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我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首破萬億 廣深佛莞惠爭相布局萬億級產業 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時間 : 2019-01-24 10:24:5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21日下午,記者從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預計廣東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居全國第一。

當前,“萬億產業”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詞。上周召開的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力爭到2020年培育裝備製造和泛家居2個超萬億元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在此之前,已有廣州、深圳、東莞、惠州等省內城市提出打造各自的萬億產業集群目標。

所謂萬億級產業,就是年產值超過一萬億元大關的產業或產業集群。

有專家認為,當產業集群達到萬億規模,不僅是產業堆頭的擴張,更是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不斷集聚優化。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推進的過程中,塑造萬億產業集群,將不斷釋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產業崛起

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萬億主角

“我們將開放自身平台與資源,打造雲服務產業生態圈,加快推動廣東數字經濟轉型升級。”浪潮集團副總裁、廣東浪潮董事長孫海波表示。

日前,浪潮集團發布浪潮工業互聯網平台1+N戰略(廣東),宣布浪潮雲廣東節點正式落地,將麵向廣東投入3億元,力爭3年內推動6萬家中小企業上雲。

在工信部公布2018年(第2屆)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報告中,廣東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指數連續兩年位居首位。

在2018中國軟件業務收入百強名單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位居前兩位,此外還有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維沃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等粵企入選百強名單。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有望首次突破萬億的背後,廣東正在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所謂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其具備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點,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需求,也成為廣東省培育萬億產業的主角。

早在2017年,《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力爭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規模突破3萬億元,形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3到4個萬億元級支柱產業,成為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集聚區。

同期出台的《廣東省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幹政策措施》則提出,2017—2020年省財政將對以高端智能裝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為方向的萬億級製造業新興支柱產業培育予以重點支持。

在此背景下,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2018年預計全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居全國第一;2017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為1.78萬億元,連續23年居全國首位;2017年廣東省電子信息製造業銷售產值超3.6萬億元,連續27年居全國首位。

區域布局

廣深佛莞惠爭相布局萬億產業

在廣州開發區,粵芯半導體項目從打樁到封頂僅用時6個多月,日新月異;在深圳南山智園,上百家高科技企業在此創新創業,蓬勃發展;在佛山三龍灣,工廠中的機器人智能手臂來回穿梭,井然有序;在東莞鬆山湖,包括順豐東莞科技創新基地等22個項目近日落地,前景看好;在惠州仲愷高新區,總投資129億元的TCL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項目正在建設,如火如荼……

從廣州到深圳,從佛山到東莞,再到惠州……在近一年多的時間裏,廣東經濟總量排名前五的城市紛紛提出萬億產業發展目標及規劃。而打造萬億產業集群,也成為珠三角經濟強市共同的發展目標與路徑選擇。

在廣州,2018年3月出台的《廣州市加快IAB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市IAB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規模超1萬億元,成為影響全球、引領全國的IAB產業集聚區。

在深圳,2018年11月發布的《深圳市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方案》,提出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和千億級產業集群,持續引領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佛山,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力爭到2020年培育裝備製造和泛家居2個超萬億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到2025年再培育2個超5000億元、4個超3000億元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

《東莞市重點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3)》明確規劃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五大領域將作為重點新興領域,到2025年總規模超過4萬億元,將東莞建成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中心和創新型城市。

惠州則致力於通過集聚萬億產業集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具體而言,該市將通過完善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等“2+2+N”現代產業體係,計劃到2020年建成萬億產業集群。

至此,廣東經濟體量最大的前5個城市,均已提出發展萬億產業集群的規劃部署,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序幕已悄然拉起。

未來發展

規模集聚助力高質量發展

當前,廣東正處於跨越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關口。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萬億產業集群,以規模集聚促質量躍升,正在為廣東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製機製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上走在全國前列注入新的活力。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廣東構築產業體係新支柱的重點。而廣東也通過製定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政策體係,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不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向萬億產業規模發展提供新動能。

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大數據發展指數、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互聯網發展綜合指數均居全國第一;生物醫藥領跑全國,2020年全省生物產業產值規模將突破6000億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20萬輛,推廣應用規模居全國前列;海上風電未來五年計劃開發3000萬千瓦,將帶動形成過萬億的高端裝備產業集群。

廣東省政府參事、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萬億產業集群,廣東各城市不能各自為戰,應遵循市場規律,在全省範圍內加強基於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協同合作。

區域聯手,協同培育萬億產業,廣州、佛山也已率先嚐試。一個月前,兩市簽署《深化廣佛同城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聚焦先進裝備製造、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產業,共同打造若幹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全麵上新台階。

在陳鴻宇看來,推動廣東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麵要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萬億產業集群,起到引領帶動作用;另一方麵,也要通過技術改造等方式,不斷提升高技術滲透率,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