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廣東分署19日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外貿進出口7.14萬億元人民幣,繼2018年創曆史新高後繼續穩定在7萬億元關口,連續34年全國第一。
比總量第一更重要的,是外貿高質量發展趨勢明顯:
——民營企業自2017年首次成為外貿第一大主體後,2019年進出口占全省比重首次過半,活力強、韌性足。
——跨境電商增長45.8%,規模全國第一,占全國比重近六成,其中出口值占全國近八成,新動能加速成長。
——一般貿易占比提升至49%,集成電路出口增長51%,市場采購出口規模全國第二,貿易質量持續提升。
——歐盟取代美國成為廣東第三大貿易夥伴,對“一帶一路”進出口增長6.3%,國際市場日趨多元;進口消費品增長19.9%,進口醫藥品增長30.6%,國內市場需求旺盛。
——廣東自貿試驗區進出口3410.8億元,增長27.8%,跨境貿易各項改革紅利漸顯,“試驗田”作用進一步增強。
主體的變化▶▷
民企進出口增長5.6%
“我們生產的平衡車走中高端路線,最近3年連續增長。”深圳市四駕馬車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林煬說,公司每年出口額約4億元,今年新研發出可折疊騎行平衡車後,初步預計可出口數萬輛,每輛售價200多美元。
民營企業活力更強,外貿份額首次過半。海關廣東分署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6.99萬家,較2018年增加7000家;進出口值3.7萬億元,增長5.6%,占外貿總值的比重較上年提升2.9個百分點至51.8%,比重首次過半。
此外,廣東國有企業進出口值4189.9億元,增長3.3%。
民營企業有力帶動下,廣東外貿規模繼2018年創7.16萬億元曆史新高後,2019年繼續穩定在7萬億元關口,連續34年全國第一。這一規模,分別領先江蘇、上海、浙江、北京等我國主要外貿大省2.8萬億元、3.7萬億元、4.1萬億元、4.3萬億元。
其中,廣東全年出口總值4.34萬億元,增長1.6%;進口總值2.8萬億元,下降2.9%。
動能的變化▶▷
跨境電商總值全國第一
2019年,廣東通過跨境電商管理平台進出口1107.9億元,增速達45.8%,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比重近六成。其中,跨境電商出口總值占全國近八成。
以最典型的廣州市為例,據廣州海關統計,2019年,廣州跨境電商進出口商品總值385.9億元,位居全國各城市第2位,增長56.4%。其中,進口總值253.2億元,增長27.9%;出口132.7億元,增長171.7%。
當前,廣州正逐步從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區邁向樞紐基地,網購保稅進口、直購進口、一般出口、特殊監管區域出口等全模式均已落地,“空、海、陸、郵”渠道全麵啟動。
據近日舉行的“新思維新趨勢”廣州跨境電商新業態峰會透露,廣州跨境電商進口總值連續6年位居全國各城市首位。目前,廣州不僅彙聚了唯品會、蘇寧易購華南中心等知名電商企業,阿裏、京東等電商巨頭也在此多有布局。
廣州市商務部門在該峰會透露,2019年全市推出多項跨境電商創新“打法”,如在全國率先推出跨境電商全球商品溯源體係,率先切換全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統一版係統,率先開通“微警認證”消費者身份信息驗證功能等,形成了跨境電商廣州模式。
峰會由廣州市跨境電商行業協會承辦,是2020廣州社會組織交流大會的一項重要活動。廣州市跨境電商行業協會目前擁有300多家會員企業,包括唯品會、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行業龍頭,以及洋蔥集團、易票聯、出口易等行業代表性企業。該協會會長、天生集團董事長林鬆泉表示,2020年,協會將攜手300多家企業內強素質,外塑形象,落實黨組織建設工作。同時開發新的業務模式,挖掘行業共性需求,並為協會和會員鑄造更強品牌,加強和促進交流。讓大家一道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合作,走進“一帶一路”謀發展。
更令人期待的是,2019年底,汕頭、佛山獲批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廣東設立跨境電商綜試區的城市增至6個。今年1月18日,汕頭、佛山又入選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更多“廣貨”上網“出海”,外貿新動能將進一步迸發。
質量的變化▶▷
一般貿易占比提升至49%
廣東貿易高質量發展怎麼看?
——外貿結構加快優化。2019年,廣東一般貿易進出口3.5萬億元,增長4.1%,占外貿總值的49%,較2018年提升2個百分點。同時,保稅物流1.03萬億元,增長15.6%。
——出口產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更高。廣東機電產品出口增長0.7%,占外貿出口的68%。其中,集成電路增長51%,醫療儀器及器械增長16.3%,金屬加工機床增長12.4%,半導體器件出口增長8.5%。此外,廣東二手車出口1699輛,居全國第一。
——區域貿易格局更加協調。珠三角9市進出口6.8萬億元,保持基本穩定。粵東粵西粵北合計進出口3202.2億元,分別增長2.1%、14.3%、4.6%,均高出全省外貿整體增速。
新業態發展提速,也是廣東外貿質量提升的縮影。
在佛山,市場采購貿易有效解決了外貿中小企業的“痛點”。“以前在專業市場采購的‘單小貨雜’商品,不能以一般貿易合規申報出口,但成為市場采購試點後,現在中小商戶也能參與外貿業務。”廣東省順德土產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添文說。
據廣州海關統計,2019年,佛山順德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運行首年,參與企業已有214家,完成商戶備案2152家,出口貨物354.6萬噸,貿易額785億元。
市場采購試點成為廣東外貿出口的新增長點之一。2019年,全省市場采購出口2393.4億元,居全國第2位。
市場的變化▶▷
歐盟取代美國成第三大貿易夥伴
“2019年以來我公司的木門對歐盟出口保持良好增長態勢,主要出口國家為愛爾蘭以及英國,同比增長20%左右。”湛江森樂木業有限公司經理王崧說,預計今年對歐盟出口值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2019年,歐盟取代美國成為廣東第三大貿易夥伴,全省對歐盟進出口8883.6億元,增長11.1%。
在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看來,排序易位說明廣東經濟韌性在增強,“企業做好了實施市場多元化的心理準備和實際準備”。
一年來,廣東積極應對挑戰,國際市場格局正悄然改變。中國香港、東盟繼續保持廣東第一、二大貿易夥伴,我省對其進出口總值分別為1.1萬億元、1.02萬億元,其中對東盟進出口增長6.9%。此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71萬億元,增長6.3%,中歐班列發運數量增長48.7%;對拉丁美洲進出口增長8.8%,新興市場蓬勃發展。
海關廣東分署研究與統計室主任李開益分析,新興市場開拓力度不斷增強,分散了單一市場波動風險,有效對衝貿易摩擦影響。
一年來,廣東加快挖掘內需,國內市場迎來“小爆發”。2019年,廣東進口消費品2196.2億元,增長19.9%;其中水果、化妝品和水海產品大幅增長32.8%、36.5%和46.1%。此外,進口醫藥品237.8億元,增長30.6%。
引擎的變化▶▷
廣東自貿區進出口增長27.8%
當前,深圳海關推進建設“海運國際中轉分撥集拚中心”,在前海灣保稅港區監管倉庫內,對進口貨物、中轉貨物、區內出口貨物進行分撥、集拚、轉運等業務,打造MCC前海模式。
招商局保稅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曄認為,這極大增強了蛇口港區綜合服務能力,既吸引東盟等地區的增量貨源,又為企業節約海運中轉和出口的物流成本。
過去一年,廣東自貿試驗區及口岸改革創新取得新進展,跨境貿易便利化程度顯著提升。省商務廳數據顯示,2019年前11月,我省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為18.79小時、2.71小時,分別比2017年壓縮56.26%、77.11%。
而從2019年全年看,廣東自貿試驗區引領作用繼續增強。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的數據顯示,三個自貿片區合計進出口3410.8億元,增長27.8%。
“未來5年,我更看好廣東率先取得貿易高質量發展成果,自貿區就是重要突破口。”在魏建國看來,廣東有全國乃至全球最完整的製造業體係和產業鏈條,這是曆史形成的不可複製的優勢,而廣東自貿試驗區能夠很容易地實現“高端製造+現代服務”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