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一帶一路”與廣東

一季度廣東外貿出口增長6.2% 利用外資增長27.4% 對外開放持續擴大 承壓而上穩住大盤

時間 : 2023-04-25 08:59:0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小蠻腰”上循環播放的雙語標語、廣州地鐵上成群的外國友人,珠三角外貿企業忙著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客戶……今年的廣東萬商齊聚、賓客如雲,從“投資中國年”到廣交會舉行,從新加坡總理到法國總統來訪,從沙特阿美到中海殼牌簽約,經濟大省國際範兒倍足。

  雙向奔赴,攜手共贏。廣東向世界進發同樣馬不停蹄,“招商團”走進日韓、歐洲、中東等地舉辦經貿交流合作會,吸引全球企業到廣東來、到粵港澳大灣區來,共同繁榮發展。

  今年,在外需疲軟的情況下,廣東頂住多方壓力,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一季度進出口實現1.84萬億元,其中出口1.22萬億元、增長6.2%;實際利用外資529.8億元、增長27.4%。

  “千磨萬擊還堅勁。”隨著國內經濟企穩回升、政策紅利加快釋放、企業信心持續增強,中國開放的大門隻會越開越大,廣東對外開放的步伐穩健而堅定。

  冰火交迭▷▷

  國際環境“寒氣”逼人,廣東外貿傳遞“暖意”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外需增長放緩,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對國際貿易構成了持續衝擊。開放程度高、市場經濟活躍的廣東,首當其衝。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廣東承壓而上,出台多項政策,特別針對訂單不足問題精準施策,為企業提振信心、擴大進出口創造有利條件,推動外貿回穩向好。

  逐月回升的數據傳遞了“暖意”——今年1月,受春節因素影響,進出口下降22.7%;2月止跌回升,進出口增長3.9%;3月進出口增速提升至25.7%,持續企穩向好;一季度進出口額達1.84萬億元實現正增長,規模繼續穩居全國第一。

  國際需求疲軟,外貿依存度高達64.4%的廣東能在一季度扭負為正,實屬不易。

  積極信號不斷釋放。一季度,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達9.1萬家,同比增長8.8%,增速比全國快2.9個百分點,數量占全國近20%,市場主體活力湧動。第133屆廣交會展覽麵積、參展企業數、人流量等多項指標創曆史新高,外貿人氣財氣兩旺。

  香港玩具展、汕頭玩博會、廣交會……短短幾個月,澄海玩具協會常務副會長王鍵豐已帶領同行們參加了多個展會。“和全球20多個國家的采購商見麵,拿下超百億元意向訂單,超出預期!現在大家都在抓緊生產。”他說。

  “海陸空鐵”物流通道也加快“熱”起來。在南沙港,萬噸級遠洋貨輪來往頻繁,吊機上下穿梭裝卸繁忙。今年一季度,全省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6.6%,南沙港航線班輪艘次和箱量分別環比增長22.6%和17.4%。

  4月23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運量最大的國際班列平台增城西站,X8186號滿載貨物,鳴笛駛向歐洲。“一季度開行量增長超四成,60%的貨源是高新技術產品。”增城海關監管科科長胡繼萬說。

  “外貿‘冰火兩重天’背後,體現的是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發展兩極分化。迎難而上,廣東企業要有研發創新的長期堅持。”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建議,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扶持力度,讓創新動能更充沛。

  新機浮現▷▷

  三股力量為外貿增長帶來強勁動能

  “歐美老客戶少了,訂單也少了。之前沒想轉向新市場,現在看來還是得趕緊轉型。”東莞某廚房電器製造商負責人坦言。

  守舊等不來生命力,要想化危為機,向著新天地要機遇才是製勝關鍵。今年,廣東大力鼓勵企業開拓新市場、研發新產品、培育新業態,為外貿增長帶來強勁動力。

  麵對新興市場的旺盛需求,不少粵企乘勢而上,把重心轉到RCEP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巴西的消費者很喜歡‘廣東製造’,我幹脆來廣東企業上班了。”本屆廣交會上,來自巴西的約翰·裏爾從過去的采購商變為參展商,以廣東哈士奇製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海外市場副總經理的身份頻頻談下訂單。今年一季度,廣東對巴西進出口大增47.4%。

  與此同時,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0.9%,占進出口總值的29.4%;東盟繼續保持廣東第一大貿易夥伴位置。

  同時,新產品研發加速,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業正成為廣東出口新的增長點。

  4月1日,搭載1135輛國產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卡諾普斯領袖”輪滾裝船緩緩駛離南沙汽車碼頭,啟航前往東南亞地區。一季度,廣東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出口分別增長10.5倍、50.5%、1.2倍。

  第三股力量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外貿新業態煥發新活力。一季度,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06.1%、占比升至9.4%;保稅物流進出口3156.4億元,增長14.8%。B2B跨境電商平台阿裏國際站數據顯示,僅3月第一周,就有70萬“洋老板”圍觀中國工廠跨境直播。

  “麵對外貿訂單小額、高頻的碎片化趨勢,廣東在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上表現突出。數據背後,體現了廣東通過各種措施主動適應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衝擊,給全國提供一個範本。”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教授周陽說。

  雙向奔赴▷▷

  從“國際朋友圈”看廣東的兩個轉變

  “今年上半年,廣州‘HTWO工廠’就將竣工投產,這是現代汽車全球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係統研發、生產和銷售基地。”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總裁李赫埈說。

  在不遠的惠州,總投資達百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一期取得重要進展,大亞灣研發中心建設熱火朝天。“這是我們在北美總部以外首設綜合性研發中心,也是廣東首個美商獨資的化工研發中心。”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立帆說。

  從“世界工廠”到“創新中心”、從生產製造到前沿研發,外資投向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轉變,彰顯了廣東經濟發展的能級躍升。

  在世界經濟複蘇動力不足的背景下,恢複向好的中國經濟將為世界經濟提供更大發展動能。身處對外開放前沿的廣東,從高水平開放中獲得發展動力,也在高水平開放中與世界共享機遇。今年,外商在粵投資持續上揚,一季度廣東實際利用外資529.8億元,增長27.4%,國際“朋友圈”不斷拓展。

  最好的友誼是“雙向奔赴”。在泰國,比亞迪全資投建的首個海外乘用車工廠正在建設。該廠將采用最先進的右舵汽車技術,預計於2024年運營,年產能約15萬輛,產品輻射泰國本土和東盟。

  在美國路易斯維爾市,美的在海外成立的第一個研發中心正幫助企業開發更具貼近性和競爭力的創新產品,把全球網絡延伸得更大、紮根得更深。

  從“引進全球資源”到“向全球配置資源”,廣東在對外開放進程中,加快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躍升。今年1—2月,廣東對外直接投資額38.4億美元,同比增長32.8%。

  “在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我們要紮實推進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牽引帶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全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