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林業局、省文旅廳聯合印發《廣東省南粵紅綠徑發展規劃(2024—2028年)》(下稱《規劃》),明確全省要根據“5+N”模式標準化建設南粵紅綠徑、製定建設標準、深化品牌宣傳,著力打造集自然景觀、紅色文化、曆史遺跡、學習園地於一體的南粵紅綠徑品牌。省林業局透露,到2028年,全省評定南粵紅綠徑100條、建設南粵紅綠徑文化驛站100個、培養解說員100人、開發特色課程100套,持續擴大品牌輻射力和影響力,積極創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黨建知名品牌。
南粵紅綠徑是指依托廣東省各類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山地公園、郊野公園等綠色園地及周邊林區,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建設長度不少於2公裏、具有較為完善的南粵紅綠徑標識和互動體驗設施的主題教育路徑,為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生態文化教育、生態休閑遊憩、研學實踐體驗提供平台。
《規劃》主要包括六部分內容,指出南粵紅綠徑實施“5+N”標準化建設,其中“5”是必須具備的1條主題教育徑、1個文化驛站、1套解說係統、1套標識係統、1套特色課程;“N”是結合自身條件建設黨建文化廣場、文化長廊、智慧係統等服務設施或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生態文化教育等活動。
《規劃》結合廣東自然生態稟賦、紅色文化底蘊和經濟條件等因素,提出構建“四區十帶百徑”的空間格局。其中,“四區”指珠三角紅色山水區、粵東紅色山海區、粵西紅色濱海區、粵北紅色生態區;“十帶”貫穿全省21個地市,包括“重走中央紅色交通線,觀綠美海島”“紅軍長征粵北突圍,暢享森林氧吧”“踏尋改革開放足跡,遊詩畫城市”等十條線路;“百徑”指規劃建設100條南粵紅綠徑,推動各類自然保護地、國有林場、山地公園、郊野公園及周邊林區範圍內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綠色生態建設的聯動發展。
《規劃》提出,南粵紅綠徑的打造要實現一定的綜合效益。要強化品牌引領,帶動沿線產業發展,整合沿線“食、行、住、遊、購、娛”等資源要素,促進旅遊產業、文化產業、教育產業等關聯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南粵紅綠徑經濟效益;要聚焦水陸統籌,促進生態旅遊發展,培育“森林+”旅遊業態,提供多元優質生態旅遊產品,增強綠美廣東的社會效益;要加強紅綠融合,助推研學教育發展,挖掘綠美廣東文化價值,開發具有鮮明南粵紅綠徑品牌特色的文化產品。
“建設高品質的南粵紅綠徑空間載體,文旅融合打造南粵紅綠徑知名品牌,是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重要抓手。”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廣東將把黨建引領嵌入到南粵紅綠徑建設工作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南粵紅綠徑項目建設,製定相應的建設與管理技術規範和標準,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構建覆蓋全省的南粵紅綠徑信息管理係統,全力打造紅色文化與綠色發展深度融合的廣東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