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城區江北片的望江瀝淺水處,行人從綠道走過,閑步覓食的白鶴見狀張開翅膀飛向另一側岸邊,繼續覓食。
2017年,東江幹流惠州段、西枝江,水質保持穩定達標;考洲洋生態濕地近岸海域一、二類水質達標率95.6%,是全省近岸海域水質最好的城市之一;環境空氣質量居珠三角第一、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前列;生態城市健康指數全國第六……這是惠州交出的答卷,也是這座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的生態賬本。
治水護水攻堅加速
進入2018年,望江瀝水環境綜合整治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鋪設截汙管、河道修複、種植綠植……成功地實現了從一條廢水滿地流、蒼蠅滿天飛的臭水溝到花園式景觀帶的轉變。
如今,在惠州市中心區15條河湧中,望江瀝、新開河綜合整治基本完成,小金河等6條河湧整治全麵動工;城市建成區27條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全部開工,17條已整治達標;79條鎮級河湧中64條完成年度整治任務。
河湧整治,是惠州治水護水攻堅加速的一個縮影。去年,惠州構建了市、縣、鎮、村四級河長體係,全市290條河流、493個湖庫設立1514名河長,並及時公布河長名單,接受社會監督。
項目環保否決率達10.1%
擁有豐富森林資源的惠州,全市森林覆蓋率從原來的62.34%進一步提高到2016年底的62.42%,在廣東乃至全國都處於前列。
但惠州並不滿足,繼續增綠。去年,全年造林17.9萬畝,建設生態景觀林帶2.2萬畝、森林碳彙工程3.1萬畝,改造和新建風景林625畝,完成水源林505畝,入選全省首批森林小鎮2個,新增森林公園13個。
過去的一年,為了杜絕汙染源,該市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否決不符合環保要求項目135個,否決率達10.1%;在自然資源資產清單管理上先行一步,並正在構建GDP、GEP“雙核算”體係,為生態環境打上“價格標簽”,生態文明建設責任進一步強化。
而在立法上,惠州也在不遺餘力地保護山水。2017年底,惠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全票通過了《惠州市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條例》。自2015年5月獲批行使地方立法權以來,惠州先後為保護一條江、一座城、一座山、一個湖進行立法。“惠州的立法圍繞江城山湖立法,很接地氣,與惠州的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的發展定位相得益彰。”廣東寶晟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湖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