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傳承•初心如磐

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趙喜昌:做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傳承人

時間 : 2021-07-27 09:34:01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講解.jpg

趙喜昌走進學校向師生們講解防溺水知識。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製度真的很好。我要把雷鋒精神發揚好,傳承下去。”在得知自己獲評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時,年過六旬的趙喜昌十分感慨。

  趙喜昌是惠州市心連心公益協會黨支部書記、誌願救撈隊隊長,他從沈陽軍區“雷鋒團”退役後,立誌要把雷鋒精神的種子廣播在祖國大地。2008年,他發起成立了惠州誌願者救撈隊,數年來帶領隊員們開展義務救撈工作,還常走進校園開展防溺水安全知識公益宣講活動。

  創建救撈隊 衝向“第一線”

  2008年,趙喜昌隨女兒移居惠州,夏季的一天,他在東江遊泳時發現東江沙公園段有兩個小孩落水。於是,他奮力遊向落水的孩子,並迅速救起其中一個,等他轉身馬上遊向另一個孩子時,卻發現孩子已經沉入水裏沒了蹤影。

  “這件事給我的觸動很大,我想組織一支義務救撈隊。”有想法就行動,同年,趙喜昌牽頭組織的惠州誌願者救撈隊正式成立,並主動與110接警中心聯網。“我們承諾,一旦有水上警情可以第一時間通知我們救撈隊,我們會第一時間趕去施救。”

  水下救撈的工作十分危險。潛水時,被水裏石頭刮傷蹭傷是隊員們的“家常便飯”。有一次趙喜昌潛入水底拉網,忽然,腳被網纏住無法向上遊,他心裏一緊張嗆了幾口水,險些溺水,好在最終憑借多年的水下經驗成功遊出。

  身體上的傷口可以愈合,一些流言蜚語卻刺痛了趙喜昌的心。每次下水撈人,總有人在岸邊指指點點,朝他們擠眉弄眼說:“撈人這活,錢掙的不少吧?”

  事實上,趙喜昌和他的隊友救人、撈屍不但不收錢,反而經常倒貼錢。“幹救撈這這麼年,誤解從來就沒消停過,還有朋友知道我從事打撈,很忌諱,就不願與我再來往了。”但他從來沒後悔過,多年來,救撈隊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他始終堅持。“雷鋒精神的熏陶和鼓舞讓我始終保持黨員的初心。”他說。

  據不完全統計,成立以來,在趙喜昌的帶領下,惠州誌願者救撈隊配合公安、消防、醫務等部門救活近百人,打撈各類溺亡屍體600餘具,打撈汽車摩托車10餘輛。

  宣傳防溺水 熱心公益活動

  多年的水中救援和打撈經驗讓趙喜昌深感防溺水宣傳的重要性。為此他走進學校、社區,到江邊、湖邊宣傳,以生動的案例及防溺水知識講給學生們、市民們聽。“我就想著法子讓大家提高認識,避免出現更多的溺水情況。”近年來,趙喜昌僅在學校就開展了上千次的防溺水宣傳,“現在每周基本都會有宣傳活動”。

  相關部門統計,開展宣導活動以來,惠州市中小學生的溺亡人數逐年下降,溺亡率大幅降低;定點進行防溺水知識宣傳的東江沙公園近年來幾乎零溺亡事故;從全惠州的溺亡人數看,溺亡人數都在逐年遞減。可見,防溺水知識的普及效果十分明顯。

  除了宣傳防溺水知識,趙喜昌及隊員還開展扶貧、社區文藝彙演等公益活動。“我們救撈隊主要是以救撈為主,但是其他公益活動都沒落下。去年疫情,我們就走街串巷‘打廣告’號召人們防疫抗疫。”

  他始終牢記,自己是雷鋒生前所在部隊走出來的老兵,要為雷鋒和“雷鋒團”增光,“在我有生之年,應該把雷鋒精神的種子廣播在祖國大地上。”他這樣說,也日複一日地堅持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