝置也讓展覽更富趣味性。

  走進曆史 感悟先烈精神

  用於分隔的木板,簡陋的辦公桌椅,堆滿書報的藤書架、一套活動床板,馬克思、列寧像……紀念館在三樓複原了廣東區委組織部、宣傳部、農委、工委、婦委等部門的辦公場景。本次展陳提升,紀念館在充分挖掘史料檔案的基礎上,盡可能複原當年辦公場景的真實麵貌,以進一步加強對觀眾的曆史感染力。

  近年來,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紀念館充分發揮黨史資源優勢,麵向廣大黨員,服務基層群眾,努力傳播紅色文化。紀念館通過開展“紅棉火炬永傳承——越秀區青少年紅色經典微視頻演繹活動”“‘看百年黨史·學交通強國’紅色研學活動”“越秀少年紅色史跡小講解員主題活動”等,不斷深挖紅色革命遺址的曆史資源和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