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珠海:串聯港澳“生活圈” 三地融合惠民生

時間 : 2024-04-15 12:06:12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公公婆婆年紀大,腿腳不方便,‘港車北上’是帶他們旅遊的好方法。”在剛剛過去的香港公眾假期,大批港人通過港珠澳大橋“北上”旅遊、購物、探親、度假,珠海就是他們落腳的第一站。

  作為內地唯一與港澳陸路相連的城市,珠海集聚了旺盛人氣:3月28日至4月6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客流車流累計超過100萬人次和17萬輛次;2023年,生活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澳門居民已超1.1萬人,同比增長68.7%。

  遊客的組團造訪也帶旺了鄉村旅遊,以鬥門區乾務鎮新村村油菜花田景區為例,該景區近兩年累計接待遊客80萬人次,帶動消費約500萬元。

  一組組數據,串聯起珠海聚人氣、促融合、興產業的生動畫卷,一個沿大橋而生的港珠澳“生活圈”已然形成。

  港澳“北上”更火熱▷

  去年近千萬人次港澳居民經港珠澳大橋入出內地

  趁著香港公眾假期,肖同學第一次來到珠海。這幾天,她體驗了許多旅遊項目,長隆的鯨鯊、夏灣夜市的煙火氣、在景山公園纜車上俯瞰山林,都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幾天,來內地的香港人很多,海關那裏排了很長的隊,但我覺得這一趟旅遊很值得。”

  肖同學觀察到的,正是近來熱度頗高的香港“春運式”北上潮。今年港澳複活節公眾假期與清明假期相連,大量港澳居民經港珠澳大橋返鄉探親祭祖、旅遊等,推動口岸客流、車流持續高位運行。

  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2023年,經港珠澳大橋入出內地的港澳居民超過992.7萬人次,占出入境總客流近61%。“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數量超過139.5萬輛次,占車流總量超過42.7%。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28日至4月6日,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客流車流累計超過100萬人次和17萬輛次,日均超過10萬人次和1.7萬輛次,同比增長167.8%、145.1%,均處於曆史最高位。

  在“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港澳居民選擇駕車“北上”,體驗便捷的跨境出行。

  香港居民陳俊軍給一家六口安排了充實的行程。“開車出行很方便,內地物價又實惠,想趁假期多帶家人走走。這次行程我計劃開車和家人經港珠澳大橋入境,先回中山探親祭祖,之後將換乘高鐵前往成都、重慶旅遊。”陳俊軍說。

  琴澳來往更便捷

  去年合作區內澳門居民同比增68.7%

  “搬來橫琴後,每天仍然能照常去澳門上課工作,隻是要提早半個小時起床。”婷婷在澳門長大,半年前她搬到橫琴居住,這裏的生活對她來說既新鮮又便利,“隨手打開外賣軟件,就有各種平價優惠券,快遞送上門也很方便,我太喜歡網購了”。

  如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正成為琴澳居民跨境交融生活的“新家園”。2023年,在合作區內就業生活的澳門居民增至1.14萬人,同比增長68.7%;就讀的澳門學生增至260多人,同比增長33.7%;“澳門新街坊”項目已售出約千個單位。

  剛剛過去的1個月,對很多澳門居民來說充滿了新鮮感。餘潮斌過著澳門工作、橫琴生活的“雙城記”,過去,他買的牛肉幹、水果、蔬菜等不能帶入橫琴。而現在,隻需通過手機小程序進行簡單申報,他就能帶著喜愛的食物回到橫琴的家了。“叉燒、牛奶、水果,包括我最愛的榴蓮,現在都能帶過關了。”餘潮斌說。

  變化開始於3月1日,合作區正式實施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稅收政策。此後,澳人往返橫琴高度便利。

  截至4月1日零時,約14萬人次經橫琴口岸“新家園”便捷通道高效通關;約2500名澳門居民經審核適用“允許澳門居民攜帶相關動植物產品進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優惠政策,共登記攜帶相關動植物產品近800批次。

  橫琴通關的便利程度還在不斷升級。3月中旬,橫琴口岸客貨車聯合一站式車道正式啟用,跨境車輛“一次排隊”即可通關放行,效率大大提升。此外,橫琴口岸客貨車通道隨車人員驗放廳也在4月9日啟用,通關車輛及隨車人員無須繞行旅檢大廳,通關體驗大幅提升。

  區域發展更協調

  城鄉收入比為1.78 降幅珠三角最高

  春耕時節,鬥門鎮大赤坎村的稻田裏,插秧機正在忙碌作業,將一株株秧苗整齊劃一地插播進稻田。

  在珠海市豪峰農機專業合作社法人餘鬆富看來,機械化耕作的推廣普及離不開稅收優惠政策的一路扶持,“僅2023年,我們享受的增值稅免稅銷售額就高達129萬元。這讓我們有充裕的資金購進農機設備,提升春耕作業能力,從而有效帶動農戶增收致富。”2023年,大赤坎村總收入為1224.32萬元,同比增長4.5%。

  近年來,珠海搶抓“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機遇,根據各村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持續加大惠農利農政策及資金支持力度,提升農業規模化、品牌化和附加值水平,推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農村居民增收拓寬了途徑。

  數據顯示,2023年,珠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25元,同比增長6.1%。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比城鎮居民高3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為1.78,比上年降低0.05,降幅為珠三角最高。

  2023年,珠海“1區4鎮50村”入選全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其中,乾務鎮夏村是村企合作雙贏的生動注腳。

  夏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黃仲文從2005年起就回村擔任幹部,那時的夏村人口僅有千人,經濟發展較為落後。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讓村民都富起來,是藏在他心裏多年的心願。

  2020年,為提檔升級富山工業園產業配套、盤活鄉村土地資源,夏村和格力集團聯合開發格創·龍蟠坊項目。

  去年,該項目正式完工啟用。項目投入運營後將為夏村支付土地合作金約2.5億元,為村民每年每人增收至少5000元,並創造200個就業崗位和自主創業機會,有效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業增收。

  2023年,夏村年度收入202.46萬元,同比增長44%。“隻要項目一開業,村裏就有收益了。”黃仲文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