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7月,廣東外貿進出口4.55萬億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3萬億元,增長3.1%;進口1.55萬億元,下降8.2%。
單7月,廣東外貿進出口6942.8億元,同比增長0.1%,在全國穩外貿大局中發揮出“頂梁柱”“壓艙石”作用。其中,出口4472.6億元,增長0.4%;進口2470.2億元,下降0.4%。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複蘇乏力,海外需求不振、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大等因素對全球貿易造成較大衝擊。目前來看,廣東外貿頂住了壓力、穩住了規模、提升了質量,1—7月進出口總體平穩,重點地市穩定增長,“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能源產品進口保持強勁。特別是7月廣東進出口企穩回升,彰顯韌性與活力。
揭陽、汕尾進出口分別增長23.6%、10.2%
“1—7月,廣東外貿進出口降幅較上半年收窄0.2個百分點,占全國外貿比重19.3%,運行總體平穩。”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分析工作處處長吳思海介紹,其中出口創曆史同期新高,規模首次突破3萬億元。同時,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5.7%,增速較整體快6.8個百分點,比重達到58.1%,較去年同期提升3.7個百分點。
從主體上看,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不斷壯大。1—7月,廣東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11.3萬家,增加8.9%。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2.74萬億元,同比增長6%,占進出口總值的60.3%,同比提升4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55萬億元,國有企業進出口2549.1億元,分別占進出口總值的34%和5.6%。
重點地市方麵,1—7月,深圳、廣州、惠州進出口分別增長5%、8.1%、4%,合計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超過六成。部分地市快速增長,揭陽、汕尾進出口分別增長23.6%、10.2%。
以揭陽為例,外貿增長超兩成,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能源類大宗商品進口拉動作用。
汕頭海關所屬揭陽海關副關長洪澤營介紹,揭陽日漸成為粵東地區LNG、原油、煤炭等能源資源及大宗商品重要進口口岸之一,今年1—7月,揭陽市外貿進口總值33.1億元,其中進口原油11.4億元,占全市進口總值的三成以上,拉動揭陽外貿增幅位居廣東省第一位。
此外,廣東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增勢良好,增長6.9%,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達14%。目前,廣東省內已有11個綜保區,近年來這些綜保區規模不斷擴大,新業態新模式得到豐富發展。海關總署廣東分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工作處副處長陳卓雯以廣州黃埔綜合保稅區為例介紹,經過轉型形成了保稅物流、保稅維修、進口汽車保稅存儲、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等新業態多元化發展局麵,轉型前後進出口值同比增長96%。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增長7.3%
從區域上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增速繼續高於整體。1—7月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1.3萬億元,增長7.3%,高出整體增速8.4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值的28.6%,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其中,對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進出口7456億元,增長3.2%。
從品類上看,“新三樣”出口動能更加充沛,1—7月,廣東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分別增長570.8%、23.9%、44%。“今年上半年,南沙口岸出口汽車超11萬輛,同比增長62.9%。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69萬輛,同比增長5.6倍。”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副關長陳曦說。
他介紹,南沙打造整車進出口樞紐通道,支持海嘉碼頭、南沙汽車碼頭、近洋碼頭集群整車進出口碼頭建設、一體化物流作業;聯動港口經營單位共建一體化生產作業管理係統,提升港區汽車進出口監管智能化水平;發揮新能源汽車技貿研究評議基地作用,建設華南地區首個出口監管倉,進一步完善汽車出口配套。
進口方麵,能源產品需求旺盛,1—7月,廣東進口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產品695.1億元,增長30%。當前,廣東外貿麵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比較多,但廣東外貿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隨著國民經濟持續恢複、穩外貿政策紅利不斷釋放、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外貿經營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將為廣東外貿促穩提質提供堅實動力。
海關出台5方麵20條措施促進廣東外貿穩增長
日前,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會同省內海關出台《廣東省內海關支持廣東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全省外貿穩規模優結構20條措施》,聚焦提升進出口通關效率、支持廣東擴大進出口、幫助企業減負增效、服務廣東外貿創新發展、促進廣東跨境貿易便利化等方麵,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提振企業信心。
“在提升進出口通關效率上,海關將在省內有條件的海運、航空、鐵路口岸,更好實施‘直裝直提’試點,擴大‘組合港’‘一港通’等區域物流一體化便利措施覆蓋範圍;支持全麵建設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優化科研用特殊物品檢疫審批,將科研合作項目所需的生物樣品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壓縮到10個工作日以內。”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綜合業務工作處副處長張超介紹。
為支持廣東擴大進出口,海關還全麵推廣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對符合條件的進口礦產品和原油實施“先放後檢”;促進農食產品進出口多元化,支持廣東建設各類型海關指定監管場地;推動供港澳生鮮產品和廣東特色農產品擴大出口。
為幫助企業減負增效,省內海關將加強高級認證企業培育,有效落實主動披露政策;實施內銷集中征稅、開展“保稅+ERP”監管、推進“單耗自核”,持續做好技術性貿易措施谘詢服務,幫助企業應對不合理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在服務廣東外貿創新發展方麵,海關將開展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跨關區退貨試點,支持跨境電商等出口貨物多模式拚箱出境;推廣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支持設立全球集拚分撥中心。同時,海關支持新能源汽車、儲能產品擴大出口,開行更多整車出口班列;加快出口鋰電池危險貨物包裝使用鑒定的辦理時效。
在促進廣東跨境貿易便利方麵,文件明確,在廣州、深圳、東莞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並實現全省專項行動一體化推進;加強與港澳地區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上的合作,加快粵澳“一單兩報”深化應用;強化海關“智慧海關”建設與“智慧口岸”對接;強化外貿形勢分析和海關統計服務,加大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力度。
張超表示,下一步廣東分署和省內海關將牢牢把握第三季度關鍵期,持續加強政策供給和組織謀劃,全力推動20條措施落實落地,促進廣東外貿穩增長,為全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