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容。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上世紀90年代,放眼望去,珠海市鬥門區昭信村還是一片草寮舊屋,埋頭於水稻田、甘蔗地的農民“廣種薄收”。而如今,昭信村一躍成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棟棟兩層小樓在硬化過的道路邊矗立。
巨大的變化得益於“白蕉海鱸”這張水產養殖行業的亮麗名片,而書寫這張名片的正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海鱸養殖人——昭信村黨總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梁美容。
如今,作為村幹部,梁美容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用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我是一個很平凡的人,離比我更加優秀的人還有一定距離。以後我會更加努力工作,幫助更多人。”談及獲評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梁美容如是說。
“第一批吃螃蟹”的海鱸養殖人
“2004年是我人生中永生難忘的重要轉折。”這句話常被梁美容掛在嘴邊。這一年,她的抽屜裏多了一枚黨徽;這一年,她的家門口多了一片魚塘。
自小在村裏長大的梁美容,成家後與丈夫共同經營著一家小飯館,生意平平。當時,珠海各區鎮開始在各村鼓勵發展水產養殖。一沒資金、二沒技術、三沒經驗,敢嚐試的人很少。但梁美容堅信,美好生活是闖出來的。
關掉飯館後,梁美容拿出全部積蓄,開始了海鱸養殖之路。
一開始,養殖情況並不樂觀,一年下來畝產最多一兩千斤,但她並不氣餒。“我買來水產品養殖和銷售的書籍認真研讀,還去福建學習經驗。”她笑著說。幾年後,梁美容有了一個遠近聞名的新名字——“海鱸皇後”。正是憑借著一股“摸著石頭過河”的闖勁和一點一滴的積累,她擁有了魚塘1000畝,年產值達6000多萬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希望大家能一起奮鬥,靠雙手奮鬥創造幸福。”致富不忘鄉親,梁美容成為了村裏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但她期待著帶領更多村民致富。
在梁美容的籌辦下,村裏的第一家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開了起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為村民提供從種苗到銷售的全流程服務。
近來,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海鱸市場價格波動大。梁美容主動與珠海有關部門對接,推動平安保險公司開發了鱸魚價格保險。
為了嚴把海鱸質量關,她又拿出30萬元購買全套水產品檢測設備,免費提供給社員和其他村民使用,對海鱸進行藥物殘留檢測,不符合標準的堅決不允許上市。
在梁美容的帶動下,白蕉鎮海鱸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作為白蕉海鱸的主產區,昭信村也一躍成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目前全村海鱸養殖年生產總產值4.8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3.7萬元。
幫扶困難婦女創業就業
夏日炎炎,一大早,身著藍色上衣的梁美容就來到養殖基地。她手拿鱸魚,向身邊的兩位同村婦女講解養殖技巧。由於天氣太熱,村民的魚塘養殖效果一直不大理想,“養殖專家”梁美容第一時間前來“開課”。
帶領群眾致富時,梁美容是巾幗女強人;到了服務村民時,她又變得柔情體貼。
“我是黨員,也是村民選出來的村幹部,在村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應該主動靠前、伸出援手”。梁美容始終用這句話鞭策自己。
“賺了錢五五分成,虧了全算我的。”看到同村婦女梁玉秋困於資金壓力無法養殖,梁美容拿出100畝地作為幫扶困難婦女創業就業基地,由合作社出生產資料和資金,鼓勵困難婦女出工出力;在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員由於缺乏資金導致養殖不下去,她又拿出300萬元,幫助墊付電費、飼料費等。
作為村委會委員,梁美容始終牽掛著村裏的大小事。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期間,梁美容主動到村民家中講解政策,動員村民拆除83間亂搭亂建房屋,使得昭信村“舊貌換新顏”;村裏一名40多歲的婦女突患重病,丈夫沒有勞動能力,家裏又有兩個孩子上學,家境十分困難。梁美容及時為她申請低保,並尋求社會幫扶,最終幫助這名婦女康複出院。
“當初我沒有工作可以做,見到我們生活條件差,她就給了我們兩個魚塘讓我們養。”時隔多年,昭信村村民梁容芳提起時依舊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我的爺爺是個很優秀的共產黨員,所以從小我就想像爺爺一樣加入中國共產黨。”17年黨齡的梁美容說起入黨初心依舊充滿驕傲而自豪。而如今的她,仍然以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踐行著十七年如一日的初心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