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執法監管

中山一年來清理整治違建項目及非法養殖場114家

時間 : 2017-11-20 14:38:00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飲用水源安全事關民生大計和社會穩定。日前,從中山市環保局獲悉,一直以來該市都把飲用水源安全保障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特別是2016年年底以來,更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全力推進飲用水源保護區違法建設項目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經完成清理整治違法建設項目以及非法養殖場114家,完成率達89%。今年以來飲用水源地水質持續100%達標日前,中山市環保局官網公布了今年以來飲用水源地水質情況,綜合1月至10月份監測數據來看,該市飲用水源地水資源質量狀況持續10個月100%達標,呈現穩定狀態,無超標項目及汙染物。

  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方麵,該市納入監測的水源地有兩個,分別是大豐水廠和全祿水廠,均屬於地表水源中的河流型水源,10月取水總量分別為1131萬與979萬立方米,監測功能區類別為Ⅱ類水質,呈100%達標狀態。

  據市環保局介紹,近年來該市高度重視水環境綜合整治,尤其是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成立了以市領導為組長的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全麵統籌推進飲用保護區違法建設項目的清理整治工作。尤其是在中央環保督察工作以來,形成了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分管市領導靠前指揮,相關部門分工協作組織領導機製,為清理整治工作的完成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與此同時,為有計劃、分步驟的對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項目開展整治工作,該市先後製定《中山市飲用水源保護區違法建設項目清理整治(第一、二階段)工作方案》《中山市中央督察期間飲用水源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方案,細化部門職責,壓實鎮區屬地責任;通過聯席會議製度,定期總結通報情況,研究解決存在問題;通過編製問題清單,建立問題整治台賬,推進問題落實整改。

  此外,該市還製定了《中山市飲用水源保護區違法建設項目清理整治工作包幹督導方案》,成立了六個包幹督導小組,對鎮區以及有關部門的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包幹督導。督導小組根據督導方案定頻次(每月不少於一次)、定時間(每個鎮區每次不少於半天)、定對象(劃分督導責任片區)的要求,重點督導市有關部門是否落實監管執法責任和指導督促責任。

  投入約1000萬元設置物理隔離帶為消除飲用水源安全隱患,中山市要求對全市9個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進行物理隔離防護設施建設或完善工作。根據技術要求,結合鎮區實際,完善或新建上遊隔離網1000米,下遊隔離網500米。

  據了解,截至目前該市已投入約1000萬元,對古鎮新水廠等9個自來水廠的一級水源保護區設置物理隔離帶,建成物理隔離網26公裏,配套標誌牌30個,監控設備23套,逐步建立健全了飲用水安全保障體係。

  在保護飲用水源地安全方麵,中山還采取了多重有力舉措。從2012年開始,該市先後組織了四輪次專項清理整治工作,共清理違法建設項目503個,其中,中央環保督察工作開展以來共排查違法建設項目以及非法養殖場共128家,目前已完成清理整治114家,完成率為89%;各部門各鎮區共封堵違法排汙口12個,完善環保手續29家,關閉或搬遷452家,申請市政府下達關閉決定16家;依法立案493宗次,申請人民法院強製執行32宗;清理占用水利用地、農保地250多畝,完成綠化修複200多畝。

  在此基礎上,該市還探索建立長效保障機製,一方麵劃定生態紅線,實施河流型飲用水源全流域保護,嚴格按照飲用保護區的有關管理規定,不規劃調整保護區內用地,並對保護區用地逐步進行生態修複;另一方麵,健全日常監管和應急製度,製定了飲用水源日常巡查製度,將飲用水源保護區納入日常監管範圍,規定市鎮環保部門巡查頻次和檢查要求,對新發現的渉飲用水源保護區違法建設項目保持“露頭就打”的嚴管態勢。

  同時,相關部門還編製了《中山市飲用水源保護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對水源保護區內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納入風險防範重點內容,強化了在突發環境事件狀態下的環保、水務、住建、海洋漁業等有關部門聯動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