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深莞合力治汙 茅洲河消臭明顯

時間 : 2018-01-20 01:47:23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茅洲河跨深圳、東莞兩市,也是珠三角汙染最重的河流。中央環保督察組去年4月反饋廣東意見時指出,茅洲河汙染嚴重,連續多年水質為劣V類,深圳、東莞兩市缺少係統和整體謀劃,茅洲河治理情況不甚理想。

  為貫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整改要求,兩市對黑臭水體治理的節奏不斷加快,合力治汙力度持續加強,茅洲河治理取得新成效。截至2017年底,環保部對茅洲河水質檢測結果顯示,茅洲河(寶安段)共和村、燕川、洋湧河大橋三個斷麵的氨氮指標已達到不黑不臭標準,分別同比下降84%、77%、55%。此外,沙井河、新橋河、石岩河等茅洲河支流治理也初見成效,水質開始提升。

  “央企+地方”模式受肯定

  “幾年前,我第一次到洋湧河大橋散步,河水的臭味讓我有些眩暈。如今,一陣風吹過,更多的是植物和泥土的味道,水體的臭味已經聞不到了。”在洋湧河大橋上,深圳鬆崗的五金工廠員工楊飛告訴筆者。橋下的茅洲河兩岸已種上綠樹,河水尚淺的地方依稀可見水下的沙石。

  茅洲河流經深圳寶安區、光明新區和東莞長安鎮,全流域麵積388平方公裏,其中寶安區境內流域麵積157平方公裏。

  據寶安區相關部門介紹,2015年8月以來,寶安區采取“央企+地方”EPC流域治水模式,對茅洲河流域(寶安片區)進行綜合整治。經過20多個月的努力,茅洲河流域47個EPC子項目(包括界河)已開工42個,累計完成投資83.5億元,總體進度達55%。EPC模式獲中央環保督察組、環保部以及省、市主要領導充分肯定。

  在重點整治入河排汙口上,茅洲河流域寶安片區19條幹支流共有入河排汙口1419個,截至2017年11月已完成整治超過850個。其中10條黑臭水體共計603個入河排汙口,整治進度超過92%,個別河道因沿河截汙管未貫通,排汙口暫時無法接駁,正在采取應急接駁措施。

  汙水管網建設兩次提速

  汙水管網係統一端連接汙染源,另一端直通入汙水處理廠。在管網建設方麵,2017年寶安區汙水管網建設任務兩次提速,年度目標任務從550公裏到600公裏再自加壓力調整為870公裏。目前,雨汙分流管網738公裏、沿河截汙管78公裏、末梢連接管74公裏,合計890公裏,為總任務的102.2%。

  同時,寶安區加快汙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作。筆者近日在沙井水質淨化廠二期項目現場看到,一道濁流由進水泵房直奔粗格柵,並沿1號汙水處理線蜿蜒盤旋,經重重處理後,最終流入茅洲河。這標誌著,沙井水質淨化廠二期完成了首條生產線年底通水的目標,茅洲河的水質將得到極大改善。

  沙井水質淨化廠二期工程,是茅洲河流域實現消除黑臭目標的關鍵性工程,是落實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及廣東省政府大督查的工作任務,更是深圳市政府民生實事之一。該項目設計規模35萬噸/天,建成後將可解決寶安區沙井街道及鬆崗街道南部區域69平方公裏汙水出路問題。

  莞深聯合打擊跨流域環境違法

  河長41.61公裏的茅洲河,其下遊11.4公裏為深莞兩市界河。2017年以來,深圳和東莞兩地環保部門多次展開茅洲河流域汙染源聯合交叉執法檢查。

  去年11月25日,兩地選取茅洲河深莞交界河段新陂頭水流域內的光明新區新湖辦事處新羌社區北崗第一工業區開展全麵檢查,重點檢查片區內企業是否存在工業廢水偷排、直排、超標排汙等違法行為。聯合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130人次,檢查企業26家,檢查中發現3家問題企業,並依法予以立案查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13日至12月31日,深圳以黑臭水體流域內涉水工業汙染源為重點整治對象,開展環保專項執法“利劍一號”行動。其中,在茅洲河流域共“大排查”13515家(重點監管企業、小廢水拉運企業、小散亂汙企業及服務類企業)企業,排查發現存在問題企業2064家;完成“大整治”問題企業2064家;完成“大監管”企業1169家,發現存在問題企業95家,完成整改95家。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深莞兩市環保部門在茅洲河流域內共出動執法人員38598人次,檢查流域內企業16480餘廠次,查處環境違法行為586宗,下達處罰決定書432份,處罰金額4142.7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