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麵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100萬畝、墾造水田5萬畝,推進撂荒耕地複耕複種,加強精耕細作,紮實推進種業振興,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壯大絲苗米、嶺南蔬果、南藥、茶葉、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集群,培育更多“粵字號”品牌和地理標誌產品。深化農產品“12221”市場體係建設,培育壯大休閑旅遊、數字農業、預製菜、農業微生物產業等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雲浮建設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探索魚塘種稻和果園種糧等新技術新模式。完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加快燈塔盆地、雷州半島、南雄盆地等大型灌區建設,推進百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漁港建設,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穩定畜禽產業支持政策,加快畜禽養殖場戶升級改造。深化農村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持續做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村莊規劃優化提升,抓好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汙水和垃圾治理、農村供水水質提升,開展“五美”專項行動,全麵推進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健全鄉村治理體係,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更大力度壯大縣域經濟。統籌抓好產業興縣、強縣富民、縣城帶動,支持珠三角及周邊的縣域融入大城市發展建設、產業實力較強的縣域做強主導產業、生態功能重要的縣域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農產品主產區的縣域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綜合實力較弱的縣域加快補齊城鎮建設短板。支持沿海縣做好海洋開發,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向海而興、向海圖強。培育一批經濟強縣。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支持縣城高水平擴容提質。健全縣域發展促進機製,推動擴權強縣賦能。在“灣+帶”“雙核+雙副中心”等協作基礎上,建立新型幫扶協作機製,實現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45個縣(市)幫扶協作全覆蓋,做好珠三角12個縣(市)產業協作工作。縣域強則市域強,縣域活則全省活,我們一定要把縣域經濟這篇大文章做好。
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建強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支持有條件的鎮打造成為縣域副中心、發展成為小城市,形成一批名鎮名品,培育更多全國經濟強鎮。深化鎮街體製改革,把鄉鎮打造成為鄉村治理中心、農村服務中心、鄉村經濟中心,增強綜合服務功能。深入實施供銷社聯農擴麵五項工程。推進美麗圩鎮建設,統籌鎮村連線成片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帶。深化拓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深入開展“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
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規劃建設、基礎設施、要素配置、生態環保、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推動城市更新,深入推進“三舊”改造,下大力氣抓好廣州、深圳等市城中村改造,實施農貿市場提升工程,加強城市內澇治理,加強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通村入戶便民利民工程,加快補齊鄉村道路、村內照明、冷鏈物流等短板,促進農產品外銷和消費品下鄉。建立城市人才入縣下鄉機製,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深化農村土地製度改革,穩慎推進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推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建設,深入推進深汕特別合作區、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建設。支持民族地區、老區蘇區加快發展,加快推動梅州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深化援藏援疆、東西部協作和對口合作。
推動產業有序轉移。落實“1+14+15”政策體係,按照“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原則,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有序轉移。製定重點承接產業引導目錄,實施差異化產業政策和精準化扶持政策,引導產業集群化特色化發展。高水平建設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支持幫扶協作雙方共建產業轉移合作園區,探索建立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製,增強轉入地造血功能,為轉出地產業升級拓展空間。我們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把這件互利共贏、意義深遠的大事抓緊抓實、抓出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