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綠美廣東 和諧共生 > 各地行動

珠海以“九大行動”推進綠美生態建設 2027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不低於46.5%

時間 : 2023-03-23 08:56:0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3月21日,廣東省“21市同心聚力,共建綠美廣東”主題宣傳活動珠海分會場在紅花山森林公園啟動,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去年底以來,“綠美廣東”成了熱頻詞。廣東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走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路徑。在此背景下,作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享有得天獨厚生態環境,內陸山體連綿、海上島嶼棋布的珠海,該如何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抬頭見藍,推窗見綠。事實上,生態優先一直是銘刻進珠海城市基因的發展理念。數據顯示,2022年,珠海森林覆蓋率持續上升,6項大氣汙染物全麵達標,實現大氣主要指標監測以來的最優水平,地表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5個國考斷麵水質優良率100%。

  對照綠美廣東的戰略擘畫,到2027年,珠海將完成林分優化提升4.01萬畝,森林撫育提升2.34萬畝,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不低於46.5%的生態建設任務。一幅以“綠”為底色的高質量發展藍圖,正徐徐展開。

  行動增綠

  構建綠美新格局 提升市民幸福感

  圖文並茂的綠美廣東展覽、饒有趣味的有獎問答遊戲、現場植樹環節……廣東省“21市同心聚力,共建綠美廣東”主題宣傳活動珠海分會場,現場宣講、科普展示、知識問答樣樣俱全,各界代表與市民積極參與其中,共同為綠美珠海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守綠護綠打基礎,擴綠提質出新招。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開局之年,珠海所謀劃部署的不隻是一場熱鬧的盛會。

  讓城市進一步綠起來、美起來,新年伊始,珠海審議通過《中共珠海市委關於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珠海實踐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實施綠色版圖擴增、森林品質精準提升、城鄉協同綠美提升、綠美保護地提升、海島生態質量提升、生態修複、綠色通道品質提升、古樹名木保護以及愛綠植綠護綠等“九大行動”,構建綠美珠海生態建設新格局。

  《意見》明確,珠海2027年將完成林分優化提升4.01萬畝,森林撫育提升2.34萬畝,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不低於46.5%;同時完成海岸線修複長度15公裏,曆史遺留礦山修複不少於1000畝,新營造紅樹林不少於8000畝。到2035年,珠海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將不低於47%。

  五年戰略目標,底氣來自於珠海豐厚的生態“家底”與生態建設實力。目前,珠海已率先建立了生態環境指數發布機製和創新生態補償機製,並率先實施生態文明考核,在城市發展的各個領域嚴把生態紅線。

  去年,珠海共完成低效林改造7000餘畝,新造林撫育逾7000畝,完成封山育林5000多畝,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與此同時,珠海完成1713畝高質量水源林、金灣區紅旗鎮大林山生態公園8.6萬平方米項目建設,修複海天公園沙灘等城市海岸線1067米,完成東澳島東澳灣整治,公眾親水空間得以拓展,生態空間更為山清水秀,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綠色答卷”。

  “下一步,珠海將營造更多綠色開敞空間,推進城鎮留白增綠,著力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以便群眾親近自然、走進自然,建成一批讓群眾體驗、符合群眾需求、成為打卡點的綠美珠海生態建設示範點,不斷提升廣大市民朋友的獲得感、歸屬感和幸福感。”珠海市副市長胡新天表示。

  實力護綠

  “一長兩員”源頭管護 森林保險保障綠水青山

  伶仃洋上,擔杆島四季有綠、繁花點綴,劉清偉守護島上的1300餘隻獼猴已有34個年頭。

  相比為人熟知的“猴爸”,劉清偉還有一個身份——珠海擔杆島保護區護林員。34年的堅守,擔杆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已從最初不到50%增長至如今的96%。

  2021年起,珠海著力構建高規格四級林長體係。市、區、鎮(街道)設立第一林長、林長和副林長,分別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負責人擔任;各村(社區)設立林長和副林長,分別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和有關委員擔任,全麵夯實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屬地管理責任、部門協同配合責任。實施方案中,珠海還明確提出高標準配備基層護林員,完善基層林長+監管員+護林員的“一長兩員”源頭管護體係。

  目前,珠海落實市、區、鎮、村四級林長981名,監管員194名,專職或兼職護林員333名,凝聚起造林護林強大合力。

  一支林長隊伍,築牢一道森林保護網。如今,林長製已成為珠海造林綠化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珠海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林長製推進以來,珠海通過召開造林工作推進會,不定期開展督導調研,積極協調解決各區造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2021年,珠海森林督查違法圖斑查處整改率達100%,2022年森林督查違法圖斑大幅減少。

  古樹名木是公認的綠色文物和化石,是城市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林長製全麵推行後,珠海登記在冊的1623株古樹名木全麵落實管護責任。2022年,“唐家灣共樂園古樹群”榮登“廣東十大最美古樹群”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以林長製為抓手,珠海還製定了森林保險實施方案,對全市生態公益林實行區域統保,商品林實行自願投保。目前,珠海政策性森林保險已覆蓋62萬畝林地,占珠海林地麵積91%,森林風險保障金額超6億元,有力保障了商品林經營者經濟利益。

  “下一步,珠海計劃持續健全林長製工作機製,落實林長責任,嚴格森林資源監管工作,同時深入完善智慧林長信息平台建設,推進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並豐富宣傳方式營造濃厚氛圍,紮實推進各項護林工作。”上述珠海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前行逐綠

  加快綠色轉型發展 打造低碳產業新圖景

  “第一次來珠海,覺得這裏環境非常好,適合做研發工作。”談及從加拿大帶7人團隊回國在珠海創辦企業的原因,珠海納睿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包曉軍坦言,自己被珠海的“高顏值”所吸引。

  憑借優越的生態稟賦,珠海近年來越來越受到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的青睞。按照規劃,到2025年,珠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要突破4000家。

  一邊是“綠美廣東”“綠美珠海”生態建設的深入推進;另一邊,一場有關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新實踐,也正在珠海發生。

  2022年1月,珠海把“打造‘美麗中國’珠海實踐”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通過全麵梳理“十四五”期間“補短板”“利長遠”“惠民生”項目,突破性出台廣東首個美麗中國地方實踐項目五年實施方案,為珠海全麵提升環境質量、環境容量與產業發展承載力指明方向。

  一係列行動正在各個領域落地生根——啟動“汙水零直排”示範園區等美麗園區建設,以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助力產業集聚、項目招引;有序推進新一輪“美麗家園共同締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桂山鎮、蓮洲鎮等特色鎮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樣板;“寧靜香洲”城市噪聲汙染信息化管理係統項目啟動首期試點建設……

  對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大都會而言,“綠”意味著清新的空氣、精致的口袋公園、推窗可見的綠色園林,還有碧綠清澈的河湖淺灘。

  數據顯示,2022年珠海推動移動源管理,充分運用9個遙感監測點位監測柴油車超過125萬輛次,共處罰黑煙車闖禁行區141宗。加強入河入海排汙口整治力度,珠海共排查岸線780公裏,完成比例100%。推進公園建設,珠海通過多渠道資金投入,為各行政區探索建設2—3個“口袋公園”。截至目前,珠海公園數量已突破700個,到2035年,珠海還將打造10處生態公園。

  綠,還意味著逐步提升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等新興產業的匹配度,產業“結緣”更顯“門當戶對”。

  去年,珠海成立“產業第一·生態鐵軍”,主動靠前服務,積極推動欣旺達動力電池重點項目落地;暢通政企溝通渠道,走訪金鴻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奈電軟性科技電子(珠海)有限公司和珠海華宇金屬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與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新型大容量機組測試項目相關負責人麵對麵座談,了解項目在環評審批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從陸地到海上,彙聚成服務“產業第一”的綠色合力。

  生態優勢積蓄的“綠色勢能”正在珠海噴薄而出,繪就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綠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