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公安廳禁毒局披露了2019年下半年成功破獲的一宗公安部督辦的特大製販毒品案。經過3次集中收網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9名,繳獲該團夥生產的逾2噸成品冰毒,並將隱藏在境內的涉案人員全部抓獲。
公安部禁毒局負責人介紹,該案的成功偵破,斬斷了一條由廣東通往境外的海上大宗走私販運毒品通道。
蹲守摸清製毒團夥架構
2019年6月27日的深圳,陰雨綿綿。守候已久的民警突然緊張起來:一個騎著電動車的男子剛剛停定,一個手撐黃綠條紋雨傘的男子便走到他身邊,雙方僅交流數秒,便各自揚長而去。
警方跟蹤已久的男子“飛仔”,是一名長期活躍在深港兩地的香港籍毒品中介。他采用這種方式與之見麵的人,很有可能是毒品交易的上下遊。
經偵查,此人石某是台灣人,居住珠海,頻繁出現在河源、深圳、廣州等地。警方綜合分析確認:石某身後可能存在一個特大毒品犯罪集團,有在廣東多地製販毒的重大嫌疑。於是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工作。
7月是嶺南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在石某居住的小區外,喬裝打扮的緝毒民警一邊不停擦拭臉上的汗珠,一邊緊盯著小區出口。這一涉毒團夥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彼此單線對接,石某是串起所有環節的關鍵人物。
專案組開展了大量的偵查和分析工作,逐步摸清這一涉毒團夥的組織框架:張某在江蘇打工時,認識了具有製藥行業背景的管某、宋某、謝某,於是招募三人進廠籌備,購買製毒設備,並在試製成功後開始大規模製毒。
坐鎮境外的香港老板林某聯係在澳門賭場認識的“疊碼仔”石某,讓他負責製毒運料、運毒。在金錢的誘惑下,石某與女朋友馬某離開澳門,加入了涉毒團夥。
製毒窩點藏於塑膠廠
7月19日,警方獲悉,石某和馬某開車前往河源市和平縣。民警在雨中尋找了近3個小時,一直沒有發現石某,沒想到,後來竟然在加油站偶遇正在排隊的石某。
民警追蹤石某到了某工業園區,該園區背靠山嶺,隻有一條泥路通向進口。經過細致摸排,最終確定,石某前往的塑膠廠正是製毒廠點。“這家工廠以生產塑膠為幌子,掩蓋毒品製造產生出來的刺鼻惡臭,加上製毒配方得到升級改進,很難被發現。”隨著製毒廠點浮出水麵,警方也掌握了毒品來源。
7月26日,石某雇傭了一輛貨車,從河源製毒廠點裝載了64桶不明液體,向廣州番禺方向駛去。警方一路尾隨,趁貨物卸完、收貨人付款的空當,小心提取出車尾板上遺留的液體。很快,試紙分析結果顯示——冰毒陽性!據負責出貨的張某落網後交代,為了不引起注意,他們將晶體冰毒稀釋為液體冰毒。
當日下午,石某和馬某開車從珠海出發,開至河源和平縣某度假酒店住下。次日上午天剛亮,兩人悄悄開車離開酒店,直奔製毒工廠。半個小時後,又離開返回珠海。
石某有沒有從製毒廠點拉到“貨”?警方調取監控發現,石某、馬某到達住所的車庫後,從車上卸下裝滿冰毒的編織袋,運進自己家中。
三次收網斬斷全鏈條
7月29日,香港老板林某主動聯係石某,安排他與毒品中介“飛仔”介紹的買家在第二天進行交易。30日,石某、馬某拖著4個行李箱出門,駕車直奔深圳福田,一路上,他們並沒有注意到一路跟隨的民警。
30日9時許,當兩人將車停在一家餐廳門口後,石某剛剛下車,就被撲上前的民警按倒在地。馬某當時還坐在駕駛座上,見此情景,猛踩油門試圖逃跑,卻被餐廳前的石柱擋住。轎車後備箱裏放置的4個行李箱中,裝滿了晶體冰毒,共計125千克。
與此同時,專案組民警在兩人的珠海住處繳獲冰毒晶體167千克;在廣州番禺的毒品倉庫繳獲64桶液態冰毒;在河源和平縣製毒廠點抓獲3名製毒技師,現場繳獲液態冰毒968千克、製毒設備反應釜4台、製毒原料及半成品冰毒約4噸。
第一次收網行動後,廣東省公安廳立即將相關情況上報,公安部禁毒局將此案確立為部督“2019—367”目標案件。
8月2日,省公安廳在和平縣公安局召開案件現場會,要求各涉案地市成立由分管副局長擔任組長的專案組。第二次、第三次集中收網行動迅速打響:
8月3日下午,惠州專案組查獲存放毒品原料倉庫一個,抓獲5名犯罪嫌疑人,繳獲不明化學品2100包重約40噸,還多次前往山東、安徽抓獲提供製毒原料的牛某等7人,徹底斬斷了一條由外省向廣東輸入製毒原料的犯罪通道。
8月7日,深圳專案組抓獲了香港籍嫌疑人邱某,根據其交代的線索,廣州專案組次日在中山、廣州抓獲了負責毒品偽裝、走私的犯罪嫌疑人張某、簡某;同一日,東莞專案組抓獲了負責毒品偽裝的8名嫌疑人,繳獲液體冰毒約1.5噸。
至此,該團夥5月中旬後生產的超2噸成品冰毒全部被警方繳獲,隱藏在境內的涉案人員悉數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