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大灣區四座12英寸晶圓廠“在路上”

時間 : 2023-09-21 08:52:5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隨著最後一鍬泥土拋向房頂,位於廣州東部的增芯項目迎來封頂。按照規劃,增芯科技晶圓產線一期為月產2萬片。這是繼今年7月粵芯半導體三期主廠房封頂後,廣東短時間內再次迎來的12英寸晶圓生產線項目。

  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當前,廣東正大力實施“廣東強芯”工程,夯實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的“四梁八柱”,以智能傳感器、模擬芯片等為突破口帶動半導體產業發展,聚力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

  進擊之路

  9個月,20萬m2建築封頂

  “我們僅用9個月時間,實現20萬平方米建築的全麵封頂,為項目2024年順利投產打下堅實基礎。”增芯科技總經理張亮說。

  一塊晶片通常分為三大階段: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芯片設計以華為海思為代表,製造則以台積電、中芯國際等晶圓廠為代表。

  提起廣州的芯片製造,很多人會想起三年前投產的粵芯。當時,粵芯12英寸晶圓項目投產填補了廣州芯片的生產空白,瞄準工業電子和汽車電子領域。

  截至目前,大灣區一共將陸續迎來四座12英寸晶圓廠。

  華潤微電子深圳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項目於2022年10月開工,建設主體為潤鵬半導體(深圳)有限公司,選址深圳寶安區。

  該項目一期總投資220億元,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新能源、工業控製、消費電子等領域。

  中芯國際12英寸晶圓廠則聚焦28納米以上工藝,應用於圖像傳感器、顯示驅動等產品。

  如今,大灣區已成為芯片製造的“兵家必爭之地”。

  奮起直追

  發力“集成電路第三極”

  在外界的印象中,大灣區的集成電路產業成熟度不如長三角地區。

  由於產業政策和錯位發展的需要,廣東大力發展光電顯示產業,而上海在上世紀80年代就布局芯片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上海形成完整的芯片產業供應鏈。

  從產業規模上,長三角地區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相比之下,大灣區的集成電路產業布局極其不均衡——芯片設計見長,而芯片製造和設備、材料方麵的短板明顯。

  深圳市半導體行業協會會長周生明表示,2022年,廣東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營收為2268.18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設計業一業獨大,營收為1265.12億元,在產業鏈占比超過50%;製造業則弱勢明顯,營收僅為52.63億元,占比僅有2%。

  盡管大灣區發力晶圓製造較晚,但決心與行動不容置疑。

  2022年4月,廣東省工信廳印發《2022年廣東省數字經濟工作要點》,要全麵實施“廣東強芯”工程,加快灣區半導體、廣大融智、智能傳感器三大產業集團建設。

  以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為雙核,兩地紛紛推出一係列政策。

  深圳提出培育發展壯大“20+8”產業集群,即發展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來產業,其中包括智能傳感器、精密儀器、新能源、高端醫療器械等產業集群。

  今年2月,總規模2000億元的母基金落地廣州,投資重點為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等領域。

  最近,廣東省又出台重磅文件,6月發布的《關於高質量建設製造強省的意見》提到,推動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並再次重申“全麵建設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推進“廣東強芯”工程建設。

  在一係列“補課”之下,廣東集成電路產業“開花結果”。

  今年7月,在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召開的2023年上半年新聞發布會提及:“集成電路產量逆勢增長,隨著多個集成電路重大製造項目的建成達產,全省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80%,增速高於全國(0.1%)79.9個百分點,占全國產量28.1%。”

  根據《廣東省培育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到2025年,廣東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營業收入突破4000億元,將建成較大規模特色工藝製程生產線。

  錯位發展

  從需求端牽引產業破局

  在巨大的市場牽引之下,增芯科技正為量產做好準備。

  在集成電路業內流行著一句話:“全球60%的芯片銷往中國,而中國60%的芯片消耗在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

  大灣區是全球傳感器最大的應用市場,擁有大量客戶群,如果能夠善於利用,這裏極有希望培育出世界級的半導體產業鏈。包括華為、中興,OPPO、vivo等手機企業,以及格蘭仕、格力等家電企業,都有著巨大的需求。

  站在增芯項目工地向東眺望,超視界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國顯科技有限公司(維信諾)等超高清顯示產業企業的項目廠房次第排布。增芯項目產出的傳感器芯片還可廣泛適用於下遊產業的超高清顯示屏內。

  這些芯片就像設備的耳朵和眼睛,讓超高清顯示屏能夠根據外界變化,自動調整顯示參數或識別物主信息。目前,增芯項目在動工前就已與維信諾項目展開了深入交流。

  另一方麵,作為製造業大省,廣東製造業企業的供應鏈外部依賴性較高。這就意味著,大灣區的市場將留有大量的空白等待國產化新興力量來填補。芯謀研究分析總監謝瑞峰表示,增芯有望與粵芯、芯粵能等晶圓製造產線共同形成對產業鏈上下遊較強的吸引力,帶動一批上下遊企業落地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