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變化,總能從細微之處一窺端倪。7月,在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排名第280位的甲骨文,把技術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放到了位於佛山南海的廣東省金融高新區。再往前追溯,已在廣州琶洲互聯網集聚區拿地建設南方總部的複星集團,要在佛山開建南海雲穀項目,發力大數據與雲計算。今年上半年,佛山漂亮的招商成績單上,一係列現代服務業項目密集落子中心城區,令人側目。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推動佛山實現了第一輪城市化,鑄就了佛山城市“多中心格局”。而現在,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高端業態,將如何重塑這座製造業城市?
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向中心城區集聚
加快佛山核心區布局的,不隻是甲骨文和複星集團。佛山的中心城區——禪城,在6月迎來了廣東佛盈智慧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而在不久前,禪城還簽約投資額超10億元的三智頭網絡科技項目,以及超千萬美元的外資項目:佛山卓翼智慧數據有限公司以及佛山中伯雅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細數上半年各區的招商成績單,以中鐵建地鐵盾構預製件及華南總部基地、新能源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基地項目、滄江工業園及周邊產業集聚區熱電冷聯產項目等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類項目絕大部分集中在了南海、順德、高明與三水。而以三智頭網絡科技項目、廣東佛盈智慧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甲骨文(佛山)技術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等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類項目,幾乎集中在了禪城與南海桂城。生產性服務業正加速向佛山中心集聚。產業自有其空間分布規律。在空間分布上,生產性服務業更傾向於聚集在中心城區,如廣州的天河。作為廣州的第一經濟大區,天河GDP連續10年位居廣州全市第一。而這樣一個數據不能被忽略:天河的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基本穩定在86%以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4.1%。現代服務業的高度集聚,特別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及金融業的高度發展,帶來了科技、人才、資金、信息等各類要素的彙集,為天河的城市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所以,當從空間經濟這一視角出發去觀照現實,上半年的“大招商”活動,就不僅顯示佛山正走出一條從“製造”到“製造+服務”的產業升級路徑,更顯示產業化與城市化的第二次互動,似乎正在佛山加速進行。
“強心”崛起?
產業化被認為是現代城市化的重要前提。在改革開放之後,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從農業社會躍入工業社會,工業化是其第一輪城市化的直接推力。許多城市在原有的行政區劃、城市發展與產業規律的共同作用下,實現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如北京、廣州走出了“單中心擴張”的城市發展路徑。但佛山不同,類似浙江的縣域經濟,佛山的工業化進程也從郊區起家、從農村起步。佛山“一鎮一品”的製造業群落像珍珠般散落在了廣闊的非中心城區,推動順德與南海等非中心城區逐步成為佛山的經濟“頂梁柱”。2003年大佛山掛牌後,禪城、南海、順德“三足鼎立”的多中心格局最終形成並延續至今,其中,製造業重鎮南順仍為最強的兩區。2016年,順德與南海GDP占全市比重分別為32.4%、27.9%,禪城為18.4%。而同年,廣州市僅越秀與天河兩大中心城區GDP就已占全市11區的34.1%。如果說工業化與鄉鎮的互動造就了佛山如今的“多中心”,那麼如今在市場的選擇下,生產性服務業與中心城區的互動,或許正在推動佛山的第二輪城市化進程——城市“強心”的崛起。2011年,禪城區是佛山市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實現產業結構“三二一”的行政區。當越來越多生產性服務業向這裏集聚時,以禪城為代表的佛山中心城區能否擁有像越秀、天河在廣州城市格局中一樣的地位和實力?事實上,在部分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集聚度(區行業雇員人數占全市該行業雇員總數的比重)上,我們可直觀地感受到生產性服務業向佛山中心城區集聚的階段性成果。2009年-2015年,禪城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及金融業的產業集聚度均值分別達到了61%和51%,占比過半。產業結構的變遷,推動了中心城區經濟實現較快發展。2016年,南海區桂城街道實現GDP463億元,第三產業占比超過了72%。
誰能占領新一輪城市化的製高點?
今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的《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廣州、深圳市嚴格開發規模、強度、邊界管控,有序向周邊城市疏解非核心功能;佛山、東莞、中山市實施強心戰略,做大做強主城區。這引來了眾多觀察人士的分析與解讀。廣州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表示,經濟轉型升級階段,佛莞中等城市中心區域在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方麵較弱的弊端不斷凸顯,“強心戰略”實際上是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選擇。而這更可以看做是珠三角三座製造業城市麵向未來須開啟的一次新競逐。7月21日,東莞召開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工作動員會,提出強化中心城區,加快南城國際商務區等重點單元建設,強化多元功能融合,提升中心城區生產服務和生活配套水平。中山提出了“一中心、四組團”的組團式發展戰略,其中,中心組團將依托岐江新城建設,布局高端服務業和總部經濟,推進實施“強心戰略”。從東莞到中山,兩座城市的一係列動作,都是瞄準城市核心地區及其產業布局的大提升。而廣州、深圳向周邊城市疏解的非核心功能,將給這些城市核心地區的發展帶來全新的機遇。當前,佛山已經提出,要力爭在“十三五”末期,推動城市形態實現“四個轉變”,其中,將推動城市社區向廣佛都市圈中心城區轉變,推動一般的區域性城市向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轉變。這兩大轉變,也都指向了一個強大的城市中心。如何順應新的產業需求,順應新一輪城市化需求,“順水推舟”實現“強心戰略”,成為亟待破解之題。2016年,禪城區石灣鎮街道提出打造“佛山生產性服務業中心”;今年,南海區桂城街道將全力打造“珠三角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三山新城定位“佛山前海”……佛山多個區域都在發力現代服務業,力求實現創新飛躍。後工業時代,那些真正能夠鏈接並集聚創新資源的區域,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核心區。誰將脫穎而出?
推動城市社區向廣佛都市圈中心城區轉變,推動一般的區域性城市向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轉變。這兩大轉變,也都指向了一個強大的城市中心。如何順應新的產業需求,順應新一輪城市化需求,“順水推舟”實現“強心戰略”,成為亟待破解之題。2016年,禪城區石灣鎮街道提出打造“佛山生產性服務業中心”;今年,南海區桂城街道將全力打造“珠三角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三山新城定位“佛山前海”……佛山多個區域都在發力現代服務業,力求實現創新飛躍。後工業時代,那些真正能夠鏈接並集聚創新資源的區域,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核心區。誰將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