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在江門海關所屬新會海關關員的監管下,滿載集裝箱外貿貨櫃的“鳴航006”船從江門新會港鳴笛啟航,駛向珠江口東岸的深圳鹽田港。
這批來自新會港的塑料製品在新會海關完成報關手續,將從深圳鹽田港直接通過大船出口到美國,標誌著新會海關正式啟用“新會—鹽田組合港”通關模式,新會港成為江門關區第3個開通“組合港”航線的港口。
新會海關物流監控科副科長何練新介紹:“在組合港模式下,江門新會港和深圳鹽田港可通過關區貨物數據共享,實現港口間信息互聯互通、海關監管互認。”
過去,受限於內河支線碼頭航道水深不足、橋梁限高等因素,大型國際貨輪無法直接駛入,江門商品“走出去”需要通過小型駁船運輸至沿海樞紐港。企業在兩地海關辦理轉關手續,導致物流、時間成本上升。
大灣區“組合港”改變了傳統的兩地轉關作業模式,出口貨物在新會港可直接接駁鹽田豐富的國際航線,全程隻需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時間由原來的4個小時縮短至30分鍾,通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也節省了企業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了貿易便利化水平,實現了粵港澳大灣區港口之間的互聯互通。
新會港國際貨運碼頭有限公司經理梁振宇表示,此次“組合港”航線的開通,省去了以往貨物從江門新會港轉關到深圳鹽田港後的二次申報,每個貨櫃可節省300至400元,提高了物流通關效率,海運出口結關速度也同步加快。
此前,新會海關多次召開政策宣講會,向企業推廣大灣區“組合港”通關模式,同時積極走訪港口企業、貨主企業和船務公司,多次聯合地方商務部門開展業務研究對接,指導轄區港口企業加快信息係統建設,促進“組合港”業務落地運行。
2023年以來,江門相繼成功開通高新港、高沙港、新會港至深圳蛇口港、鹽田港,廣州南沙港的“組合港(一港通)”航線4條,應用“組合港(一港通)”模式出口貨物3.66萬標箱,惠及近千家出口企業,出口貨物物流時間平均較少近3天,為企業節省物流等相關成本近1100萬元。