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三拆三整治”留下的祖屋辦成了黨史學習園地,村民不僅能在這裏了解黨史,還能閱讀類別豐富的圖書;城區內閑置的空地變成了停車場,居民停車壓力小了;新水廠動工了,城區內的居民不再擔心水壓不夠了……
群眾的煩心事,幹部的掛心事。自“我為群眾辦實事”開展以來,梅州平遠縣紮實推進,創新辦實事載體和形式,結合各行各業實際,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辦實事主體:平遠縣
■實事項目:結合地方特點列好實事清單
■創新亮點:創新“我為群眾辦實事”形式和載體,將辦實事與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相結合,從群眾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在實處。
案例一:
閑置老屋變學習園地,能看書能學史
“村裏也有個黨史館!不僅能了解曆史,還能看書學習,給我們的娛樂生活提供了一個好去處。”近日,平遠縣八尺鎮排下村修建了新的“黨史園地”,讓村民們備感喜悅。
村民的喜悅,得益於今年以來排下村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工作成效。“我們結合當前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集納群眾的建議,對井子下老屋進行改造提升。在原有書屋的基礎上,增添了紅色書籍,加強紅色教育。”排下村黨支部書記肖劍峰說。
搞好黨史學習教育,起點在學。如何讓黨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學得更透徹、理解更深刻?其關鍵在於創新學習形式。
對此,平遠縣因地製宜做了大量部署,鼓勵各鎮、村打造貼近一線、貼近黨員幹部群眾的“身邊的”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據肖劍鋒介紹,去年排下村充分盤活資源,活化利用村裏閑置的井子下老屋,積極爭取到近10萬元,將老屋改造成“黨史園地”。“老屋於客家人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是聯係情感的紐帶。在此基礎上,打造黨史學習教育基地,賦予老屋新的意義。”肖劍鋒說。
“黨史園地”的牆麵上,清晰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至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在文字下方配有圖片,以時間軸的形式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在時間軸的下方,還有平遠重大事件的介紹。
走進“井子下書屋”,小小的房間裏有序地擺放著各類書籍、報紙和雜誌、書桌和椅子,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肖劍鋒介紹,排下村“黨史園地”建好後,全鎮各村的黨員已多次前來交流學習,“不少人說要學習我們的做法,打造自己村子的黨史學習教育基地。”
平遠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注重傳播方式的多樣化,鼓勵各鎮街、各單位積極創新,做好自選動作,打造特色品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臨近中午時分,平遠縣八尺鎮會議室內,該鎮文體中心主任陳煒堅正在講述發生在上海的革命故事。這是該鎮機關黨支部組織開展“紅色微講堂”的第七堂黨課,也是該鎮弘揚革命文化,傳承革命精神,激發幹部擔當作為的一個縮影。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八尺鎮注重探索創新,在鎮機關黨支部組織開展了“紅色微講堂”活動,專門下發活動方案,明確主題、要求、製定計劃表,要求鎮每個班子成員、年輕黨員幹部利用午餐前半小時講述一段黨史故事,內容包括黨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推進改革開放繼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產生的重要影響、形成的重要經驗、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凝結形成的偉大精神等。
“通過學曆史,讓幹部感受革命先烈創業之艱、信仰之堅,進一步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淨化政治生態,積極擔當作為,努力為建設‘醉美酒鄉·幸福八尺’提供智慧和力量。”該鎮黨委書記王平梅表示。
案例二:
老舊小區提檔升級,樂享幸福生活
位於平遠縣城中心的原政府機關宿舍小區,是個鬧中取靜的居住小區。走進小區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平坦寬闊的柏油路,一旁的小廣場上設有座椅和健身器材,三兩居民在此談笑風生。深入小區內部,路旁的花壇裏,鮮花開得正盛,馬路上的人聲、車聲被隔絕在外,小區裏安靜且舒適。
“我們在這裏生活了20多年,如今小區環境煥然一新,幸福指數也跟著提升了。”說起小區近段時間的變化,張阿姨笑得合不攏嘴。據介紹,該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住著約300位居民,基本屬於無物業、無保潔、無保安的“三無”小區。慢慢地,小區的規劃開始跟不上人們的需求,部分房屋也顯露疲態,牆麵上長有青苔、牆體斑駁脫落等。
“從前,小區的道路規劃不合理,花帶設置在路中間,道路狹窄,部分居民把車輛停在路邊,有車輛通行時,車主就得下樓挪車,非常麻煩。”張阿姨說。除此之外,由於缺少維護,小區的路麵變得坑坑窪窪,下雨天常常積水,給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
原政府機關宿舍小區是平遠城區較有代表性的老舊小區之一,這些小區大多建成時間較長,配套設施老化問題突出、公共服務缺項較多。主要存在管網破舊,上下水、電網、煤氣、光纖設施缺失或老化嚴重等問題。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存放管理也是小區居民的“痛點”。由於物業管理缺失,小區的公共衛生環境普遍較差。
群眾的煩心事,就是幹部的掛心事。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平遠縣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中,用“微提升”“微改造”解決老舊小區居民的煩心事。
“前期,我們通過深入調查,對全縣建於上世紀80、90年代的小區進行摸底排查,並了解小區居民的改造意願,決定先對原縣政府機關宿舍、公安局宿舍、審計局宿舍等小區進行改造,作為試點。”平遠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林墾華說。
同時,平遠下發《關於2020年平遠縣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概算的批複》文件,其中規定,要對老舊小區進行補建機動車泊位、增設交通標誌、設置固定垃圾收集點、完善排水係統和消防建設、修繕樓道和保障公用設施等。
截至目前,全縣125個小區已完成改造13個,今年還將完成32個老舊小區改造。“我們計劃分批實施,爭取讓全縣人民都能夠享受到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幸福感。”林墾華說。
此外,平遠縣yabo2018柏林赫塔 中心全麵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yabo2018柏林赫塔 “馬上辦”,讓群眾、企業少跑路、辦事更方便快捷;平遠縣人民醫院下鄉開展送醫送藥義診活動,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平遠縣衛健局走進企業,開展衛生應急知識講座,提高企業員工的應急知識和技能。
案例三:空地建好停車場,停車有地交通有序
“駕駛證期滿了之後可以使用自助體驗機了,省時又高效!”日前,平遠公安推出的32項便民措施獲得居民們的交口稱讚。“便民措施免除了一些流程,我們在自助機前排一會兒隊就能辦完。”居民謝鵬坤說。
據悉,32項便民措施涵蓋交警、出入境、派出所、治安戶政等業務,是平遠縣公安局結合公安隊伍教育整頓工作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出的具體行動,該措施結合了公安各個窗口服務部門的實際,以及群眾“急難愁盼”的需求,體現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
“接下來,我們將在縣城建設4個公益停車場,分別位於老汽車站、老城鎮糧所倉庫、城北區翠雍華庭空地、新嶺路科工商務局門口。”平遠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既要聚焦“當下學”,又要著眼“長久立”。黨史學習教育在各單位開展後,成效初現,如何持續化、常態化開展,成為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
平遠縣鼓勵各單位積極總結在開展學習教育中的經驗做法,結合自身工作的實際情況,今後進行推廣。
新建公共停車場,便是這一做法的生動體現。“生活好了,越來越多人購買私家車,然而公共停車位數量較少,部分居民隻能臨時停放。”平遠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在縣科工商務局門口路段,車輛無序停放、攤販占道經營等亂象時常出現,影響市容市貌和群眾出行。
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平遠縣公安局積極會同城綜部門,多次走訪周邊商家、群眾,對該地進行現場踩點,實地測量,治堵治亂,計劃在北區市場翠雍華庭空地、新嶺路科工商務局門口設立4個公益停車場,共計可以為群眾提供400多個停車位。同時,科學規劃攤位擺放點,建成後將有效解決“停車”與“擺攤”的矛盾問題,使車輛停放規範有序,道路幹淨整潔。
據平遠縣委、縣政府消息,接下來,平遠縣將圍繞理論學習、經濟發展、社會治理、隊伍建設等方麵,建立一批製度,形成長效機製,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平遠在新征程中開好局、起好步。
案例四:
老舊水廠改擴建補足供水短板
“平遠縣要新建一座水廠啦!”近期,來自朋友圈的一條消息讓平遠縣居民劉女士激動不已,“再也不用等到晚上12時再洗衣服了。”她說。
劉女士家在縣城新建路旁,每到用水高峰,家中的水壓就極低,“白天隻在低樓層有水,高層水量特別小。”為了解決用水問題,她有時不得不半夜起來用水。“今年過年,一些朋友從廣州過來家中做客留宿,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她說。
收到群眾的反映後,平遠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全縣飲水安全工作,將其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項目強力推進,在保留高峰水廠的基礎上,投入8698萬元在原址不遠處新建一座水廠,推進安全飲水工程“補短板”,全麵提升居民用水條件。
從平遠大道向北行駛約3公裏,是新建水廠的所在地。近日,挖機開始對場地進行平整,往來的施工機械川流不息。
一大早,粵海水務的相關負責人饒禮龍就在現場指揮調度。“我們計劃在現有水廠的基礎上,‘複製’一座同等規模的淨水設施,供水能力可增加一倍。”他說。
據了解,平遠縣高峰水廠建成較早,日供水能力2萬噸,主要為平遠城區居民提供日常用水。隨著平遠縣城的開發建設,城鎮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現有的水廠已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水量、水質均難以保障城市經濟社會的運轉發展需求。
饒禮龍說,每到高峰時節,全縣日均需水量超4萬噸,嚴重超出了水廠的生產負荷。為了保障高峰時期居民用水,粵海水務公司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加快淨水的速度,盡力彌補部分居民用水不足,“但這畢竟治標不治本,供水依然緊張。”他說。
為此,平遠縣決定盡快對高峰水廠進行改擴建。該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取水工程、原水輸水管道工程、淨水廠工程、加壓泵站工程及輸配水管道工程,計劃總投資8698萬元,擴建後總規模將達到日供水4萬噸。
此外,該工程還將新敷設和改造5.6公裏配套管網,並對原高峰水廠的二泵房、一級應急泵站、消毒加藥係統、泥處理係統等進行改造。該工程項目的實施,將有效解決管網沿線鄉鎮、平遠城區及周邊8萬餘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饒禮龍介紹,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高峰水廠擴建項目已於2月8日完成發改立項批複,目前已完成場地的測繪、勘察、環評、水資源論證、水土保持和初步設計工作。“整個工程的建設工期為13個月,計劃於6月30日動工建設,力爭在國慶前完成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通水目標。”饒禮龍說。
為確保城鄉供水工程的順利開展,平遠縣建立了責任明確、分工細致、協調聯動的工作體係,及時召開專題會議,彙總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時彙報溝通,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此外,平遠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水利局與廣東粵海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對接水源指標、設計方案、合作框架協議等問題,全力推進規劃設計方案編製、合作框架協議製定、建管方對接洽談等工作。組織人員對全區供水情況、群眾意見等基礎工作進行再調查、再研究,確保項目規劃設計、相關手續辦理、上級政策資金爭取、群眾工作等各個環節緊密銜接、協調推進,為確保水質優良、早日實現城鄉居民穩定供水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