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 奮進•辦實事開新局

陽江市全力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1978件

時間 : 2021-10-18 09:33:1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之前喝了60多年的井水,不僅水質無法保障,而且每到枯水期,井水就可能幹涸。現在有了幹淨的自來水,再也不擔心吃水問題了!”陽江市陽西縣織篢鎮平南村70歲村民張作宗高興地對記者說。

  這是陽江市大力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偏遠農村地區群眾用上放心自來水的一幕。

  據陽江市消息,該市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根據群眾關注的扶貧解困、醫療衛生、環境提升等民生焦點,確定十大方麵辦實事活動清單,梳理出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1978件,並明確責任單位、辦結時限,目前已完成1198件。截至目前,該市已在交通出行、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異地辦證難、基層矛盾糾紛調解等領域推出一批含金量十足的惠民便民舉措,全力將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月底前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

  “感謝黨和政府,我們用上了自來水,水質比地下水好,幹淨清甜!”上個月,隨著最後一節供水管網安裝完畢,陽西縣新墟鎮墟仔村徹底告別吃井水的曆史,用上了方便、衛生的自來水。令村民們更加高興的是,為他們供水的是今年6月剛投入使用的陽西縣陂底水廠,該水廠水源取自該縣二級水源保護區陂底水庫,水質優良。

  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江城區雙捷鎮長坑村。9月30日,長坑村完成供水管網建設,該村215戶506名群眾通了自來水。村民們表示,不僅喝上了放心水,家裏還可以裝熱水器、洗衣機,日子越過越好!

  近期,陽江各地未通自來水的偏遠農村不斷掀起“通水”熱潮。這背後,是該市全力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的必勝決心和紮實舉措。

  今年初,陽江全市農村集中供水覆蓋率為70.1%,還有像墟仔村、長坑村這樣未通自來水的農村人口16.8萬戶63.6萬人。為早日讓所有村民都用上自來水,2021年5月,陽江啟動農村供水全覆蓋攻堅行動,市、縣兩級成立工作專班,加大資金投入,對沒有通水的村按照“一村一策”建立工作台賬,每周對各地進度進行分析研判,及時協調解決存在問題,各縣也立下軍令狀,確保10月底前完成攻堅任務。

  近幾個月來,陽江各地農村供水管網鋪設全麵推進,一條條水管從行政村通到自然村、延伸到村民家門口,將幹淨衛生的自來水送到千家萬戶。

  陽西縣是該市提前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的縣之一。兩個多月攻堅行動期間,該縣共新鋪設管網751公裏,於8月底前為最後819條自然村9.7萬名村民通上了自來水。

  9月底,陽江市江城區最後50個自然村6600人喝上了“放心水”,該區也提前完成集中供水全覆蓋,31.86萬農村人口全部用上自來水。

  據了解,該市其他縣(市、區)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攻堅任務將於本月底基本完成。

  以“小切口”推動環境“大變化”

  每天晚上,在位於陽江市區水東路的體育公園內,老人和小孩在悠閑地健身、玩耍,十分熱鬧。而在幾個月前,公園因水泥路麵年久失修損壞、公園角落處積水、垃圾亂丟亂放等原因,附近居民都不願前來。

  這前後的變化,源於該市今年以來加大城市精細化管理、對城市市政設施全麵開展微修複的行動。今年5月,在了解到水東路體育公園環境亟待改善後,陽江市政維修部門立即派出工作人員,僅用4天時間,就完成長72米的公園人行道建設,加裝了排水設施,並在公園內安裝標準的垃圾分類回收桶。經過微改造後,公園環境煥然一新,成為附近群眾休閑的好去處。

  “修複工程量雖然不大,但給群眾帶來的實惠卻很大。我們在修建公園道路時,一旁的群眾還為我們鼓掌。”陽江市政維修管理中心主任陳華疆回憶道。

  陽江提出,以繡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快建立以優質教育、衛生和平安美麗家園為重點的宜居生活體係。針對市區道路路麵破損、人行道被侵占、道路綠化帶設置不合理等情況,該市城管部門加大巡查和修複力度,全力為群眾營造美麗、整潔、舒適的城市環境。

  陽江市區沿湖路一段人行道被一麵圍牆侵占,城管部門拆除圍牆、恢複完整人行道、修複路麵,及時“還路於民”;有群眾反映市區金山植物公園金山湖木棧道路麵破損、護欄鬆動,主管部門立即行動,當月就完成對木棧道損壞木板和護欄的更換和加固;市區體育路與東風三路交會處上下班高峰期擁堵,城管部門傾聽群眾意見將設置不合理的綠化帶恢複成車道,路口擁堵情況大為緩解……今年以來,陽江市政部門共維修改造市區人行道284處、麵積2158平方米,以一處處微改造的“小切口”,彙聚成城市環境顯著提升的“大變化”。

  在對市區道路設施進行修複完善的同時,該市還啟動斷頭路、瓶頸路打通工程。目前,該市已摸清馬曹路西延線500米路段未被打通、漠江一橋通往漠江路主幹道被民房阻斷一條車道等市區斷頭路、瓶頸路情況,相關部門正集中力量對征地拆遷、資金投入、道路規劃等製約因素進行一一破解,確保打通工程取得實效。

  部門鎮街聯動形成辦實事閉環

  “手術很成功,明天就可以出院了!”10月15日,陽江陽春市僑聯工作人員駕車到50多公裏外的陽春市雙滘鎮垌頭村,將村內患有白內障、腿腳不便的村民李業旺接到陽春市區醫院,醫院順利給老人做了白內障手術,李業旺經過一段時間康複後就可以恢複視力。

  陽春農村人口較多,患白內障的老人不少。今年初,各鎮(街)向陽春市僑聯提出訴求,希望組織開展針對農村患有白內障老人的醫療惠民活動,讓老人免受視力下降甚至失明之苦。陽春市僑聯迅速聯係上級部門,成功與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聯係上,由基金會出資,免費為陽春市患有白內障的老人開展複明手術。

  今年6月,陽春僑聯通過鎮村幹部向廣大村民宣傳免費開展白內障複明手術的好消息。截至10月14日,陽春市已有175名患有白內障老人報名並成功開展了複明手術。針對部分行動不便、家離縣城較遠的老人,陽春市僑聯還專門派車接送。

  “我們計劃開展白內障免費複明手術不少於500例,接下來還將深入農村宣傳,讓更多老人受益,真正將好事辦好、辦實!”陽春市僑聯黨組書記謝彥龍說。

  為了給基層群眾解難事、辦實事,陽春市創新推出“鎮街吹哨、部門響應”機製,各鎮(街)發揮紮根基層優勢,通過走訪入戶等方式,了解基層群眾需求,再根據職權範圍,聯合相關市直單位合力解決,形成基層群眾訴求及時發現、快速響應、有效解決的辦實事閉環。該市僑聯聯合鎮(街)為農村白內障老人送健康,就是“鎮街吹哨、部門響應”機製發揮作用的生動案例。

  為了確保職能部門及時響應,與鎮(街)聯動形成合力,陽春市規定,鎮街“吹哨”後,部門單位應根據職責範圍及時“應哨”,對當場可以解決的立刻解決,不能解決的明確工作方案、完成時限,陽春市委組織部門還對部門響應情況進行考核,避免部門之間“踢皮球”。

  在今年6月疫苗接種關鍵期,陽春各鎮(街)疫苗注射點反映人手不足,陽春團市委收到需求“哨聲”後,立即組織14支誌願服務隊分赴各鎮8個疫苗接種點,現場引導群眾填寫信息、維持秩序;陽春市圭崗鎮將該鎮三垌地區群眾反映的出行難問題向交通部門“吹哨”,該市交通局經實地調研,把該地區農村公路擴建納入今年通建製村公路單車道改雙車道項目庫,將投入8500萬元對21.3公裏路段進行升級……通過“鎮街吹哨、部門響應”機製,一批基層群眾關心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