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午,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迎來企業建設的關鍵性節點,該公司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下稱“粵芯12英寸芯片項目”)的主設備遷入廠房。作為廣州第一條12英寸芯片生產線,該項目預計將於今年6月投片,9月份可實現量產。此舉將帶動半導體上下遊產業鏈形成全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當天上午,在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廠區內,貨車裝載著粵芯12英寸芯片項目的主設備緩緩駛入。此次首批入廠的設備供應商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向全球複雜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提供領先的綜合性關鍵設備。該項目主設備的搬入,意味著距離量產更進一步。
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於2017年12月成立,項目選址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的新能源新材料及智能芯片創新園內。其半導體項目是國內第一座以虛擬IDM (Virtual IDM) 為營運策略的12英寸芯片廠,是廣州第一條12英寸芯片生產線,已列為廣東省、廣州市重點建設項目。
粵芯12英寸芯片項目一期投資100億元,達產後將實現月產4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生產能力。實現量產之後,預計年產值達30億元,並帶動上下遊企業形成1000億元產值。項目產品包括微處理器、電源管理芯片、模擬芯片、功率分立器件等,可滿足物聯網、汽車電子、人工智能、5G等創新應用的模擬芯片需求。
如今,5G時代正迎麵而來,物聯網、汽車電子、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即將迎來爆發期。“站在產業發展的風口上,粵芯半導體公司的提速建設,為迎合創新發展潮流做了恰逢其時的準備。”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海明說。
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一帶是粵港澳大灣區內產業和科技創新最發達的區域,芯片產業需要巨大,而以往這一塊主要依賴進口。李海明希望粵芯12英寸芯片項目的投產能夠改變這個局麵,滿足本區域乃至國內芯片需求的市場缺口,同時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的變革提供技術上的支撐。
自粵芯半導體公司落戶後,已經有72家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測試等集成電路產業鏈的項目接踵而來,產業集聚效應初顯。並且,粵芯半導體公司已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合力培養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