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政務專題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 黨代表之聲

廣東法官彭秋香亮相“黨代表通道” :“讓司法改革在山區跑出加速度”

時間 : 2022-10-23 08:42:0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82d01d134b.jpg

來自廣東的黨的二十大代表、信宜市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一庭庭長彭秋香走上“黨代表通道”,現場分享她守護大山裏公平正義的故事。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大國工匠、快遞小哥、公交車駕駛員、鄉村教師、科研工作者、民營企業家、村支書……10月22日中午,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第二場“黨代表通道”開啟。

  22位來自各行各業的二十大代表麵對境內外媒體記者,暢談親身經曆的時代之變,分享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的心得體會,講述在各自領域的奮鬥追夢故事。

  來自廣東的黨的二十大代表、信宜市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一庭庭長彭秋香走上通道,現場分享她守護大山裏公平正義的故事。

  “可能在大家印象中,我們法官都是坐在審判台上的,但在現實中,我們常年奔走在田間地頭。有時候為了調解一個小糾紛,就得先翻兩座大山,為了送達一份法律文書,就得先花半天時間在路上。”站在麥克風前,身著法官製服、佩戴法徽的彭秋香在“開場白”中說,作為一名基層黨代表,她將繼續奔走在信宜的山路上,以司法的力量、溫度,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在回答記者關於如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提問時,彭秋香說,18年的基層審判工作,曾有過心酸。比如,在台風天,為了送達被當事人拒收的離婚應訴材料,自己被雨淋得渾身濕透,心裏也委屈過。但正因為來自山區農村,自己特別能夠體會山區群眾對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有多麼的渴望,也無法忘記山區百姓那一雙雙充滿期盼的眼睛。為了能讓群眾少跑腿,自己的家鄉茂名創建了136個便捷村鎮的司法便民服務中心,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家門口的司法服務”。

  “以前,有些山區的群眾到我們法院辦事,單是耗費在路上的時間就要三四個小時。”彭秋香說,現在,他們可以就近選擇人民法庭或司法便民服務中心,通過遠程視頻來辦事,大大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和城裏相比,山區條件相對落後,因此,案件辦理提速就更加困難。”彭秋香介紹,為了讓簡單的民事案件快速辦理,2017年,信宜法院實行民事案件“繁簡分流”改革,這項改革涉及到當地群眾切身利益,作為一名黨員,更加要知難而上。後來,自己帶領團隊成員走遍了全市20個鎮(街),了解群眾需求,研究案件特點,通過試點案件速裁,簡化裁判文書製作,還有采取上門送達和電子送達等方法,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讓司法改革在山區跑出了加速度。

  彭秋香在現場分享了她記憶深刻的一個案例。她參與辦理的征地款分配糾紛,從庭前準備到當事人簽領調解書,僅僅用了2個小時,當事人在簽領調解書的時候,很開心地說:“原本以為要幾個月才能解決的事情,真想不到我竟然來一趟就解決了!”這句話給了彭秋香莫大的信心和鼓舞。

  彭秋香說,在今後的工作中,將繼續堅持嚴格公正司法,為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製度添磚加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延伸

  踏遍家鄉“八山一水一分田”

  在大山裏守護公平正義

  作為一名來自廣東基層法院的黨代表、一名從大山裏走出來的法官,守護大山裏的公平正義,是彭秋香堅守的初心,也是她不變的追求。

  在“黨代表通道”上,彭秋香講述的民事案件“繁簡分流”改革等工作,背後還有著許多動人的細節。

  推進民事案件“繁簡分流”改革

  當事人2小時拿到調解書

  山區法院如何實行“繁簡分流”改革?由於無太多先例可循,臨“難”受命的彭秋香迎難而上,帶領團隊研究山區法院民事訴訟案件特點,並下沉基層聯係各鄉鎮人大代表、村幹部,了解群眾對訴訟服務最迫切的需求。

  風裏來雨裏去,腳踩泥濘踏遍信宜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彭秋香帶領團隊走出了山區特色的“繁簡分流”新路子:確定民事速裁案件範圍,綜合利用“送達組+信息化手段”提高送達效率,改革庭審方式、建設巡回辦案點、簡化裁判文書製作……經過一段時間試行,民事速裁機製終於在信宜法院落地生根。“我隻來一趟,僅用2小時就拿到了調解書,太快了!”當事人拿到調解書時,一個勁地稱讚法院辦事效率高。

  2017至2019年,彭秋香帶領民事速裁快審團隊,僅用全院3%的人力,辦結了全院10.9%的民事案件,平均審理周期比改革前縮短了約50天,極大地提高了審判質效。

  探索“法院+誌願者”聯動調解

  用製度保護特殊困難群體

  2019年7月,彭秋香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民事速裁案件審判,成為一名家事審判法官。

  審理了大量離婚案件後,彭秋香發現,山區裏的特殊困難群體,亟待通過有效的製度措施予以保護。她再次創新,探索“法院+誌願者”聯動調解模式,創建反家庭暴力聯動工作機製,主動為有需要的涉案困難群眾提供相應的心理輔導、手語翻譯等訴訟輔助服務。

  在彭秋香印象深刻的一起離婚案件中,由於媽媽常年在外務工,年僅10歲的男孩從小缺少母愛關懷。庭前,彭秋香和男孩溝通,對方吐露了一個心願:“我很久沒有見過媽媽了,你能叫她抱抱我嗎?”這讓彭秋香眼眶一下紅了。

  在案件調解階段,彭秋香向父母雙方表述了孩子的想法。在彭秋香的教育和誌願者的勸說下,母子倆在調解當天見麵,小男孩終於盼來了媽媽的擁抱。

  “我希望努力辦好群眾身邊的案子,讓他們感受到公平正義和司法溫暖就在身邊。”彭秋香說。

  讓山區群眾在“家門口”解決糾紛

  “板凳會”課堂創新普法方式

  麵對山區留守兒童監護缺失、監護不當不力等問題,彭秋香主動牽頭聯合公安機關、檢察院等部門和組織,構建未成年人保護普法宣傳工作機製,創新推行“板凳會”普法課堂。

  “7歲的小孩能不能單獨外出玩耍?”“暑期家長應怎樣履行監護責任?”盛夏蟬鳴時,一場別開生麵的“板凳會”普法課堂在信宜市茶山鎮秧地村舉行。課堂上,彭秋香和工作人員用當地方言,結合典型案例,著重講解家庭教育的內容、父母實施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還結合兒童安全問題提出建議,讓孩子知險不冒險,讓家長知責並盡責。

  為把法治種子送進連綿大山,彭秋香積極推進普法宣傳和矛盾化解工作。目前,信宜法院聯動當地工會、交警、工商聯,成立了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解室、民企經濟領域訴調對接工作室,並充分利用智慧法院的建設成果,實現訴訟“家裏辦”“掌上辦”,讓山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