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奮進•辦實事開新局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 全麵提升“幸福指數” 肇慶市完成“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5261個

時間 : 2021-10-19 09:05:44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您好!請問您家裏有哪些電器需要維修?”日前,家住肇慶市端州區星湖社區的李阿姨發現家裏的空調壞了,在“硯都黨員誌願服務超市”線上平台下單後,隨即便有黨員誌願者上門免費服務。

  群眾“吹哨”,黨員報到,這是肇慶市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肇慶共梳理“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9963個,目前已完成5261個。其中,圍繞增加優質學位供給、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開展“鄰裏先鋒”、打造立體交通網絡等重點項目,肇慶集中力量推進,切實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

  居民享受“菜單式”誌願服務

  走進“硯都黨員誌願服務超市”示範點之一——肇慶端州城東街道星湖社區蓮湖灣畔店,導購區內家居維修工具、小型家電、家庭運動用品、日用品等琳琅滿目。旁邊的展示牆上,羅列著醫療保健、便民服務、家電維修、法律服務、未成年人服務、心理輔導六大類服務事項。

  “居民群眾可以在點單區‘按需下單’,超市會鏈接已有的服務資源,精準匹配鏈接社區、機關單位、兩新組織、在職黨員、居民誌願者等服務主體‘主動接單’,及時滿足居民群眾的服務需要。”星湖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介紹,該超市的物品和服務需用積分兌換,積分優先保障轄區內各類特殊群體的需要。困難家庭、殘疾人、留守兒童、獨居老人、孤寡老人到超市,每月可領取50—100分不等額度的積分券;普通居民可以通過愛心銀行平台注冊、日常簽到以及參與社區的誌願服務活動等方式獲得積分。

  “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誌願者上門給我量血壓、噓寒問暖,還會幫我搞衛生、剪頭發等。”今年74歲的獨居老人黃先生切身體會到誌願服務超市給他帶來的改變。

  截至目前,肇慶端州黃塘社區嘉宜花園、星湖社區蓮湖灣畔、塔腳社區東景華府小區的3家“示範超市”已為群眾提供黨員誌願服務260多次,解決了一大批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硯都黨員誌願服務超市”的建立是肇慶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肇慶在端州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思路,構建起“1+3”小區治理體係。其中,“1”即建立小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業委會、物業服務機構、黨員群眾等力量參與的“四位一體”模式,“3”即打造“硯都黨員誌願服務超市”、“1+2+N”黨員聯合會、“鄰裏先鋒”等3個基層治理項目。

  美化小區環境、定期走訪困難群眾、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端州區150多支“鄰裏先鋒”隊進駐社區,組織在職黨員於所居住小區開展誌願服務活動,為群眾分憂解難。

  針對專業化服務,端州星湖社區組建起8支黨員服務隊伍,包括人民調解、弘揚文化、法律服務、醫療保健、關愛未成年人、關愛老人、陽光心理和科普宣傳等隊伍,鼓勵黨員在“八小時外”參與社區社會治理事項。

  “完成廣告牌裝飾工程後,對方公司遲遲不支付1200元的工程款,多虧了你們全程跟進、多次調解,我們才能順利追回欠款。”10月10日,何女士向星湖社區黨員聯合會人民調解隊工作人員連連道謝。

  “群眾一‘吹哨’,黨員就報到。通過加強基層黨建,我們把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到基層,實現‘小事不出鄰裏、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群眾幸福感更高、獲得感更強、安全感更足!”星湖社區相關負責人說。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大批優質教育、醫療項目落地

  在肇慶市十六小星湖校區的“悅讀空間”,一排排書架整齊劃一,綠植錯落有致。學生們或捧著書籍沉浸在閱讀的世界裏,或分成小組熱烈地分享討論讀書心得。

  “學校力爭做到每一麵牆皆是課程,每一處景皆可育人,每一個角落皆是閱讀的天空。”該校校長盧少延介紹,肇慶市十六小星湖校區是肇慶市端州區重點民生工程,於今年9月1日投入使用,規劃辦學規模為24個班,可提供1080個小學學位。

  今年秋季開學前,肇慶全市範圍內共有13所新建擴建學校項目投入使用,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19180個。在這批新投入使用的學校項目中,既有肇慶中心城區學校,也有廣寧縣城東學校、德慶孔子學校初中部、封開縣江口街道中心小學北校區等縣級學校,全市教育資源更加均衡。

  三尺講台,見證一座城市的奮進。今年以來,肇慶聚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區公辦學位不足”“基礎教育優質學校不足”等突出問題,推進實施基礎教育擴容提質“兩個工程”,即新建擴建公辦中小學校工程、優質學校倍增工程三年攻堅行動,計劃三年內投入62億元,新建擴建公辦中小學校79所,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8.1萬個,實現“學位等人”目標。

  全麵新建擴建公辦學校是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的硬招,優質學校倍增工程則是實現基礎教育創優的重要途徑。

  肇慶計劃在市轄區原有8所優質學校的基礎上,打造16所“質優+名師+名生+名氣”基礎教育品牌學校,集團化辦學是實現優質學校倍增的重要手段。

  目前,廣東肇慶中學、肇慶市第一中學、肇慶市第一小學、肇慶市第十六小學、肇慶市奧威斯實驗小學、肇慶實驗幼兒園已建立起6個市級教育集團。集團內部將統一辦學理念、辦學標準、文化特色、課程體係、育人模式等辦學體係,努力構建基於師資、資源、標準、課程、管理等學習交流、協同發展的教育共同體。

  肇慶努力探索“一校多區”集團化辦學,采取“名校+新校”方式,大力推動市十五小橋北校區、市十六小星湖校區、市十六小藍田校區、新區中心小學等新建學校成為優質學校,努力實現“新建一所成名一所”的目標。

  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也是肇慶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之一。聚焦這一短板,今年以來,肇慶有力推動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肇慶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肇慶醫院、肇慶市中心人民醫院等多個醫院新建、擴建項目落地,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肇慶市衛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積極主動尋求與省級三甲醫院、高等醫學院校深度合作,推動肇慶三甲醫院數量由“十三五”期末的2間增加到“十四五”規劃的4間,帶動全市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促使市域內住院率由目前的91%增長到95%,縣域內住院率穩定在85%以上。

  謀劃建設更多重大交通項目

  全麵接入大灣區快速交通網

  “現在交通越來越便捷,油栗產量再大我們也不愁賣。”封開縣長崗鎮供銷社助農服務中心負責人李秀珍介紹,油栗是當地特色農產品,該中心平均每天可以賣出油栗500斤,最多時超過1000斤。

  剛采下的油栗怕熱怕受潮,對於保鮮運輸的要求比較高,交通條件是影響產品外銷的重要因素。2020年底,縱貫封開縣9個鎮的懷陽高速通車,打通了縣內運輸的瓶頸;2021年4月,廣佛肇高速全線貫通,大大縮短了封開與珠三角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更提高了油栗運輸的效率。

  通達的交通路網也豐富了油栗銷售模式。李秀珍介紹,當前農場已和數家深圳連鎖超市達成合作意向,設立封開油栗展櫃,以打開深圳市場,“上午封開采摘,中午深圳上架”即將成為現實。

  目前,隨著交通桎梏進一步被打破,長崗鎮逐漸形成種植合力,全鎮已有超過200戶農戶種植油栗,農民收入大幅提升。

  重點交通項目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引領經濟發展。肇慶正加快打造“一體兩翼”雙樞紐交通發展格局,加速構建大灣區一小時、廣佛肇半小時、市域一小時“三大交通圈”,構建“立足廣佛肇、對接深港澳、融入大灣區、輻射大西南”的綜合交通運輸體係。

  軌道交通是肇慶內通外聯的大動脈。今年以來,肇慶先後推動增開廣寧至珠海高鐵、肇慶東至潮汕動車及肇慶至湛江西城際列車等班次,新增開通肇慶至深圳機場城軌11對22趟,協調將肇慶至深圳(羅湖)城際列車由高峰線改為日常線,實現肇慶中心城區與深圳的無換乘直達,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圍繞肇慶東站、珠三角樞紐機場站“航空+高鐵”的雙樞紐,肇慶正加快推進廣湛高鐵、珠肇高鐵項目肇慶段開工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機場段(含肇慶段)初步設計編製和報批、珠肇高鐵高明至肇慶東段可研編製報批和初步設計鑒修等工作,並加快肇明高速、江肇第二高速、惠州至肇慶高速、廣佛肇雲高速等項目的謀劃或建設,推動高快速通道補網提質。

  近日,交通運輸部、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複《肇慶港總體規劃》,將拉開肇慶大規模港口規劃建設的序幕。肇慶將進一步發揮西江“黃金水道”優勢,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西江內河航運集疏運樞紐中心。

  隨著交通路網不斷完善,產業招商落地工作有力推進,大批優質項目紛至遝來。今年前三季度,肇慶新引進項目683個,計劃投資總額1241.7億元,新增開工項目436個,新增竣工項目359個,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4+4”產業集群加快集聚,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

  肇慶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市將聚焦“貫徹新發展理念”等5個重點領域,按照此前製定的33項重點任務、101項具體任務,按照清單有序推進,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並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強大動力和務實行動,奮力書寫肇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