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新聞發布會(2024年第24場)。近日,《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由國務院批複實施,如何體現全國對廣州的新要求?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楊地表示,《規劃》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編製的廣州曆史上第一部“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也是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和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在廣州的落地細化。廣州作為全國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試點,在編製方法和實施機製方麵開展了有益探索和創新,貢獻了廣州經驗,有力支撐了全國國土空間規劃改革。
首先體現在加強空間要素保障。廣州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交彙點,區位優勢突出。楊地表示,國務院批複要求廣州建設南沙新區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深化與香港、澳門協同發展,加強與深圳“雙城”聯動,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深化與佛山、清遠一體化發展,加強廣州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區域協同。
“《規劃》基於廣州實際,圍繞國家和區域發展大局,通過構建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提出了廣州到2035年的空間發展行動方案。”楊地說。
其次體現在全麵錨固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楊地表示,國務院批複特別提到廣州要鞏固廣州北部生態安全屏障,加強珠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複,係統保護和集約利用海域、海島、海岸線資源。《規劃》覆蓋全市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與城市係統,嚴格劃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製線,明確自然災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域和措施,並通過城市綠地係統線、水體保護線、曆史文化保護線和基礎設施建設控製線等,從多個層麵保障安全發展。
最後體現在營造更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人民城市。楊地表示,國務院批複明確要求加快構建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的城鎮體係,統籌安排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完善城鄉生活圈,係統布局藍綠開放空間,統籌地上地下空間利用,有序實施城市有機更新。《規劃》圍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統籌城鎮和鄉村、地上和地下、增量和存量,提出構建均衡優質高效的現代化公共服務設施網絡,打造兒童友好、青年發展、老年頤養的全齡友好15分鍾生活圈。同時,強調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整體保護和係統活化利用,構建文化資源、自然資源、景觀資源整體保護的空間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