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共廣東省委關於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正式發布。《決定》共6章23條,對廣東的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係列部署規劃及行動目標,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走出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路徑,為我省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提供良好生態支撐。
提出率先建成“雙園”之省
《決定》對綠美廣東建設提出一係列目標,包括到2027年年底,全省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000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000萬畝,全域建成國家森林城市,率先建成國家公園、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到2035年,全省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500萬畝、森林撫育提升3000萬畝,混交林比例達到60%以上。
根據相關國家標準及術語解釋,“林分”指特征接近的一片森林地段,而林分優化則是以多種手段將林分改造為產出高效、生態穩定的森林。為實現上述目標,《決定》提出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
其中,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提出調整和優化樹種林種結構,營造高質高效鄉土闊葉混交林等措施,以集中連片打造功能多樣的高質量林分和優美林相,增強森林生態係統穩定性和碳彙能力。
對此,華南國家植物園標本館館長,植物科學中心副主任羅世孝介紹,同等條件下,針葉林的固碳能力往往不如闊葉林,且大片的純鬆林容易滋生病蟲害;“純林在保持水土、恢複生物多樣性等方麵不如混交林。”歐洲環保協會中國辦公室首席代表龍迪(Dimitri de Boer)進一步解釋。
眼下,全省正搶抓林時開展春季造林工作,如何營造高質高效鄉土闊葉混交林成為各地關注的問題。對此,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教授級高工楊沅誌建議各地提早謀劃,做好備耕和施基肥,根據實際情況配置鄉土樹種,兼顧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構建物種多樣的近自然地帶性森林群落景觀。“這樣的森林不單是‘綠’,在森林空間結構上最優,在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方麵最強,可以展示出森林多層次多色彩的動態美。”楊沅誌說。
據悉,為科學推進全省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省林業局已成立廣東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的技術支撐團隊,每一個地級以上市組織3人以上專家或科技人員的技術支撐小組,對地級以上市、縣(區、市、場)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作全過程進行技術指導。
此外,《決定》還提出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等,部署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升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設水平,加快創建汕潮揭、湛茂陽森林城市群;全力創建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高標準建設華南國家植物園,高水平建設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等工作。
推動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據悉,《決定》對發揮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綜合效益作出專章部署,對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價值的挖掘和實現作出具體要求。將重點推動油茶、竹子、中藥材、花卉苗木、經濟林果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快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林業龍頭企業,打造林業產業集群,打造“粵林+”特色品牌。搭建林產品交易平台,提升優質林產品經濟價值;建立林業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係,推動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對於增強綠美廣東的社會效益,《決定》提出完善林業碳彙交易機製,探索提高林業碳彙在廣東碳交易抵消總量中的比例;大力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等新業態;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適時調整公益林補償標準,健全自然保護地生態補償製度,探索建立天然林生態補償製度。
對於挖掘綠美廣東的文化價值,《決定》提出開發一批具有廣東特色的生態文化產品,孵化發展生態文化產業;建設高品質的自然教育基地、自然博物館等,打造粵港澳自然教育特色品牌;加快構建廣東特色生態文化傳播體係,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決定》還強調提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治理水平。全麵落實林長製,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製;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推進林業產權確權、登記、監管、流轉、定價、抵(質)押等工作;創新造林綠化機製,完善造林激勵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強化資源保護監管。
華南師範大學“三農”與城鎮化研究所所長、教授胡靖撰文指出,廣東“七山一水兩分田”,山地資源、林業資源豐富,通過實行村鎮林權經營權統一、發揮村“兩委”主體性作用、采取混合經營模式等方式,將充分激發相關方麵潛力,成為阻斷規模性返貧、實現鄉村振興的新思路,新方向。
【目標任務】
到2027年底
◎全省完成林分優化提升1000萬畝
◎森林撫育提升1000萬畝
◎全域建成國家森林城市
◎率先建成國家公園 國家植物園“雙園”之省
到2035年
◎全省完成林分優化1500萬畝
◎森林撫育提升3000萬畝
◎混交林比例達到60%以上
◎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
有何效果?發揮綠美廣東綜合效益
1.經濟效益
◎重點推動油茶、竹子、中藥材、花卉苗木、經濟林果等優勢特色產業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提高林地產出率,向森林要食物、要蛋白
◎做大做強林業龍頭企業,打造林業產業集群,建設現代林業產業體係
◎打造“粵林+”特色品牌
◎搭建林產品交易平台
◎推動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社會效益
◎充分發揮森林固碳儲碳作用完善林業碳彙交易機製
◎大力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等新業態
◎加大生態補償力度,適時調整公益林補償標準
◎健全自然保護地生態補償機製,探索建立天然林生態補償製度
2.文化價值
◎開發一批具有廣東特色的生態文化產品
◎建設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自然博物館等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自然教育特色品牌
◎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怎麼做?推進“六大行動”
1.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
◎優化重要生態區域低效林的林分結構,持續改善林相、提升林分質量
◎營造高質高效鄉土闊葉混交林,提升森林生態效益
◎加強森林撫育和封山育林,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森林蓄積量
◎集中連片打造功能多樣的高質量林分和優美林相
◎增強森林生態係統穩定性和碳彙能力
2.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
◎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升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水平,加快創建汕潮揭、湛茂陽森林城市群
◎持續提升山邊、水邊、路邊、鎮村邊、景區邊“五邊”綠化品質
◎開展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
◎建設森林城鎮、森林鄉村和綠美古樹鄉村、紅色綠美鄉村等
◎營造“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綠美城鄉人居環境
3.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
◎全力創建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
◎高標準建設華南國家植物園
◎建設一批示範性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山地公園、郊野公園
◎高水平建設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
◎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建設植物園、樹木園
4.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
◎在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國省道等主要通道兩側山體,營造森林景觀帶
◎提升綠道、碧道、古驛道森林景觀,建設森林步道,推動鄰近的古村落、曆史遺跡、自然公園等串珠成鏈
◎以生態化海堤、濱海濕地、魅力沙灘、美麗海灣、活力人居海岸線建設為重點,
打造濱海綠美景觀帶
5.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
◎推進重要古樹名木視頻監控和保護工程建設
◎推進古樹公園建設
◎對瀕危古樹名木及時搶救複壯
◎建立健全古樹名木分級管護製度
◎在城鄉建設和城市更新中,最大限度避讓古樹名木
6.實施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
◎全麵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
◎營造“青年林”“巾幗林”等主題林
◎完善義務植樹網絡平台
◎建立“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