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23年廣東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深圳海關副關長潘楚雄在會上透露,2023年深圳市進出口3.87萬億元,增長5.9%,規模創曆史新高,居內地城市第2位;其中出口2.46萬億元,增長12.5%,規模連續31年居首位。深圳市占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的46.6%,拉動全省外貿2.6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挑大梁”
“新三樣”出口動力強
具體來說,2023年深圳外貿“成績單”主要有五方麵特點:
一是貿易自主性增強,保稅物流業態發展良好。2023年,深圳一般貿易進出口快速增長14.4%,規模達到2.08萬億元;深港物流一體化優勢繼續顯現,保稅物流增長5.2%,占23.7%。
二是對主要貿易夥伴保持增長,“一帶一路”占比提升。2023年,深圳對前十大貿易夥伴進出口合計3.04萬億元,增長4.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出口1.3萬億元,增長9.3%,占33.6%,提升1.1個百分點。
三是民營企業主體作用突出。2023年,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2.54萬億元,增長12.3%,占65.7%,比重高出全國同期水平12.1個百分點。
四是機電產品優勢穩固,“新三樣”出口動力強勁。2023年,深圳機電產品出口1.78萬億元,增長6.7%,占同期深圳出口總值的72.6%;機電產品中,“新三樣”合計出口887.6億元,增長33.9%。
五是國內生產和消費需求持續恢複,帶動相關產品進口增長。2023年,深圳進口消費品、半導體製造設備、大宗商品分別為1349.1億元、301.6億元、238.9億元,分別增長3.1%、316.2%和56.8%。
當前,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快速增長,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動能。深圳在“新三樣”出口方麵亦表現亮眼。
潘楚雄介紹,深圳海關對於支持“新三樣”擴大出口的主要支持措施包括:創新監管模式,加強合規引導;建立風險監測點,提升企業預警應對能力;開通綠色通道,拓寬物流大動脈等。
舉例來說,針對鋰電池行業,聯合企業開展歐盟電池新規研究,通過世貿組織多雙邊交流機製,助推歐盟采納我方意見修改14項要求。龍頭企業反映僅刪除每批次碳足跡要求,就可每年節約成本1.9億元。
“三鏈”發力優化營商環境
夯實外貿發展基礎
去年,深圳海關結合地方經濟特點,聚焦重點產業集聚發展需求,推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係列措施35條,持續夯實外貿發展基礎。主要來說有三個方麵:
一是暢通“物流鏈”,保障貿易更便捷。深化“海空港暢流計劃”改革,推動海港、空港物流作業和海關監管高效協同,新模式下海港、空港出口貨物周轉效能提升20%至45%左右。推進“大灣區組合港”項目,實現大灣區內地9市全覆蓋並延伸至粵西地區,平均壓縮貨物堆存期66%,享惠企業超5000家。
二是優化“監管鏈”,貿易便利再升級。針對高精尖設備特殊運輸要求,定製口岸屬地協同監管模式,2023年保障超289.8億元科研及高新技術設備安全高效進口。持續推進“保稅+ERP”監管改革,2023年,關區106家對接的保稅企業進出口超1萬億元。
三是提升“服務鏈”,培育外貿新動能。優化企業備案流程,全麵推行“免跑腿、零接觸、網上辦”,備案時效提升50%以上,2023年關區新增報關單位備案1.98萬家。促進跨境電商健康發展,在全國率先實施集約審單、審單快放等便利化改革,實現90%以上的跨境電商包裹自動放行。
潘楚雄表示,下一步,深圳海關將按照海關總署有關部署,繼續動態更新、滾動出台係列穩外貿措施,持續服務外貿良好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