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要聞

《廣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引(試行)》發布 嚴禁建築垃圾等混入生活垃圾處理體係 配專用垃圾收運車防“先分後混”

時間 : 2019-12-11 08:14:19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垃圾分類在廣東加速推進。12月2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廣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從分類技術體係、管理體係等方麵提供技術支撐,其中明確指出建築垃圾、醫療垃圾等嚴禁混入生活垃圾處理體係,逐步建立分類計價、計量收費的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製度。

  以街道為單位開展示範片區建設

  “《指引》以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為原則,實施源頭清潔分類,充分回收,最大限度降低進入焚燒、填埋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量,控製環境汙染。”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指引》內容涵蓋分類技術體係和分類管理體係,確立了分類收集、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個環節的技術標準和實施路徑。

  《指引》明確各市以政府為責任主體開展工作,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以街道為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及時總結經驗,以點帶麵,逐步將好的生活垃圾分類做法和創新模式推廣至全市、全省範圍。

  對於公眾一直熱議的垃圾分類投放話題,《指引》也進行再次明確: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城市生活垃圾應當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並特別強調嚴禁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垃圾、建築垃圾等混入生活垃圾處理體係。各地市生活垃圾的具體細分類標準,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以及垃圾終端處理設施予以細分類。

  在投放模式上,《指引》指出應綜合考慮便捷、環保和安全等因素,因地製宜、科學合理選取本區域分類投放模式和投放方案。

  加快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

  此前“分類投放,混合運輸”的顧慮,一度讓公眾質疑垃圾分類,《指引》此次也提出要完善垃圾收運模式和分類處理設施建設。

  《指引》指出,要著力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係和再生資源回收體係“兩網融合”,推行再生資源規範化、專業化處理,有效推進可回收物的資源化利用,配套分類收集設施和設備。實行密閉化分類收集,其中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而在分類運輸方麵,應配備滿足垃圾分類運輸、密封性好、標誌明顯的專用收運車輛,杜絕“先分後混”、“混裝混運”。

  對於分類處理,各市應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相匹配的分類處理係統,同時鼓勵建設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園區,優化技術工藝,統籌各類生活垃圾處理。對於產生量較大的廚餘垃圾,《指引》指出要長期布局和過渡安排相結合,加快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並強調廚餘垃圾未經處理不得用於飼養牲畜,不得直接排入公共水域、廁所、市政管道或者混入生活垃圾中。

  另外,還需根據分類後的其他垃圾產生量及其趨勢,按照“宜燒則燒、宜埋則埋、焚燒為主”的原則,加快以焚燒為主的處理設施建設,並處置好垃圾焚燒飛灰。

  針對此前存在的地市資金不足的問題,《指引》也鼓勵創新模式,按照“多排放多付費、少排放少付費,混合垃圾多付費、分類垃圾少付費”的原則,逐步建立分類計價、計量收費的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製度。並創新模式,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建立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補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