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指南 > 投資政策

yabo 11选5 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商事製度改革進一步為企業鬆綁減負激發企業活力的通知

時間 : 2020-11-12 14:53:32 來源 : 本網
【打印】 【字體:

yabo 11选5 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

深化商事製度改革進一步為企業鬆綁

減負激發企業活力的通知

粵府辦〔2020〕25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商事製度改革進一步為企業鬆綁減負激發企業活力的通知》(國辦發〔2020〕29號)轉發給你們,並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請一並貫徹執行。

  一、加快推進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各地、各部門要強化統籌協調,市場監管、發展改革、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稅務、yabo2018柏林赫塔 數據管理等部門要形成工作合力,持續壓縮企業開辦環節、時間和成本。依托廣東省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台,實現設立登記、公章刻製、發票申領和稅控設備、員工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一表填報、一網通辦、一窗領取”,確保企業開辦全流程壓縮至3個工作日。鼓勵有條件的地級以上市進一步提質增效,提供免費刻製印章等服務。推動相關業務統一進駐“粵商通”。推動使用電子營業執照作為辦理公章刻製、涉稅業務、參保登記、銀行開戶等業務的身份驗證和電子簽名。

  二、深化企業住所和名稱登記改革。各地要按照《廣東省商事登記條例》對住所和經營場所作出具體規定。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允許企業在同一地級以上市範圍內登記多個經營場所,免於辦理分支機構登記;積極推廣住所申報製,鼓勵具備條件的地級以上市通過線上核驗地址信息,免於提交住所證明。通過事中事後動態核驗住所地址信息,提高企業住所信息真實性。進一步提升企業名稱自主申報智能化水平。積極探索“企業承諾+事中事後監管”,做好企業名稱事前風險提示和事後責任約束;優化強製除名流程,對於被認定為不適宜的企業名稱,企業登記機關可以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代替企業名稱。

  三、精簡涉企生產經營許可。自2020年10月起,由省市場監管局負責建築用鋼筋、水泥、廣播電視傳輸設備、人民幣鑒別儀、預應力混凝土鐵路橋簡支梁5類產品生產許可審批管理,優化審批流程。依法推進直接接觸食品的材料等相關產品生產許可審批權限下放。優化完善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告知承諾製度。探索推進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壓縮發證製證時限、完善全程網上辦理機製、實行簡易注銷手續等改革措施。加強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通則及產品實施細則宣傳貫徹,加大對企業的在線指導。全麵推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網上審批,督促認證機構開通出口轉內銷產品綠色通道、簡化認證程序、縮短辦理時限等。

  四、加快培育企業標準“領跑者”。積極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細化配套政策措施,結合當地產業優勢、特色,利用第三方評價機構開展評選。鼓勵各地、各部門在政府質量獎等工作中采信“領跑者”評估結果,引導更多企業自我聲明公開高質量標準,通過質量月、世界標準日等主題活動進行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企業標準化工作氛圍。

  五、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健全信用聯合獎懲機製,在登記和審批領域對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依法依規進行限製,在全省市場監管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廣告等領域推進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推動出台產品質量信用分類監管規範,對全省市場主體生產、銷售(含提供使用)的工業產品及其經營者試行建立失信檔案和開展失信評級,實施質量信用分類監管。加強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獲證企業證後監督檢查,探索實行每年檢查獲證企業比例不低於20%,以生產許可證5年有效期為周期,基本實現企業證後監督檢查全覆蓋。

  六、加大網絡平台監管力度。加快建設“廣東省電子商務經營行為監測平台”,進一步提升“以網管網”能力。推動相關經營主體和行業協會落實主體責任,積極引導誠信經營、公平競爭。依法查處假冒偽劣商品和刷單炒信、不正當競爭、價格欺詐等行為,有效淨化網絡市場環境。充分發揮網絡交易市場監管部門間聯席會議作用,強化部門協同,形成監管工作合力,規範電子商務經營行為,保護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yabo 11选5

2020年11月1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商事製度改革

進一步為企業鬆綁減負激發企業活力的通知

國辦發〔2020〕2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商事製度改革。近年來,商事製度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市場準入更加便捷,市場監管機製不斷完善,市場主體繁榮發展,營商環境大幅改善。但從全國範圍看,“準入不準營”現象依然存在,寬進嚴管、協同共治能力仍需強化。為更好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充分釋放社會創業創新潛力、激發企業活力,經國務院同意,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進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

  (一)全麵推廣企業開辦“一網通辦”。2020年年底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開通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台,做到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進一步壓減企業開辦時間至4個工作日內或更少。在此基礎上,探索推動企業開辦標準化、規範化試點。

  (二)持續提升企業開辦服務能力。依托“一網通辦”平台,推行企業登記、公章刻製、申領發票和稅控設備、員工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繳存登記線上“一表填報”申請辦理。具備條件的地方實現辦齊的材料線下“一個窗口”一次領取,或者通過寄遞、自助打印等實現不見麵辦理。在加強監管、保障安全前提下,大力推進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發票、電子印章在更廣領域運用。

  二、推進注冊登記製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三)加大住所與經營場所登記改革力度。支持各省級人民政府統籌開展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試點。市場主體可以登記一個住所和多個經營場所。對住所作為通信地址和司法文書(含行政執法文書)送達地登記,實行自主申報承諾製。對經營場所,各地可結合實際製定有關管理措施。對於市場主體在住所以外開展經營活動、屬於同一縣級登記機關管轄的,免於設立分支機構,申請增加經營場所登記即可,方便企業擴大經營規模。

  (四)提升企業名稱自主申報係統核名智能化水平。依法規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工作,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加強禁限用字詞庫實時維護,提升對不適宜字詞的分析和識別能力。推進與商標等商業標識數據庫的互聯共享,豐富對企業的告知提示內容。探索“企業承諾+事中事後監管”,減少“近似名稱”人工幹預。加強知名企業名稱字號保護,建立名稱爭議處理機製。

  三、簡化相關涉企生產經營和審批條件

  (五)推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製度改革。將建築用鋼筋、水泥、廣播電視傳輸設備、人民幣鑒別儀、預應力混凝土鐵路橋簡支梁5類產品審批下放至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健全嚴格的質量安全監管措施,加強監督指導,守住質量安全底線。進一步擴大告知承諾實施範圍,推動化肥產品由目前的後置現場審查調整為告知承諾。開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有關政策、標準和技術規範宣傳解讀,加強對企業申辦許可證的指導,幫助企業便利取證。

  (六)完善強製性產品認證製度。擴大指定認證實施機構範圍,提升實施機構的認證檢測一站式服務能力,便利企業申請認證檢測。防爆電氣、燃氣器具和大容積冰箱轉為強製性產品認證費用由財政負擔。簡化出口轉內銷產品認證程序。督促指導強製性產品指定認證實施機構通過開辟綠色通道、接受已有合格評定結果、拓展在線服務等措施,縮短認證證書辦理時間,降低認證成本。做好認證服務及技術支持,為出口轉內銷企業提供政策和技術培訓,精簡優化認證方案,安排專門人員對認證流程進行跟蹤,合理減免出口轉內銷產品強製性產品認證費用。

  (七)深化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改革。將疫情防控期間遠程評審等應急措施長效化。2021年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告知承諾製。全麵推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網上審批,完善機構信息查詢功能。

  (八)加快培育企業標準“領跑者”。優化企業標準“領跑者”製度機製,完善評估方案,推動第三方評價機構發布一批企業標準排行榜,形成2020年度企業標準“領跑者”名單,引導更多企業聲明公開更高質量的標準。

  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九)加強企業信息公示。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整合形成更加完善的企業信用記錄,並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信用中國”網站或中國政府網及相關部門門戶網站等渠道,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公示。

  (十)健全失信懲戒機製。落實企業年報“多報合一”政策,進一步優化工作機製,大力推行信用承諾製度,健全完善信用修複、強製退出等製度機製。依法依規運用各領域嚴重失信名單等信用管理手段,提高協同監管水平,加強失信懲戒。

  (十一)推進實施智慧監管。在市場監管領域,進一步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製。健全完善缺陷產品召回製度,督促企業履行缺陷召回法定義務,消除產品安全隱患。推進雙隨機抽查與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相結合,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技術,針對不同風險等級、信用水平的檢查對象采取差異化分類監管措施,逐步做到對企業信用風險狀況以及主要風險點精準識別和預測預警。

  (十二)規範平台經濟監管行為。堅持審慎包容、鼓勵創新原則,充分發揮平台經濟行業自律和企業自治作用,引導平台經濟有序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規範發展線上經濟。依法查處電子商務違法行為,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為平台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本通知提出的各項任務和要求,聚焦企業生產經營的堵點痛點,加強政策統籌協調,切實落實工作責任,認真組織實施,形成工作合力。市場監管總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工作指導,及時總結推廣深化商事製度改革典型經驗做法,協調解決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


國務院辦公廳

2020年9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