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今年初,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廣東省人口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48%。
廣東已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養老服務需求將進一步增加,養老產業迎來發展風口。
隨著全省步入老齡化,作為“珠三角後花園”的清遠,在打造養老業方麵優勢明顯,前景看好。當前,清遠打造養老產業迎來了更好的契機。清遠市政府前期印發的《清遠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依托清遠市生態環境優勢,將清遠市打造成為輻射服務珠三角乃至整個粵港地區的健康服務產業核心區。
業內人士指出,緊靠珠三角的交通區位優勢,良好的生態環境,長隆森林公園的大項目拉動……無一不為清遠發展養老產業助力。
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需求增加
與經濟增長同步的是,廣東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清遠也是一樣。
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60周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口已達57.2萬,占戶籍總人口比例的13.7%。按照每年3.5%的遞增測算,預計到2020年,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68萬,占比升至14%以上。按國際通行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總數達10%,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清遠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目前,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和社區托老服務是清遠老年人養老的主流模式,在此基礎上補充與更新的居家養老服務是我國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係的一項重要內容。
清遠市衛計部門介紹,清遠正在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模式,這已經成為清遠市重點工作之一,目前在多個地區和機構開展“醫養結合”試點工作。例如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服務平台探索居家養老模式,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養老、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項目,同時積極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投向“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
“老齡化社會來了,光靠政府單一的普惠式投入和子女的照顧,都不能解決養老問題。”業內人士指出,整個廣東已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養老服務需求進一步增加,加快養老產業建設迫在眉睫。
三大優勢支撐養老產業
業內人士指出,清遠發展養老產業有三大優勢。
首先,從區位位置看,清遠緊靠珠三角,未來承接來自珠三角的養老業務具備較好的交通優勢。其次,清遠優越的自然環境成為養老產業的有力支撐。
一直以來,清遠主打生態牌,被稱為“珠三角後花園”。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環境空氣平均優良率達94.28%,6項指標均達國家二級標準;北江幹流水質良好,轄區內國控、省控斷麵均達到考核要求。憑借良好的生態稟賦,外界一提到清遠,大都能聯想到山清水秀。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使得清遠成為遊客青睞的旅遊城市。
“十三五”時期,清遠將整合提升全市旅遊文化資源,積極瞄準珠三角地區消費需求,加強市場對接,著力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質量。長隆清遠項目等大項目建設,使得養老產業更好地與旅遊業相結合。2015年底,長隆清遠項目啟動建設。這一項目讓清遠告別了旅遊業“隻見星星不見月亮”的時代。
營銷策劃專家鄭澤國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清遠要打造國際性旅遊目的地,有一個必要條件,要具有全國性、國際性影響力的大型休閑旅遊綜合體,有了長隆這樣的產品,清遠未來才有條件打造國際性旅遊度假目的地。
區位便利、生態優良、大項目帶動,這三大優勢將成為清遠養老產業發展的加速器。可以預見,在未來,有著獨特優勢的養老產業將從珠三角後花園崛起。
麵向珠三角掘金“銀發經濟”
去年,國家公布了《關於全麵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幹意見》。這份文件提出,要圍繞老年群體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降低準入門檻,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提升居家社區和農村養老服務水平,推進養老服務業製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繁榮養老市場,提升服務質量,讓廣大老年人享受優質養老服務。
清遠也將目光投向了養老產業這一具有強大發展潛力的產業。
今年9月,清遠印發的《清遠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依托清遠市生態環境優勢,牢牢把握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所帶來的“銀發經濟”發展契機,著力培育以養老、養生和特色醫療服務為代表的健康服務產業,將清遠市打造成為輻射服務珠三角乃至整個粵港地區的健康服務產業核心區。以清遠技師學院為依托的健康服務產業培訓基地實現產教融合,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和實用技能型人才。
此外,清遠還將力求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係。如,整合部分醫療資源向老年醫院、老年護理院、老年康複醫院轉型。同時,清遠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鼓勵建設一批功能突出、輻射麵廣、帶動力強的老年療養、老年用品等特色老年服務基地,吸引國內外養老服務領域知名企業入駐,集聚上下遊企業,培育養老服務產業鏈,打造養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